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乔:比较诗学的翻译与译者诗学的操控——兼论21世纪后孔子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5)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0:11:44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 杨乃乔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法]雷纳·艾田伯:《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René Etiemble, "Fro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Comparative Poetry"),见雷纳·艾田伯:《比较文学的危机》(René Etiemble, The Crisi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6, p. 54.)。英文译本原文如下:"By combining the two methods which consider themselves diametrically opposed but which, in fact, must complement each other—the historical inquiry and the critical or aesthetic reflection—comparative literature would then be irresistibly drawn towards comparative poetry." ②钱钟书:《读〈拉奥孔〉》,见《钱锺书集·七缀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5页。 ③[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7-18页。按:当时戴望舒在《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把作者名“P. Van Tieghem”翻译为“提格亨”,现按当下学术界约定俗成,重标作者名为“梵·第根”。 ④[美]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见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页。 ⑤[美]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René Wellek,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见[美]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René Wellek, Concepts of Criticis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3, p. 282.)。 ⑥[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Ulrich Weisste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Bloomington and Lond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3, p. 4.)。 ⑦[美]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René Wellek, "The Name and Natur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见[美]雷纳·韦勒克:《鉴别:续批评的诸种概念》(René Wellek, Discriminations: Further Concepts of Criticis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0, p. 19.)。 ⑧[美]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René Wellek, "The Name and Natur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见[美]雷纳·韦勒克:《鉴别:续批评的诸种概念》(René Wellek, Discriminations: Further Concepts of Criticis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0, p. 20.)。 ⑨[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206-207页。 ⑩关于总体文学的基本理论概述,见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107页。 (11)[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208-209页。 (12)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 (13)同上,第106-107页。 (14)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34页。 (15)关于梳理“比较诗学”这一概念在西方学术史上发展的逻辑谱系,我们特别期待能有学者就这一谱系的成立给出一个细密的逻辑厘清。 (16)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07-408页。 (17)这五篇文章见于《艾利夫:比较诗学期刊》2003年第23期的目录(Alif: Journal Comparative Poetics, http: //www. jstor. org/journals/11108673. html,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2004.),“Alif”是阿拉伯文的第一个字母,在这里标识着这部比较诗学期刊是在阿拉伯文化语境下编辑与出版的文化身份,我们以音译的方式译出。 (18)[美]大卫·达姆罗什:《什么是世界文学?》(David Damrosch, What is World Litera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281.)。 (19)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见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版,第247页。 (20)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见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版,第246页。 (21)曹丕:《典论·论文》,见[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097页。 (22)同上,第1097页。 (23)《论语·宪问》,见《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世界书局阮元校刻本,第2511-2512页。 (24)同上,第2512页。 (25)《论语·八佾》,见《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世界书局阮元校刻本,第2468页。 (26)按:除去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青年学者外,还有来自其他大学的青年学者加盟,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与温州大学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学不能“虚无”历史
- 下一篇:新世纪十年:古代赋学研究的繁荣与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