他兼具学者和艺术家的气质《李健吾文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54 文艺报 王杨 参加讨论
今年是李健吾先生诞辰110周年。7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与北岳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李健吾文集》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在致辞中所说,此次研讨会更像是一个家庭聚会,李健吾的同事、学生和家属一同回忆了他的生活经历,高度评价了他为人治学之道。 李健吾,笔名刘西渭,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称“文坛多面手”。他生于1906年8月,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后主要从事翻译和法国文学研究工作。发表于1933年《文学季刊》创刊号的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论文引起当时文艺界人士的关注;他的译作《包法利夫人》《福楼拜短篇小说集》《司汤达小说集》《莫里哀喜剧全集》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学术专著《福楼拜评传》奠定了他法国文学研究专家的地位。陈众议说,自己走上学术道路时就以《福楼拜评传》作为学术研究和写作的范本,反复学习,获益匪浅。李健吾还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先后创作改编戏剧近50部。这些剧作的题材多样,多来源于底层社会生活,反映劳苦大众的艰辛,情节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他的小说和散文也多有杰作。 李健吾在文学评论和戏剧评论方面独树一帜,其文学评论集《咀华集》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宏安回顾了和李健吾先生的师生情谊,并谈到其文艺批评的特色。他认为,李健吾关于批评的观点,比如“一个批评家是学者与艺术家的化合”、“当着杰作的面前,一个批评者与其说是指导的、裁判的,倒不如说是鉴赏的”等,都与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日内瓦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瑞士批评家让·斯塔罗宾斯基曾提倡一种“自由的批评”,即以随笔的方式写批评文章。李健吾的批评文章就是这种“自由的批评”,是学者的批评与作家的批评相结合,从而显出批评者的个人风格,文字浅显鲜活,内容则深刻严谨,充满想象力。 作家韩石山创作了《李健吾传》,于2006年李健吾诞辰100周年时出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韩石山曾表示,李健吾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前贤在望,对我们现在的创作和批评有一个指引。现在的批评家从精神上效法李健吾,是可取的。在此次研讨会上,韩石山谈到,李健吾参与了文学的各个领域,其创作成就可以与众多著名作家比肩。而目前对于李健吾的研究,与李健吾的文学成就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相信李健吾的文学成就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北岳文艺出版社从1981年开始策划《李健吾文集》的出版,由于各种原因,文集出版多次中断又不断被提上日程。经过30多年的时间跨度,《李健吾文集》终于在今年5月与广大读者见面。北岳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续小强表示,出版这套文集,就是要有意识地向读者传递李健吾先生的价值。《李健吾文集》共11卷,收录了李健吾各种文体作品550余万字,分为戏剧卷、小说卷、散文卷和文论卷4部分。据文集责编席香妮介绍,李健吾作品跨越多个时代,为反映作者真实的创作情状,编校过程中保持了作品原貌,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李健吾的创作成就和研究成果。 李健吾的女儿李维音、李维永在研讨会上对文集出版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李维音还向大家展示了父亲的一本笔记手稿,她说:“这个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父亲的研究笔记和读书心得,他的文章是在这种扎实的积累下写出来的,这说明他是一位严肃的文学研究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