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五四”的“打倒孔家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53 中华读书报 张翼星 参加讨论
刘明武先生的“几个困惑”,提得颇有启发。正如宋代张载所说:“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中华文化,历数千年而绵延不断,确有其人文精髓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不免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也有各种思潮、成分的交错。需要认真梳理,深入辨析,披沙拣金,把原本的传统与后来的衍变或 扭曲区别开来。 这里只想谈谈“打倒孔家店”对我引起的困惑。这个著名口号给人的印象,似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批代表人物都是全盘否定孔子,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近些年来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以来在文化领域掀起的革命,就开始了一种过激主义的“左”的倾向,似乎解放以后严重泛滥的“左”倾思潮,以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都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这是使我有些不解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有着广泛而深远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反映了民族的觉醒。但它与中外历史上多次启蒙运动采取尊古、复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的。自从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流产之后,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从旧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仅很难找到改革的基点或旗号,而且日益显示严重的障碍。于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一个群体的知识分子,便毅然举起反对封建旧传统、旧礼教的旗帜,掀起一场激烈的思想启蒙、思想解放运动。“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在一定意义上确实表现了这场启蒙运动的某种思想锋芒,因为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儒家文化的人格代表,选定“孔家店”这个突破口,无疑有利于冲破旧的以封建政治、伦理秩序为核心的文化格局。我想,这是这个口号得以流传开来的主要原因。然而,由此便以为那些代表人物是完全否定孔子、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则未必符合事实。其实,从他们的著作、言论中,我们很难找到“打倒孔家店”的明确的口号和主张,只是胡适在为《吴虞文录》写序时,曾把当时的这位激进思想家吴虞戏称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原文这里并没有“倒”字——本文作者)的老英雄”。胡适在这篇序中谈到,“五四”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也就是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里包括“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胡适本人曾被视为“全盘西化论”者,似乎是“全盘反传统”的,其实不然。从他的著述中看到,他对孔子和朱熹都怀有敬意。短文《中国思想史纲要》就表明,他甚至对中国古典遗产中的人文主义、合理主义、自由精神等三个方面都有所肯定。就是胡适所称“老英雄”的吴虞,他的“非孔”言辞是很锋利的。但他也承认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但若把孔学坚执到“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便不得不加批判,他认为这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又如当时对旧文化作激烈批判的另一位顶尖人物钱玄同,他对中国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确实持全面批判的态度,甚至一度主张废除汉字。但他仍然主要反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其中的某些优秀成分,特别是历史价值,他是多有肯定的。他坚决反对学术、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而十分向往中国古人所幻想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阔而自由的世界。蔡元培在北大论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时,也曾把《礼记》中的这句话引以为据。从我所接触的有限的材料来看,“五四”时期的那批代表人物,激烈批判旧的道德、思想和文化,并不是完全否定孔子本人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主要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三个方面:第一,反对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定于一尊而限制、扼杀其他派别和思想,反对文化专制主义。正如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所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第二,反对伦理与政事相混,以儒家的人伦秩序来论证和维护封建的皇权统治。指出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的孝弟观念,强调忠孝并用,“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企图让一般人恭恭顺顺地听从在他们之上的人的愚弄。慈禧太后甚至还利用“孝道”来阻碍、禁止光绪皇帝实行变法维新。第三,反对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鲁迅曾通过“狂人”之口,发出启蒙的呼声:“从来如此,便对么?”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要“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所以,总起来看,所谓“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要“打倒皇家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那批精神领袖,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是科学、民主、自由、进化等先进思想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文化专制主义的坚决叛逆者。“五四”启蒙运动的真正生命力,正在于它一方面大力倡导和吸取西方先进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并没有中断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联系。“五四”运动并没有造成什么“文化断裂”或“思想危机”,而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恐怕应当说,是长期以来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文化专制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的振兴,造成了中国经济、文化、科学的严重落后。正是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中西文化的尖锐冲突中,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启动时,国内出现的那种思想、文化危机呼唤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当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中,不能说没有某些过激或偏颇的方面,这些方面也是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的。至于解放后一度愈演愈烈的“左”倾思潮,最后导致“十年动乱”的发生,恰恰表现为文化专制主义,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相背离的,而且另有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想根源,这已不是本文所能论及的。以上想法,不知当否,也在困惑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重新树立起摩尔根的旗帜
- 下一篇:神州文化的奇葩——编著《地籍五千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