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诗歌”专辑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8:11:11 《求是学刊》2013年5期第 高翔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高翔,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生态学研究。 【内容提要】基于东北沦陷前期诗歌生产的颓势,《新青年》诗歌编辑于1938年刊出“新诗特辑”,初显了其为振兴东北诗坛做出的努力,可称为“新诗歌”专辑的前征象。《新青年》附刊“新诗歌”专辑的出版,是东北沦陷区期刊诗歌编辑挽救新诗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东北现代诗歌历史的一个独特现象,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新诗歌”专辑显示了以知名诗人金音领衔的阵容可观的诗人群体,诗作呈现出以个体生命的体验表达对社会、人生、理想的认知和贴近现实的书写与抒情等特征,显示出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双重影响,诗人对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创作格调的双重选择与探索。 【关 键 词】《新青年》/“新诗歌”专辑/挽救新诗 别辟路径地从现代期刊媒体审视诗歌生产,从文化生产理论、研究方法、文化体制诸多方面观察诗歌原生形态,当可获得崭新的文化认知和学术意义。作为《新青年》(沈阳)附刊的“新诗歌”,显示了地位相对独立和专业色彩鲜明的特征。 一、“新诗歌”专辑刊行缘起 始于1935年的《新青年》(沈阳)的诗歌生产,是与其创刊同步而行的。创刊号即设置“诗”专栏,刊有骧弟(金音)的《雨》(外二章)、可钦的《暮》(外二章)等。但此后其诗歌作品的刊行多呈不稳定状态,时多时少,且有时不见诗歌栏目。《新青年》包括诗歌生产在内的整体大起伏的运行状况,作为诗人的金音那时就有所不满,其在《关于成弦》一文中说道:“《新青年》印到我入XX①第二年,似乎不见起色,不,不是不见起色而是已退色……我既不大高兴写什么,你(指诗人成弦)也离开那里。”[1](P177) 其实,《新青年》诗歌生产的衰败之象,是这一时期前后东北诗坛的缩影。黄汉曾不无痛心地说:“过去的诗坛,虽然是歪曲的生长,但至少是流动着,是变化的,可是现在已经陷于静止的状态里了。”“我们现在很可以找到千篇一律因袭的滥调,把几个固定的名词反复运用着,无疑的满洲诗坛是将沉入死亡的深渊里去了。”[2] 为改变诗歌创作的颓势,《新青年》决定于1940年4月号起发行附刊《新诗歌》。《新青年》1940年4月号封面醒目地竖排印有“特辑新诗歌第一号”字样。该期有两个文件值得关注,其代表了《新青年》诗歌生产的编辑意向。 其一是刊载于广告扉页上的《本志附刊由四月号刊起〈新诗歌〉》,内容如下: 诗在今日正被唱着悼歌,几乎它趋近于宿命的灭亡。我们不甘于默视,要从新的角度上站起来,重新建设一下诗坛,这里没有意见,也没有主张,只有工作。倘严格的向我们要求意见,那意见只是热烈的要求着,写诗的人应该起来援助我们去突破那诗在现实的宿命。 这一短文,针对诗坛“今日正被唱着悼歌”、“趋近于宿命的灭亡”的现实,鲜明地表达了《新青年》文学编者“不甘于默视”诗歌创作现状而欲重振诗坛的意愿。 其二是刊于“新诗歌”封面的扉诗《牝牛》: 镰刀舐过的荒野上 再不会有草叶的飘摇了 人们不再把牝牛赶去了 不再被牝牛爱顾的草呵 像牛乳管一般的丝线 你不得不柔软下来了 不知儿女的牝牛 你有什么早饭呢? 有的仅是草上的牛乳呵! 呵!牝牛前的草呵, 牛乳前的孩子呵! 诗作从生物生态链的角度,诗意地描画出牝牛及其后代的生存状态。尽管牝牛“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但是若失去了青草又从何处觅奶,没有奶又何以使牝牛世代繁衍?编辑的意图十分明显,以此喻义当时诗坛的荒芜与凄凉,并预警着诗歌创作失去本源后的消亡。 《新青年》附刊“新诗歌”专辑的出版是东北沦陷区期刊诗歌编辑挽救新诗的一次重要行动,是东北现代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现象,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惜迄今学界尚无人对此做些许言说。本文试以“新诗歌”第一、二号为文本进行研讨,旨在为日后的深度阐释尽奠基之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