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研究书录续编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1:11:04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 龚景兴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龚景兴:(1963—),男,浙江义乌人,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浙江湖州313000 说明:1989年初,编者曾与同事龚西征先生一道编写了《茅盾研究书录》(载《湖州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收录了1988 年以前出版的茅盾研究著作44种。时隔10年,又有大量的茅盾研究专著纷纷问世,充实了这个领域的空间,现收录编者所见的1989年以后出版的和以前漏收的著作共52种,供茅盾研究学者参考之用,继续延用以出版时间为序的编排方法。另有部分著作,编者仅知书名、出版单位,未见实物,不敢妄加说介,故以附录形式列出。 《茅盾故乡的传说》 浙江桐乡县文化馆编,1983年2月出版,铅印本,77页。 本书记录了茅盾故乡——桐乡乌镇的一些民间传说,内容分:1 、古迹传说;2、塘桥水阁;3、特产故事;4、历史人物;5、俗语逸闻;6、乌镇掌故;7、风俗花絮;8、古诗吟乌镇;9、补白。了解乌镇这些具有水乡特色的传说,对研究茅盾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茅盾笔名印集》 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浙江省桐乡县文化局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126页。 本书共收录根据茅盾曾经使用过的笔名篆刻成的作品125方。 本印集缘自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组织省内部分篆刻家在茅盾故乡乌镇举行的“茅盾笔名印集”创作活动,把收集到的茅盾笔名资料,按编年顺序进行创作而成。这些印章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资料价值。 《茅盾小说论》 王嘉良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322页。 本书共分十章,分析、归纳了茅盾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创作经验。前三章着眼于茅盾小说的史诗描述,从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揭示一以贯之的史诗性特征;中间三章是形象论,着力论述了茅盾小说塑造典型形象的特点;后四章是茅盾小说基本特质的归纳,勾划社会剖析小说模式、理性化创作思维特征,“以人为本”的形象塑造理论和实践、小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形态特征。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茅盾传》 李标晶著,团结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293页。 本书是一本评传性著作,作者从茅盾作为伟大革命文学家和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入笔,在描述茅盾一生的业绩的时序中穿插了一些富有可感性和生动性的细节,并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对于茅盾文学创作活动的介绍和评述,则侧重在作品的创作契机、构思过程及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方面。 《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 丁亚平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219页。 本书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作者选择了茅盾的批评心理这一新观点,试图探究茅盾作为批评家的个性特征。在基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相似的心理历程和选择心态上,将茅盾置于动态的现代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来揭示他的文学批评的个性风貌和深刻涵义。分六章阐述:引言;第一章、让现代意识的理性光芒照亮一切——论茅盾文学批评的社会心理;第二章、交织在双重网络系统里的审美心态——论茅盾文学批评的个性心理;第三章、批评思维的整体、宏阔与发散性——论茅盾文学批评的思维品质;第四章、文学价值的感知、判断与预测——论茅盾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第五章、选择意识与现实主义理论批评的历史运动——论茅盾文学批评的发展心理(一);第六章、群体心理、人格、心理与形成心理的演变轨迹——论茅盾文学批评的发展心理(二)。 《桐乡茅盾研究会会刊》(3) 浙江省桐乡县茅盾研究会、桐乡县茅盾故居管理所编,1990年铅印本,71页。 本期共收“创作思想探讨”2篇、“作品研究”2篇、“生平研究”2篇、“资料与考证”等4篇。主要是讨论了茅盾散文创作、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茅盾研究》(第四辑) 《茅盾研究》编辑部,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407页。 本辑共收入文章35篇,分别为:“文艺思想研究”9篇, 讨论茅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期文艺思想史、文体理论等;“创作研究”收有黎舟等人关于茅盾小说创作研究文章8篇; “回忆与考证”有郭风、洁泯等人的回忆文章5篇;“茅盾研究在国外”收前苏联的索罗金、 捷克的玛利安·高利克两位茅盾研究专家文章2篇;“争鸣园地”4篇;“书评”2篇;“来稿撷英”3篇及茅盾关于《锻炼》的自拟总纲和茅盾书简7封。 《茅盾散文欣赏》 丁尔纲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新1版,267页。 本书较1984年3月第1版加收了唐弢先生1990年1 月作的“新版序言”,该序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名家散文的各自特点作了概述。另收谢国诚先生1989年4 月作《五四·中国·新文学——台湾版出版说明》,台湾版把“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更名为“中国新文学大师名作欣赏丛书”。 《茅盾短篇小说欣赏》 刘焕林、李琼仙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新1版,236页。 本书也因收入台湾版“中国新文学大师名作欣赏丛书”而改版出版,较1986年12月版,加收了台湾版新序。 《回眸集》 罗宗义著,团结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242页。 这是一本个人文学评论集,收了作者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论文20篇,其中有12篇是关于茅盾研究的,其它8篇则是研究鲁迅、丁玲、 曹禺、郭沫若等作家的论文。作者茅盾研究的侧重点在于茅盾的文艺批评和《子夜》等主要作品。本书由杨占升教授题序。 《〈子夜〉的艺术世界》 孙中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232页。 本书从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三个角度对《子夜》这一代表作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注重对《子夜》主题的总体把握和纵向、横向比较研究,分析了群体形象,并从艺术的视角对《子夜》创作特色作了全方位的透析。书前有引论“茅盾的文学业绩”, 书后附录二:1、《子夜》出版纪事;2、 直观的“实物教授”——《子夜》版本修订比较。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茅盾研究》(第五辑) 《茅盾研究》编辑部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538 页。 本辑为1988年11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收入茅盾研究专家邵伯周、庄钟庆、孙中田等人的论文35篇,主要内容除讨论茅盾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创作研究外,还涉及茅盾对外国文学借鉴改造以及茅盾与外国文学、与中国同代作家的比较研究,其中包括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三位日本学者是永骏、白水纪子、松井博光,美国学者陈幼石的论文各1篇。另外,还收有“书评”等3篇文章。 《茅盾文艺美学思想论稿》 史瑶、王嘉良、钱诚一、骆寒超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3 月第1版,287页。 本书全方位概述了茅盾文艺美学的思想框架,按茅盾艺术审美思想的形成到创作中成熟地运用、体现的过程展开论述。分以下章节:引记、茅盾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建构过程;一、艺术美的本质;二、艺术美与真实性、功利性;三、艺术审美创造;四、文艺批评观;五、文体美学:对艺术美的特征和创造的具体把握;后记。 《梦回星移——茅盾晚年的生活见闻》 叶子铭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300页。 本书是茅盾研究专家叶子铭先生以自己与茅盾交往过程为线索的回忆性著作,作者用纪实、形象的手法着重记述茅盾晚年的生活、写作状况与心态,书中的许多事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的事实以及茅盾亲属提供的第一手材料,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茅盾文体论初探》 李标晶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170页。 茅盾文体论的研究一直以来在茅盾研究中并没有广泛地展开,本书作者从茅盾的文化观出发,对茅盾的文化划分体系和定性进行论述。分小说理论、散文理论、诗歌理论、戏剧理论、儿童文学理论等几部分内容。收入“茅盾研究丛书”。 《茅盾小说的艺术世界》 邱文治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316页。 本书是作者茅盾研究的第二部专著,全书共分十六章,前八章按茅盾小说创作的顺序,分别对《蚀》、《野蔷薇》、《子夜》、《春蚕》、《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走上岗位》和《锻炼》等名篇名著择一角度进行纵向研究。后八章从题材提炼、艺术创新、创作方法、艺术风格、流派特点及主客体关系等角度,以某一问题为纲进行横向研究。作者采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进行分析,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辨明茅盾创作的精华和存在的时代缺陷。 《茅盾与故乡》 钟桂松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306页。 本书作者是茅盾故乡桐乡市的一位卓有建树的茅盾研究学者,熟悉乌镇的过去和今天,在掌握最真实可信的乌镇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对照茅盾作品中的故乡的影子,描述了老通宝、林老板们生活的环境和背景,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茅盾作品的泥土气息、地方风味,理解茅盾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以及乌镇这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对茅盾创作的深刻影响。这是一部资料性与学术性融为一体的读物。 《茅盾文学批评论》 罗宗义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232页。 本书作者在茅盾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方面长期来有较多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又重新撰写了这本专著,比较系统完整地总结了茅盾的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作者分篇进行讨论:上篇、文学批评观论;中篇、文学批评方法论;下篇、文学批评者论;结语——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书后附有参考书目。收入“茅盾研究丛书”。 《茅盾与外国文学》 黎舟、阙国虬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254页。 本书作者从茅盾对外国文学的自觉接受和扬弃的过程出发,“在广阔的世界性文学视野内,探讨茅盾的文学理论建树和创作实践与外国文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体现的独创性。”分四章论述:一、“穷本溯源”与“取精用宏”——译介外国文学的进程和历史特色;二、“现实主义屹然为主潮”——现实主义文艺观与外国文艺思潮流派的关系;三、中国现代历史的恢宏画卷——小说创作外来影响之一;四、艺术地掌握世界的多样性——小说创作外来影响之二;结束语、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书后附录:一、茅盾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述评;二、茅盾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资料索引。收入“茅盾研究丛书”。 《茅盾学论稿》 李广德著,香港正之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210页。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涉及茅盾身世学、茅盾人际学、茅盾著作学、茅盾批评学、茅盾成就学、茅盾心理学等方面。本书是作者第二部茅盾研究专著。作为茅盾研究的专家教授,作者多年来一直在高校开设“茅盾研究”选修课,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并撰写了大量的具有独特视角的茅盾研究的学术论文,本书是一本集成之作。 《茅盾诗词鉴赏》 丁茂远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318页。 本书共收录茅盾创作的新诗、旧体诗词、民间歌谣和歌词创作,由作者加以详尽的解说和评析。每首诗词都注明创作时间过程、发表场所、收入诗词集情况等,并逐句进行分析讨论,重点介绍诗词“本事”与思想艺术。为求真实可信,作者曾多方与诗词中的有关当事人联系取证,使本书更具参考价值。 《中国革命与茅盾的文学道路》 王瑶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265页。 本书把茅盾作为革命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影响作用。序论:茅盾文艺思想的发展;第一章、时代哺育了茅盾和茅盾对时代的选择;第二章、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与茅盾文学创作模式;第三章、“茅盾模式”作用下的茅盾创作实践;第四章、茅盾文学现象对茅盾后文学的深远影响。 《茅盾语言词典》 潘晓东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250页。 这是一本茅盾作品用语词典,选录词语400条,共分18类, 条分缕析,完备齐全。该词典选例典型,释义准确,很注意作家语言的“个性”,能较好地反映茅盾语词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其中的新造词、方言词、外来词、增义词、变性词、缩减词、超常搭配等为茅盾之独创,都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曾收录的。本词典对理解茅盾作品的思想涵义、领略其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茅盾〈蚀〉三部曲的历史分析》 陈幼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266页。 本书作者是一位海外学者。作者通过对茅盾早期小说所涉及的社会和政治内容的探讨,以及对茅盾的生活经历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认为《蚀》三部曲里的基本矛盾是美丽动人的理想(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和丑恶难堪的现实(革命事业未能实现它的目的)之间的矛盾。在本书中,作者试图把茅盾的早期作品里的叙事面和多重的涵义之间、以及手法和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尽可能地揭示出来,明白地展示给读者。 《简明茅盾词典》 李标晶、王嘉良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489页。 这是一本了解茅盾、学习茅盾、研究茅盾的工具书,共收词目1900条,按内容分10辑:1、生平;2、著译;3、文学形象;4、人物;5、 报刊;6、书籍作品;7、文艺思潮;8、团体机构;9、词语掌故;10、茅盾研究。 《人间茅盾——茅盾和他同时代的人》 钟桂松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250页。 本书分篇记叙了茅盾与中国现代史一些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之间的交往和亲密关系,这些名人有鲁迅、郭沫若、瞿秋白、叶圣陶、郑振铎、周扬、阳翰笙、张闻天、丁玲、朱自清、萧红、柳亚子、冯雪峰、老舍、孔德沚等,茅盾与他们之间或是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挚友,或是革命事业中志同道合的知己,或是情真意切的师生,或是伉俪人生的生活伴侣。本书真实地反映了茅盾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主要层面。书前附有照片7幅。 《茅盾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李庶长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266页。 本书从茅盾对外国文学的研究、介绍、翻译及他的文艺理论、创作风格中探讨了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和他对外国文学的消纳和创新,具体内容分别有茅盾与托尔斯泰、左拉、司各特、梅特林克、罗曼·罗兰的比较研究、茅盾从早期文艺思想转变到成熟的过程、茅盾的现实主义文艺观、茅盾论鲁迅、茅盾的小说和散文创作特征及他的美学思想等方面。书后有附录:一、茅盾与巴尔扎克(纲要);二、茅盾主要著译书目。 《少年茅盾的故事》 徐春雷著,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143页。 本书虽然是一本儿童读物,但对研究茅盾成长道路仍不失有许多的参考作用,作者精选了茅盾少年生活中的20多则小故事,让人们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领略到他那个时代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去认识他所接触到的农村与集镇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书前有剧作家顾锡东先生作的序。 《茅盾的创作个性》 唐纪如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229页。 本书从茅盾的文学理论与他的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在创作中的体现、形成他这种创作个性的必然性及我们今天对这种创作个性的评价等角度出发加以讨论。分十章论述:一、“什么是文学”;二、“抉取伟大的时代意义的题材”;三、“鸟瞰式地来表现主题”;四、“时代舞台的主角”;五、“‘人物的命运’深深思索”;六、“立体的复杂的活人”;七、“促成这总的之有机的结构”;八、“句调的精神却一丝不得放过”;九、一个引人瞩目而又有争议的小说模式;十、茅盾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收入“茅盾研究丛书”。 《茅盾的艺术世界》 丁尔纲著,青岛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530页。 本书从茅盾作为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出发,探讨了茅盾的文学历程,总结了他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的丰硕成果。从六个角度进行讨论:一、生活道路论;二、理论批评论;三、主题人物论;四、典型提炼论;五、结构艺术论;六、茅盾研究论。 《茅盾谈话录》 金韵琴著,上海书店1993年12月第1版,219页。 本书共收入64篇“谈话日记”及7 篇根据茅盾的多次谈话综合写成的“回忆”。其中“谈话日记”中记茅盾日常生活的有30篇,谈文学艺术生活和问题的有18篇,谈文艺界著名人物的有16篇,这些“日记”同“回忆”都是已出版的茅盾著作中未曾见过的,因此,是研究茅盾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少见的资料,真实而无所拘束。本书收入《文史探索书系》。 《茅盾孔德沚》 丁尔纲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308页。 本书记录了茅盾与孔德沚之间的情感生活,和他们在革命的洪流中爱人加同志的亲密关系,以及在国难当头、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下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全书共分八章,书后附有茅盾回忆录中的孔德沚、给他人书信中的孔德沚、日记中的孔德沚等内容。收入“名人情结丛书”。 《编辑家茅盾评传》 李频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306页。 本书记叙了作为编辑家的茅盾的工作经历,探究了茅盾在中国现代出版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开辟了与其它茅盾传记类作品完全不同的新视角。全书分三编:第一编、“报刊编辑”,从茅盾进商务印书馆写起,记录了他编辑《小说月报》、《汉口民国日报》、《文学》、《译文》、《文艺阵地》和《笔谈》等报刊的经历;第二编、“书籍编辑”,叙述了茅盾图书编辑的思想和部分图书的编辑经过;第三编、“出版评论”,讨论了茅盾在图书评论园地中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实践过程。叶子铭先生作序。收入“编辑学丛书”。 《茅盾研究》(第六辑) 《茅盾研究》编辑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第1 版, 401页。 本书共收录文章35篇,内容包括“茅盾书简”、“文艺思想研究”、“创作研究”、“生平与回忆”、“争鸣园地”、“资料与考证”、“书评”、“纪念茅盾逝世十周年”、“茅盾研究信息”等方面,既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精辟论述,又有中青年现代文学研究者从新视角出发的新颖见解。 《张琴秋的一生》 谢燕著,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320页。 张琴秋是一位红军女将领,建国后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她通过茅盾的夫人孔德沚认识了茅盾和沈泽民,并与沈泽民结为夫妇。本书记录了茅盾一家对她的成长道路的影响,及她与茅盾之间的交往,对研究茅盾生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茅盾散文》(1~4册) 贾亭、纪恩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共2145页。 本书收录茅盾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所有散文作品,共分十七卷。分别为:1、散文小品;2、乡镇写真;3、上海面面观;4、战时生活剪影;5、往事自叙;6、旅踪屐痕;7、关于鲁迅;8、杂感随想;9、 书信;10、创作经验谈;11、文学论(一);12、文学论(二);13、作品论;14、人物情思;15、作家论;16、序跋;17、文摘。书前编者撰有《茅盾的文学贡献》一文,总结了茅盾散文创作的概况和成就。收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文库”。 《论茅盾的小说艺术》 史瑶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348页。 本书是作者在大量的茅盾研究论文中选择其中探讨茅盾小说艺术方面的论文整理而成的。分五章论述:一、论创作主体和艺术构思;二、论中长篇小说的情节;三、论中长篇小说的结构;四、论两个系列的人物;五、论短篇小说。收入“茅盾研究丛书”。 《茅盾——“人生派”的大师》 黄侯兴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306页。 本书分六章,分别为:第一章、“跨进人生大门的第一步”,记述了茅盾早期的文学主张;第二章、“大革命失败后的文学创作”,描述了茅盾迷惘时期的心态;第三章、“‘左联’时期辉煌的文学业绩”,记茅盾创作鼎盛时期的成就;第四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活动”,是茅盾创作与时代需要的结合;第五章、“绚丽多彩的散文世界”,是论“为人生”文学主张在散文作品中的体现;第六章、“建国后的文化心态与文学活动”,写茅盾文学观的调整过程。收入“中国现代三大文豪研究丛书”。 《茅盾年谱》(上、下) 唐金海、刘长鼎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1674页。 本谱是已出版的几种茅盾年谱中最为详尽的一种,以茅盾的文学活动、社会活动为主线,较为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谱主的生平、著译、思想和人格。本谱严格按年、季、月、旬、日顺序编列,全部列出至今可以确定的茅盾著作篇目。该年谱区别于同类著作最大的特点是划分正谱和副谱两部分,正谱为主流,叙述谱主本事,副谱为分支,分别为“当月”和“本月”两部分,“当月”摘要介绍对谱主的评论以及有关论著的主要内容和出处;“本月”摘要记述国内外大事和文化动态。 《茅盾》 韦韬、陈小曼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16开, 222页。 本画传共收录记录茅盾生活经历的图片557 张, 时限自1896 年至1981年,按时间顺序共划分为九大部分。编辑这本画册的目的,是“力求把父亲光辉的一生——他的生平、经历,他的品德、事迹、成就和他的献身精神通过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呈献给广大读者”(主编语),以纪念这位中国现当代史上的文化巨人。 《茅盾和我》 万树玉、李岫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396页。 本书是为纪念茅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编的一本纪念文集,收有巴金、冰心、曹禺、陈荒煤、臧克家、刘绍棠、高莽、叶子铭等许多与茅盾同时代及不同时代的作家、评论家、戏剧家、画家、茅盾研究学者及亲属的纪念文章,他们或谈与茅盾之间的亲密交往,或记茅盾对自己创作和生活的殷切关怀,都以一种崇敬的心情缅怀了茅公这位新文化、新文学的开拓者为20世纪以及更远的将来所留下的丰功伟绩。 《茅盾传》 钟桂松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357页。 本书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利用茅盾故乡人的优势,写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茅盾传记,“把一个受器重,遭误解,受通缉,走过辉煌,被赋闲以及晚霞绚烂,向亲爱的读者奉献自己一生的茅盾重写出来”。茅盾的传记作品已经很多,但落笔点都有所不同。作者在积了近20年的夙愿之后,终于写出这部全面真实记录茅盾一生的新传。 《茅盾的文论历程》 庄钟庆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241页。 本书作者是茅盾研究方面卓有贡献的老专家,已有多部专著出版。本书共分8章论述茅盾的文论发展历程。 作者“联系中国现代当代文论的形成、发展进程、评述茅盾文论的发展轨迹及独特贡献,以显示我国进步的、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威力。” 《茅盾名作欣赏》 林非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503页。 本书先录作品原文,然后由当代专家学者对具体作品作详尽的分析评论,见解新颖深刻,具有鉴赏性和导读性,是研读茅盾作品较好的辅导读物。收“小说部分”10篇,“散文部分”30篇,“杂感部分”5 篇,“评论部分”3篇。书前有林非作的序, 概述了茅盾创作的主要成就,书后附“茅盾传略”、“茅盾作品要目”、“茅盾研究资料目录索引”。收入“名家析名著丛书”。 《转折时期的文学思想——茅盾早期文艺思想研究》 杨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223页。 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中青年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丛书,也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该书从20世纪20年代文化背景下来认识和理解茅盾的早期文艺思想,论证缜密,思路清晰,行文严谨。分以下内容:导论;茅盾早期文艺思想对外国文学的接受、茅盾早期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茅盾早期文艺思想与文学社团、文学论争的关系;最后是结语。收附录两篇:1、论五四新文学的价值特征;2、商务印书馆与二十年代新文学中心的南移。 《茅盾与浙江》 徐越化、顾忠国主编,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225页。 本书共分四大章,由17篇专题论文组成,是一本茅盾故乡学者的研究论文集,列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第一章揭示了地域因素对茅盾世界观、文艺观形成的关系;第二章从茅盾的“作家论”出发,显示了吴越文化对茅盾的理论个性的渗透作用;第三章是茅盾与浙江籍现代作家的创作比较;第四章是关于茅盾作品中的浙江风貌研究。 《茅盾与二十世纪》 中国茅盾研究会编,华夏出版社1997年6月北京第1版,606页。 本书是纪念茅盾延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共收录提交讨论的论文45篇,论及茅盾创作的各种文化意蕴、渊源、背景及茅盾文学活动与国内外文化思潮、文艺思潮的相互影响,也探讨了茅盾的文学评说、学术研究、文艺思想、政治思想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同时也总结了茅盾一生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书前收有李铁映同志在茅盾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叶子铭先生在会上的开幕词和孙中田先生的闭幕词。 《茅盾评说》 欧家斤著,学林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51页。 这是作者的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全书共分五辑:第一辑“革命春秋”,概述茅盾与党的关系,对党的事业的追求和在革命潮流中的颠簸和坎坷;第二辑“文坛足迹”,从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艺编辑、文学翻译等五个方面论述茅盾的文学业绩,并介绍了国内茅盾研究的成果;第三辑“高风亮节”,记录茅盾对青年作家关爱和培养的事迹及他与毛泽东、瞿秋白、陈独秀等党的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第四辑“明辩是非”,提出了作者对茅盾研究论著中的部分观点的个人见解;第五辑“名家点评”,讨论茅盾对现代文学作家和作品的审视观点。书前有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沂、副会长峻青分别作的序言。 《茅盾与20世纪中国文化》 王嘉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248页。 本书收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书系”,是浙江省茅盾研究会纪念茅盾诞生一百周年重要研究课题,组织部分茅盾研究专家、学者集体撰写。主要内容有:绪论、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历史定位;第一章、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动态结构与茅盾文化思想的发展;第二章、整合: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茅盾的文化观;第三章、茅盾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探寻;第四章、茅盾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诸种门类的考察;结束语;后记。书前有贾植芳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书系》序。 《茅盾日记》 查国华、查汪宏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共475页。 本书收录茅盾1946~1947年的《访苏日记》及1953年、1957 年、 1960年、1962年、1966年、1968年、1970年、1980年的日记片断,其中建国后的日记都是首次面世,是研究茅盾的生活和思想的极为珍贵的资料。书前附有编者关于茅盾日记的特色专论一篇,从这些日记中既可以看到一位共产主义者一生追求光明、热爱社会主义的伟大情愫,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熟悉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内心活动、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以及他的探索、建树和独到的见解。收入“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 《茅盾传——坎坷与辉煌》 钟桂松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386页。 这是作者又一本茅盾传记作品,总观茅盾的一生,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职业革命家的热情和参与,也不会有这个职业文学家”,而“没有政治上的坎坷,他就没有创作上的辉煌”,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茅盾、介绍茅盾,在众多的茅盾传记类作品中别具特色。全书分八章:1、免籍求学;2、商务十年;3、追随革命;4、寄情创作;5、 奔波抗日;6、迎接曙光;7、呕心为国;8、坎坷辉煌。 书后附后记:“我心中的茅盾”,记叙了作者在茅盾研究经历中长期来的一种崇敬的心情,揭示了茅盾的人格力量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一种更深刻、更全面地去认识茅盾、理解茅盾的愿望。 《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 秦德君、刘淮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246页。 本书记录了在世纪风云中经历曲折坎坷,具有传奇般命运的奇女子秦德君的生命历程。对曾在她的生活中风雨相伴的茅盾,在该书中有详尽的忆叙,书中第三部“樱花盛开又悄悄落下”就回忆了他们在东京一起生活的前前后后,这个时期正是茅盾从悲观、动摇转向积极进取、追求光明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阶段,作者“把这些鲜为人知以及一些误传的事实真相写出来,也许这对研究茅盾生平和创作的学者及关心他的人不无参考价值”。本书收入“世纪与人生”丛书。 《少年茅盾与作文》 李广德编,东方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141页。 本书收录茅盾少年时期的作文(原题为《文课》)37篇,为保持真实和辅助阅读,对作文中原任教师的眉批和文后评语照原文收入,同时编者对作文中的字句根据事实和原意进行解释。本书可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指导参考书,同时也是茅盾研究者一份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另收有茅盾的《学生作文与教师批改》、李广德的《少年茅盾的读书和作文》和钟桂松的《从茅盾作文看少年茅盾的思想和追求》等几篇文章。 附录: 编者未见的近年出版的茅盾研究论著目录 《茅盾印谱》:钱君篆刻,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310页。 《茅盾的童心》:金燕玉著,南京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 《茅盾研究60年》:邱文治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 版。 《茅盾与中外文化》:本书编辑组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 月第1版。 《〈子夜〉的人物艺术世界》:党季臣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茅盾早期思想新探》:丁柏铨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 版。 《茅盾研究与我》:吴福辉、李频编,华夏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早期中国绘画文献中的一些专用术语
- 下一篇:中国古典书目中法律文献类别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