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已经成为古汉语常用词研究的重点。这些成果语料选取十分广泛,包括先秦至清代的各类语料。从研究内容上看,涉及范围逐渐加大。从研究理论上看,不仅引入西方现代语言学相关理论,还能总结出汉语史特有的词汇理论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历时替换研究
     
    近年来,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无疑成为常用词研究的重点,成果也最为丰厚。而常用词历时演变又分为词义演变和历时替换两类①。
    一、 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
    《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突出地强调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书中举例性地对汉语中若干常用词词义演变现象进行描写。后来学者在这一基础上多有发挥。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在谈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时,专节讨论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并以“吃”、“喝”、“穿”、“戴”等四个词为例说明常用词在近代汉语时期是怎样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之后相关成果颇多,有的综合描写并分析专书中的部分常用词个案;有的考察某个常用词的产生及词义变化。
    这里按照学者所研究的常用词词性进行分类。
    1综合研究:徐时仪《玄应〈众经音义〉所释常用词考》(《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就其中的“打”、“欱”、“枪”、“着”这四个常用词的衍变递嬗做了探讨,指出词义的变化往往首先是从方言口语中开始的。其他还有张莉娜《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义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等。
    2名词研究:吕传峰《“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杨凤仙《从古汉语词“肉”谈常用词研究的重要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李慧贤《“眼”与“目”的词义演变》(《汉字文化》2008年第5期)、徐时仪《“东西”成词及词义演变考》(《汉语学报》2010年第2期)、真大成《关于常用词“腿”的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12年第3期)。
    3动词研究:徐时仪《“忙”和“怕”词义演变探微》(《中国语文》2004年第2期)、李倩《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吴峥嵘《〈左传〉索取、给予、接受义类词汇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李嘉翼和罗维明《论“死亡”的婉语类型与演变及其蕴涵的文化心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焦毓梅《〈十诵律〉常用动作语义场词汇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徐时仪《“嚏”、“欠”和“唾”、“涎”词义考探》(《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3期)、姜兴鲁《法竺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颜洽茂与王浩垒《汉语动词“遮”掩饰义的产生及其词义系统的演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黄小娅《从“走”的变化看词义演变的复杂性——以民族共同语和广州话为比较》(《广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4形容词研究:王秀玲《浅谈“慢”常用义之演变》(《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鲍金华《常用词“博”考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等。
    5其他词类:王彤伟《量词“头”源流浅探》(《语言科学》2005年第3期)、吴福祥《汉语方所词语“后”的词义演变》(《中国语文》2007年第6期)等。
    相对于传统的训诂式的词语训释,古汉语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成果还并不丰厚。但这些研究都能从历时的角度描写词义演变的面貌,科学地阐明词义发展的脉络,这是传统的训诂式释词难以做到的。
    二、常用词历时替换研究
    在传统训诂学中,常用词历时演变问题一般被当作同义词问题处理。而王力在《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中“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的”等章节提出词语的历时替换问题,并在相关章节中对部分常用词的历史演变与替换问题进行了举例性的研究。之后,蒋绍愚《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一文通过“丢、扔/抛”、“木/树”、“视/看”、“道/路”“言/语/说”等几组词的演变与更替指出了常用词演变与替换问题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蒋绍愚《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词》(《语言研究》1993年第2期)分析探讨了与“口”有关的四组动词从《世说新语》到白居易诗和《祖堂集》的发展演变情况。从此,常用词历时替换问题逐渐成为常用词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以下按常用词词性对这些成果进行分类。
    1综合研究: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讨论了8组常用词在中古时期演变更替的情况,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提倡常用词的演变研究。同类成果还有汪维辉《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汪维辉《几组常用词历史演变的考察》(《汉语史研究集刊》1998年第1辑)。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版)首创“常用词历时替换”这一名称,同时该书“个案研究”部分描写了“进/入”、“与/给”等10组常用词语的历时替换情况。
    而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可以称为常用词历时演变里程碑式的成果。该书讨论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又流传至今的41组常用词的更替演变。“既提供了进行这一难度很大的研究工作的范例,又清晰地呈现出东汉至隋阶段常用词演变的基本面貌,为‘中古汉语’这一汉语史分期主张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王云路,方一新:《汉语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这部著作的出版让学界更加重视常用词历时替换这一问题。
    徐时仪的《古白话词汇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通过多组个案对“基本常用词的演变”进行了一番讨论,指出从常用词的演变递嬗可以看到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演变的概貌。
    相关成果还有唐莉《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象》(《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赖积船《〈论语〉与其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比较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张莉娜《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义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杨世铁《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于飞《两汉常用词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李顺美《〈老乞大〉〈朴通事〉常用词汇研究——以〈老朴集览〉为中心》(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等。
    2名词研究:解海江和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4期)、卫继文《“行理”和“行装”的变化与发展——兼谈同义词的演变规律》(《唐都学刊》1999年第4期)、徐时仪《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牛太清《常用词“隅”“角”历时更替考》(《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丁喜霞《“规矩”及相关词语的衍生和演变》(《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史光辉《常用词“矢、箭”的历时替换考》(《汉语史学报》第4辑)、丁喜霞《“桥”、“梁”的兴替过程及原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王彤伟《“疾”轻“病”重质疑》(《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王东《“隅/角”历时替换小考》(《延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王娥和扬清《“老师”称谓的历史演变》(《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吕传峰《“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胡海琼《“牢”“栏”“圈”的历时演变》(《语言研究》2006年第3期)、吕传峰《汉语六组“涉口”基本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钟明立《“洟、泗/涕/鼻涕”历时更替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徐望驾《常用词“袂/袖”更替演变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于飞《浅论两汉时期常用词“皮”、“肤”的历时替换》(《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王琪《从“箸”演变到“筷子”的再探讨》(《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1期)、董玉芝《“屦”、“履”、“鞋”的历时发展与更替》(《语言与翻译》2009年第2期)、郭晓妮《“梳”、“篦”对“栉”的历时替换考》(《海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晁瑞《〈醒世姻缘传〉“父亲”义称谓词的来源和演变》(《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黎李红《“肉”与“肌”的演变考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吴玉芝《“桨”、“楫”、“棹”的历时替换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何秋菊《从〈说文·女部〉字看汉语词汇中女部亲属称谓词的演变》(《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陈明富和张鹏丽《古代涉“树木”义名词历时考察》(《殷都学刊》2011年第4期)等。
    3动词研究:专著有谭代龙《义净译经身体运动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论文有董志翘《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与李宗江先生商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吕东兰《从〈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观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语言学论丛》1998年第21辑)、汪维辉《汉魏六朝“进”字使用情况考察——对〈“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一文的几点补正》(《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崔宰荣《汉语“吃喝”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语言学论丛》2001年第24辑)、杜翔《支谦译经动作语义场及其演变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汪维辉《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中国语文》2003年第4期)、史光辉《常用词“焚、燔、烧”历时替换考》(《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王彤伟《常用词焚、烧的历时替代》(《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王青和薛遴《论“吃”对“食”的历时替换》(《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吕传峰《常用词“喝、饮”历时替换考》(《语文学刊》2005年第9期)、杨荣贤《汉语六组关涉肢体的基本动词发展史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张庆庆《近代汉语“寻找”义动词更替考》(《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徐时仪《乳、湩与奶及弃、丢与扔的兴替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谭代龙与张富翠《汉语起立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孙秀青《常用词“欺、诈、骗”历时替代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安沙沙《常用词“窃”、“盗”、“偷”的历时替换》(《语文知识》2009年第3期)、王毅力《常用词“窃”、“盗”、“偷”的历时演变》(《语言科学》2009年第11期)、杨明泽和曾利斌《常用词“追、逐”之演变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王毅力和徐曼曼《汉语“咬啮”义动词的历时演变及原因》(《语言科学》2011年第2期)、唐智燕《汉语商贸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黄英《敦煌社会经济文献“借贷”概念场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前沿》2011年第16期)、叶桂郴《“买”、“市”、“购”的历时演变》(《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4期)、尹戴忠和赖积船《“斜视”概念场的历时演变研究》(《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1期)等。
    4形容词研究:栗学英《汉语史中“肥”、“胖”的历时替换》(《语言研究》2006年第4期)、金颖《常用词“过”、“误”、“错”的历时演变与更替》(《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1期)、孙菊芬《“短、矬、矮”历时替换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汪维辉《“遐—迩”与“远—近”》(《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董玉芝《“恨”、“怨”、“憾”义变说略》(《山西师大学报》2010年第2期)等。
    5其他词类:杨世铁在《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的绪论部分有较完善的总结,本文不再赘述。
    三、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的特点
    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和常用词历时替换研究同属历时的研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因此,这两类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分开。以上成果有的对词语在某一时代的词义变化与替换进行研究,有的则是以词义为单位,对词语从上古直至近、现代的替换和演变进行全面的描写。具体特点如下:
    1从研究语料上看,王力先生当年的常用词研究仍以先秦语料为主,虽然有“史”的概念,但仍在选取语料上重点选择了庄子、杜诗等时代相隔较远的语料。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学界不仅更加重视口语性强的语料的研究,同时在时代分期上更加细致。
    2从所研究的词语的词性上看,名词、动词成果较多,形容词成果较少。其他词类研究成果则往往在语法研究当中出现,在词汇研究中较少涉及。
    3在常用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有较大突破。古汉语常用词研究逐渐引起广泛重视还是近年来的事情。尤其是21世纪以来,常用词研究受到普遍关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研究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常用词的概念、范围、词义演变等理论都能在主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结合古汉语自身特点,开创出适合汉语史的有特色的常用词理论和研究方法。很多成果能够借鉴语义场理论,同时结合我国传统小学细致入微的词义辨别方法。不少成果从引申、同化、泛化、虚化等四种类型对词义演变进行分类。也有成果系统地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寻找词义演变的动因。这些成果不同于以往的训诂式训释或简单的同义词研究,更多地强调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考察词语的立体情况:既包括纵向的词汇发展,又包括词语的应用、使用频率等情况。
    当然,目前的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汪维辉在《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第1期)中指出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常见的问题有“语料选择不当;统计数据一锅煮,不做具体分析;例句有问题;描写粗略;语言事实认定失当”等。就目前成果来看,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待我们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2]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徐时仪.古白话词汇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