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林语堂(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6:11:27 中国作家网 黄水成 参加讨论
现在回过头来想,有时空白是必要的,甚至是伟大的,就像一幅上乘山水,必要的空白有时胜过于浓墨重彩,胜于滔滔雄辩。林语堂旅美之后,一下远离那些纷纷扰扰的争吵,让他拉开距离重新审视饱经沧桑的祖国,以及几千年所沉淀下来的文化,美与丑、糟粕与精华,他看得更加清楚。他实现了人生的转场,一次华丽的转身。从1936年旅美至1966年回台30年间,他的创作进入喷发期,《京华烟云》《中国的生活》《生活的艺术》《风声鹤唳》《啼笑皆非》等一大批重要著作相继问世,真正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向西方人系统地介绍了古老的东方中国文化,让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我有时在想,如果他不是旅居海外,还会有如此成就吗?在一个红与黑过度鲜明的时代里,捧杀与骂杀都是可能的。可能还远不止这些,因为那个时代的艺术需要立场,以林语堂性灵闲适的幽默文字真让人替他捏把汗,他的文字未必能找到正确的立场。而艺术不一定非要有个鲜明的立场,它可以是纯艺术的,这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审美认知在他那个时代又是不允许的,他选择了离开,在国内留下一段生活与艺术的空白。这段空白不许动、不许碰,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林语堂3个字从大洋彼岸吹来,渐渐在人们心头回暖。更多的人惊讶地发现,原来故人从未远离我们,他一直站在大洋彼岸眺望我们,所有的思念是笔下浓浓的故乡山水与历史情怀,《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赖柏英》……他艺术的灵魂从未远离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每次去林语堂故居时,我都会在他童年的卧室里推开那扇窗,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半大的孩子,踮着脚尖在眺望窗外的青山绿水,他的眼光一定像三月的那场春雨,抚摸过窗外的山山水水,甚至窗前的那片芭蕉叶,他把这每一个景致烙进心灵的深处,不管远在海外天边,被眺望过的这片山水一定是他内心最柔软的情感。我想起余光中那首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多想呀,他能有一张归航的船票,而他却永远的在一湾浅浅的海峡那头眺望故乡。要是能有一只海鸟衔来一枚故乡的柚花就好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进元:永定门寻旧
- 下一篇:淡如秋水 纯如赤金——悼念童庆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