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让更多读者读懂鲁迅著作——介绍《鲁迅大词典》

为了学习与研究鲁迅著作的需要,发扬鲁迅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特别是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编辑一部《鲁迅大词典》,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为了把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让更多的读者读懂鲁迅著作,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编写这 样的一部词典,也是我们鲁迅研究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心愿。
    早在全国解放之前,当时在上海工作的冯雪峰同志,在紧张的繁忙的战斗中,仍不忘普及鲁迅著作的工作,他在语言学家倪海曙同志协助之下,即从二十卷本《鲁迅全集》中初步摘出若干词汇条目。解放初,1950年,雪峰同志在主持新成立的鲁迅著作编刊社时,在他亲手拟定的《鲁迅著作编校和注释的工作方针和计划草案》中,便把编写鲁迅词典的工作列入了计划。1952年,鲁迅著作编刊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合并,在雪峰同志亲自主持《鲁迅全集》的编辑和注释工作时,在他的关怀之下,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曾做了一些词目索引和词汇统计工作,并摘录了两三万张卡片,为编写词典作准备。当时由于编写词典的工作量很大,不是少数人力所能完成;又由于《鲁迅全集》(十卷本)出版后,原编辑室的同志另外安排工作,故在“文革”以前,这部词典的具体编写计划未能落实。于是我便把已经摘录出来的几箱词汇卡片,送给北京鲁迅博物馆保存,以备今后采用。
    1979年3月,全国文科规划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上,李何林同志提出编纂《鲁迅大词典》的工作任务,当即得到与会同志赞同,并被列入“规划”之中。同年6月,何林同志在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又提出编纂《鲁迅大词典》的方案(即第277号提案)。这个提案转交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当即得到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支持,并建议由国家出版局具体来抓此项工作。同年11月,何林同志在中国鲁迅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又提出编纂词典工作要尽快落实,更得到不少与会同志赞成。何林同志的提议也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和一些高校教师及科研单位的支持。1983年1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编写〈鲁迅大词典〉刍议》,响应何林同志的号召。从1983年起,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四川人民出版社,首先在成都,接着在厦门、西安联合召开了3次编辑工作会议,先后有三四十位教授、讲师及高中级科研人员参加,开始词典的编纂工作。
    国家出版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它在1984年6月提出,并经文化部批准,集中人力物力成立了一个以林默涵同志为主编,以李何林同志和林辰同志为顾问的编委会,负责领导此项工作,我也协助他们处理日常的工作事务。1985年12月,李文兵同志在《望》周刊(第50期)著文《〈鲁迅大词典〉———一部学研鲁迅和阅读鲁迅著作的工具书》指出:“它不但是研究鲁迅和阅读鲁迅著作的工具书,而且对于了解和研究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现象,也有参考价值。”各方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准备在1990年完成初稿,于1991年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时出版。当时我曾在1990年11月出版的《鲁迅研究月刊》第11期上向读者介绍这部书稿的情况。但当时这部书稿并未如期完成。多数编委认为还要继续提高质量。于是又组织编委会的执行编委进行具体编辑加工;人民文学出版社又组织马蹄疾、徐斯年、颜雄3位同志,并有李文兵同志参加,从1992年起,再作进一步编辑加工,重写和补充若干条目,并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再进行审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这部词典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鲁迅的文学语言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和语言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在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料。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他们运用古代汉语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汉语著作中的文学语言,有一些是富有生命力的,至今仍被吸收和采用,从而丰富了现代作家作品的表现力。鲁迅在他的作品中,便吸收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精华,并推陈出新,在运用时更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这是他对于祖国文学语言所作出的贡献。在我国现代汉语中,各地都存在一些方言土语,鲁迅的故乡绍兴也不例外。鲁迅把某些经历时间的洗炼、生动传神、意味深长的方言土语,称之为“炼话”。他认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引入“炼话”,恰如文言文中运用典故,读者和听众都会觉得津津有味。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加工和提高,即可成为文学语言。在鲁迅的小说中,同时也在杂文和书信中,就存在着这一种情况。
    鲁迅的著作又被一些研究家称为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因之这部《鲁迅大词典》也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涉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编者对于鲁迅著作中有关现代社会生活的若干人物和事件、政治分野上的派别、文学艺术上的流派、作家作品、社会团体等等,也都根据鲁迅著作的原意加以解释。这些解释和一般百科词典有相同之处,而编者所郑重阐释的则是其不同之处,即鲁迅对于某些人物和事件、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社会团体所持的态度。这一些区别于一般词典而带有鲁迅特色的,根据鲁迅著作所作出的解释,不一定都能为一般读者所认同,而对于想要理解鲁迅著作的读者,在阅读鲁迅作品时可能是最为需要的。
    鲁迅经历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政府以及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他经历过一些政治上的大小事件;他又曾接触过在一些变动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人物;这一切在他的作品中都曾有过具体的或曲折的反映。因此,这部《鲁迅大词典》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收入某些历史事件及与社会变革有关的某些人物的条目。在这部词典中,对于这一些条目所作的解释,除了和一般的百科词典有相同之处外,着重的则是在于鲁迅对于当时一些政治事件和社会变革以及在改革中某些人物的态度和意见。这可能是当今读者在阅读鲁迅作品时需要知道的。当然,不言而喻,由于这部词典不是一般的百科词典,所涉及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完全是以有关鲁迅生平及其著作为限,而不是其全貌,至于有些事件的后来发展和某些人物的后来变化,具体地说,自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以后的变化,就不包括在内了。
    鲁迅逝世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鲁迅研究工作在他的生前即已开始,迄今也近一个世纪。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若干不同意见,出版了大量的科研著作。他们在著作中对于鲁迅生平事迹、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以及对于鲁迅整理祖国文化遗产和介绍外国文学情况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一些考证和分析。这一些科研成果对于我们编纂这部词典是很有帮助的。在编纂过程中,我们也参考过并吸收了他们的一些意见。但是,在鲁迅研究工作中,也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分歧的意见。因为这部词典不带有争鸣的性质,对于一些分歧意见则没有加以吸收,更没有参加讨论。因为这是一部知识性的,阅读鲁迅著作的工具书,编者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知识性方面力求比较准确一些;同时也希望作为一部工具书尽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它的稳定性。
    (《鲁迅大词典》已编纂完毕,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