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师者傅璇琮:和他在一起,如沐春风(4)


    后辈学人共同的“老师”
    在傅璇琮先生的全部学术著作中,有一本叫做《濡沫集》的小书似乎相对不太起眼。这本集子收入了傅先生的读书札记、书评及他为其他学者的著作所作序言,其中既有陈寅恪、顾颉刚、王世襄这样的前辈,也有许多后辈的中青年学者。除了他在学院内亲手带出的学生,唐代文学研究界的许多人都曾这样直接间接地受过傅先生的提携、扶持,尊称他为老师。
    “为那么多新书写序,傅先生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很认真地从头读到尾,再把自己对于学科的看法和书中体现的创新之处用中肯的言辞指出来,以鼓励为主,让中青年学者们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杜晓勤说,傅先生的学术格局和引领作用就体现在这里,他能够很敏锐地感知后辈学者新的兴趣点和治学风气,经他做过序的这批学者,如今基本都成了学科的中坚力量甚至领军人物。
    杜晓勤自己也曾经参与过傅先生主持的一些研究项目,在他看来,傅先生热情谦虚,“完全没什么架子”,和他在一起工作简直就是“如沐春风”。他记得,在做《中国大百科全书·隋唐五代文学卷》时,傅先生把以前旧版的条目一条条剪下来,贴在纸上,写信告诉他新条目应当怎样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也还记得,几年前自己正在做一个课题,在某次开完会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告诉了傅先生。傅先生立马就说:“这个项目很好,我给你推荐到中华书局出版。你跟我走,我带你去见书局的编辑和领导。”说着,就带他去了中华书局所在地六里桥。
    卢盛江也认为,傅先生能够“时时注意年轻学者,发挥他们的长处”,以内在的人格和直接的帮助来引领、影响晚一辈学者。傅先生曾经是卢盛江的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那是1989年,傅先生不顾政治风险和身体不便,去到南开大学做答辩。直到后来,卢盛江自己带的博士要答辩,还常常邀请傅先生过去。“每一篇论文他都看得很仔细,做大量批注,提出学术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在答辩现场,还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建议他未来的学术道路怎么走。”“说话不紧不慢”的傅先生,总是让后辈学人感到温暖。
    “我爱傅璇琮先生!我想傅璇琮先生!”64岁的卢盛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反复呼唤着83岁的傅先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