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巴金的九妹


    
    看到有人回忆巴金先生的文章里,写“文革”后去武康路先生的家,是由先生岳母开的门。这是有误的。
    据我所知,巴老的岳母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从上海回到宁波就病故了,她不可能住进武康路的。那么,是谁为这些来访者开的门呢?
    九姑妈,巴老的九妹。
    在巴老的《回忆》里,这样记述的:
    (他随父母到广元县后,每晚母亲都要在小册子上面为他们兄弟写下一首词。)但是不到几个月母亲就生了一个妹妹。
    这个妹妹大排行第九,我们叫她做九妹,她出世的时候,我在梦里完全不知道。
    早晨我睁起眼睛,阳光已经照到床上了。
    母亲头上束了一根帕子,她望着我笑。
    旁边突然响起了婴儿的啼声……
    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这是我睡在母亲床上最后一天了。
    
    巴老的母亲一共生养了十个子女。九姑妈在家中是第七个孩子,她上面有三个姐姐、三个哥哥;她比巴金小四年零八个月。
    九姑妈的大名叫李瑞瑶,号琼如。她小时候曾和巴老一起在私熟读过书,巴老1923年离开成都前,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巴老离家后,她才由胞弟李采臣陪送到南京与远房表哥高先生结婚。
    九姑妈告诉我,他们母亲娘家是大家庭,外公有几房妻室,大外婆没有生养,外婆养了不少孩子,其中二姨妈嫁给了高家,养了几个子女,长子原在上海浦东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在南京工作,九姑妈就是嫁给他的,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1937年抗战爆发,九姑妈为避战乱,带着四岁的儿子返回成都,这时,胞弟李采臣正在武汉工作,便和九姑妈一起结伴回川。不幸的是,九姑妈的儿子患了痢疾,夭折了,丈夫则调到酒泉二河子工作。不久,得到丈夫单位来信,称高先生在二河子故世了。战争时期,九姑妈无法前往,详情无从知晓。好在她有文化底子,又学了些财会知识,她一直帮亲友的企业做些财会工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解放后,九姑妈也曾参加“革大”学习,只是学习结束要分配到甘肃工作,她当时已近五十岁,身体不好,加以对陌生的地方有些胆怯,没能前去,从此没有了工作。
    巴老回四川探亲时,得知了九姑妈的情况,开始负担她的生活,给她寄生活费。
    九姑妈在成都的生活极其简单:她分租了一间堂兄(二伯父儿子)在劝业街上的住房,每月买一斗米、一元钱柴火,在大锅里做一次饭可以吃两天,巴老寄给她的二十五元生活费每月还有结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