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关于北方话词汇调查、整理、编纂的几个问题


    提要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七五”期间重点项目“北方话词汇调查”主要成果《北方话基本词汇集》的“前言”,主要阐述北方话词汇调查、整理、编纂的做法和体会。文章以具体、翔实的材料,集中论述了课题目的、词表编制、调查点选择、音系整理、词语整理、体例统一、方言地图绘制等问题。
    “北方话词汇调查”课题经过多次论证后于1985年底由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立项,1986年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确定为重点科研课题,后又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七五”期间重点项目,此后经历了准备、调查、整理、编纂等阶段的工作和近百人整整6年的共同努力才告完成。其主要成果《北方话基本词汇集》(以下简称为《词汇集》)不久就要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庆幸的。我们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和《词汇集》的主编,参加了工作的全过程,现在想就有关的调查、整理和编纂工作谈些情况和体会,并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北方话词汇调查是一项大型、复杂的工作,《词汇集》是集体工作的结晶;先后参加工作的人员较多,这在《词汇集》的“前言”和“语音篇”里已经一一写明,这里恕不另列。
    一课题的目的
    1.进行北方话词汇调查,是人们多年以来的愿望。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以后,普通话确立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内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又把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因此,现在开展这项工作就显得更为需要和迫切了。
    2.以往的有关调查研究,对南方诸方言注意得多些,对北方话注意得不够;对语音注意得多些,对词汇注意得不够;从方言学的角度调查研究词汇做得多些,从规范化的角度调查研究词汇做得不够。本课题就是想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那些不够的方面做些工作,多少弥补其不足。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言。书面语中,方言语音差异和方言语法差异相对来说少些,而方言词汇的差异则较多,是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的重点。而词汇规范标准很不明确、具体,出现的问题较多;有的词语不用说在一个大方言区,仅在一个省或一个地区就有好几种说法。词汇系统本身又是开放性的,不同方言的词汇系统比起语音、语法系统更为复杂,其发展变化又很快。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方言词汇调查研究,尤其是北方话词汇调查研究,很难设想能把现代汉语规范工作做好。
    4.这一课题的工作与推广普通话有极为密切的关系。50年代在推广普通话的最初阶段,曾经进行过全国性的方言普查。当时人们最直观的感觉是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巨大差异,因此,方言普查的重点放在语音方面。随着推普工作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用普通话语音读方言词汇,不同方言区的人一般也不易听懂。这就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构成较大的障碍。北方话词汇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调查研究北方话词汇对推广普通话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过去对北方话词汇的基本面貌,北方话词汇内部的异同情况,北方话词汇同普通话词汇的关系等,一直缺乏大量的定量定性研究。本次调查,就是想从这些方面对北方话词汇,尤其是基本词汇作较多的记录和描述,为推广普通话工作提供参考。
    5.这次进行的北方话词汇调查,也想记录下来语言变化、发展过程中一个历史阶段的真实材料,并为现代汉语词汇学、方言学、社会语言学、民俗学和汉语史的研究,以及词典的编纂、地方志的编写和公安、安全部门的语言识别等,提供一些资料。
    二准备和调查
    1.准备工作中,在明确课题的目的之后,就要确定调查的内容和要求。经过研究,最后确定本次调查的内容是:(1)了解各调查点的基本概况,包括位置、沿革、人口、民族、方言等情况;(2)记录《方言调查字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当地方言的音韵系统,包括两字组变调、变音、儿化韵等;(3)记录1500字左右的标音语料;(4)录下音系及例字、例词、语料的语音,作为音档材料;(5)调查、记录《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中所收的三千二百多条词语,每条词语都用国际音标标记读音,必要时加注或举例。至于对调查工作的要求,主要提出:发音人要选好,调查要认真,辨音辨义要细致,记录要准确,字迹要清楚,必要时要复查、补充。为了让调查工作有章可循,我们拟订了较为详细的“北方话词汇调查工作条例”。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们提出的对调查工作的要求和拟订的有关条例还不够细致、周密,有的点落实、执行这些要求和条例不够严格,以致调查材料不够统一,各点对有些问题的处理不尽一致,有的点的调查材料不够齐全,有的点的记音前后不大一致,有的词语没有调查出来,等等。这都给整理、编纂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尽管在后两个阶段工作中,我们尽力加以弥补,但因限于条件,可能有的还没有彻底解决,我们只能深感遗憾了。
    2.编好词汇调查表是本课题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们花了不少精力。经过多次讨论和增删,最后编印成《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以下简称为《词汇表》)。《词汇表》收录的,主要是北方话基本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介词、数词、量词等,还收录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但不属于基本词汇的词,和少数表示新事物名称的词汇。除词之外,也酌量收录一些短语。选词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现代北方话词汇的基本面貌,并偏重于各方言点乃至整个北方语区域共同使用或大部分地区使用的词语。
    选词还注意城镇和乡村使用的共同性。一些在乡村是基本词或较为常用的词,在城镇不一定是基本词或常用词;同样,一些在城镇是基本词或较为常用的词,在乡村就不一定是基本词或常用词。对于这些有城乡差别但城乡又共同使用的词语,《词汇表》酌情收录,诸如表示农具、农业劳动的一些词语,表示工业、生产工艺的一些词语。
    此外,选词还着眼于方言词语同普通话词语的比较,也就是既考虑方言词语同普通话词语的相异之处,也考虑方言词语同普通话词语的相同之处,对那些与普通话词语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完全相同的词语,如政法类、文教类的一部分词语,也适当收入。
    《词汇表》参考一些北方话词汇调查材料编制而成,共收词语三千二百多条。词语按意义分类,不便作意义分类的则按词性归类,如“一般动词”“普通名词”“方位词”“指代词”“副词”“介词”“数词”“量词”等。
    一般说,对那些表示一类事物、一种事物概括性较高的词语,《词汇表》尽可能收录。对那些表示一种事物中的某一种、某一部分或相关的某一意思的词语,较常用的收入,不常用的不收入,如“眼、眉毛、眼神、眼眵、睫毛”。第一个词是表示一种事物,其余是表示这一事物的某一部分或相关的某一意思,且较常用,《词汇表》收了这些词。而“眼梢”虽也是“眼”的一部分,但不常用就没有收入。
    北方话使用区域很广,兼顾北方话方言词语的地区差异也是《词汇表》收词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问题。各个地区虽都是使用北方话,但因社会生活的实际差异,所使用的词语也不完全相同。本来,仅作为一次方言调查,将这些差异记录下来就是了,但在编纂一部大型《词汇集》时,有些问题就需要另作考虑。比如:第一,有些事物一些地方有,另一些地方没有,同样表示这些事物的名称也就在一些地方有,在另一些地方没有,像水果品种北方就不如南方那么丰富;表示这类事物的词汇许多南方有的而北方没有。第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同,如“杂粮”在不同的地方包含的意思不尽相同。又如“鱼苗、苗秧子”在有些地方有分别,而在有些地方就统而不分。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处理办法是记录下来,表示当地方言的实际情况;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在表格下方加一些注释性的文字予以说明。
    当然,《词汇表》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是收词还不够精,有些该收的词没收,而有些可以不收的词则收进来了;有的类收词过多,有的类收词则少了;词目后面所列的参考条,有些不够贴切,以致造成误导;少数词条意义不易掌握而没有加注限定,造成调查时的困难或错误。此外,词表的分类和有些词的归类,有的词条的记写还可斟酌。
    3.本次调查的范围是学术界一般认同的汉语北方话地区,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和西南三省、湖北省大部以及广西、湖南的一部分地区。安徽南部虽地处长江以南,因其方言复杂,归属未定,这次调查暂时包括在内。湖南吉首点属边界方言,它既有西南方言的成分,也有湘方言的特点,这次调查也把它包括进来。
    选点主要依据以下四条原则:(1)在不同的方言中,选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调查点。在这次调查中,说北方话的全国直辖市、各省区的首府都是调查点。主要的中心城市在词汇使用上对周围的城市和乡村有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选乌鲁木齐市作为调查点,而没有选离乌鲁木齐很近的昌吉市,尽管昌吉话有一定的特点。(2)在不同的方言点中,选择方言特色较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作为调查点。如山东省的几个点,它们各自代表了一片方言,又共同代表了山东方言。又比如,在原方案中,内蒙古选有包头,四川选有渡口,云南选有个旧,甘肃选有玉门,经过研究觉得这四个点是后起的工业城市,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方言混杂,寻找当地方言地道的发音人比较困难,于是作了调换。(3)在不同的方言点中,选择具有一定历史、地理条件的作为调查点。选点在地理分布上尽量做到疏密适中。另外,还考虑到,选点基本以城区为主,参考郊区的情况。(4)同时也选择若干具有一定边界方言特点的地方作为调查点,如河北的平山,河南的林县,陕西的绥德、汉中,湖南的吉首,江苏的南通等。
    这次选点最早定为90个,后来逐渐增加,实际调查106个点。整理阶段发现,有的点调查材料不太理想,有的地区点太密了,于是割爱删去了一些点,定稿时确定为93点。其中同普通话比较接近的小北方话区,即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东北三省选点较多,约占选点总数的43%。西北地区选点最少,这是考虑西北方言内部差别小一些,而且地广人稀,中心城市较少的缘故。无论从地域大小或是从方言复杂程度来看,江苏选点显然多了,后来去掉赣榆一点,其他实在舍不得多删,也就保留下来了。现将93个调查点排列如下:北京:北京市;天津:天津市;河北:石家庄、承德、唐山、保定、沧州、邯郸、平山、张家口、阳原;山西:太原、大同、忻州、离石、临汾、长治;内蒙古:呼和浩特、临河、集宁、赤峰、二连浩特、海拉尔;黑龙江: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佳木斯;吉林:长春、白城、通化;辽宁:沈阳、丹东、锦州、大连;山东:济南、烟台、青岛、利津、诸城、济宁;河南:郑州、商丘、林县、原阳、灵宝、信阳;陕西:西安、白河、汉中、宝鸡、绥德;宁夏:银川;甘肃:兰州、天水、敦煌;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哈密;四川:成都、南充、达县、汉原、西昌、自贡、重庆;云南:昆明、昭通、大理、蒙自;贵州:贵阳、遵义、毕节、黎平;广西:桂林、柳州;湖南:吉首、常德;湖北:武汉、宜昌、襄樊、天门、红安;安徽:合肥、安庆、阜阳、芜湖、歙县;江苏:南京、扬州、涟水、徐州、连云港、南通。
    4.本次调查跟一般的方言调查不同。一方面,一般的方言调查力图完整、准确地记录当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有的调查还研究当地方言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关系。本次调查在一般方言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研究该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异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方言调查并不着重调查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同之处,而本次调查像重视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一样地重视其相同之处。因此很多技术上的轻重处理、取舍处理都跟一般方言调查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一般的方言调查多是单点调查,本次调查是多点调查,因而需要多考虑宏观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在处理宏观问题的条件下再处理微观问题。遗憾的是,在实际调查时,有些方言与普通话相同的说法没有反映出来。原因较多,主要是发音人属老派,有些普通话词汇他不说,或是发音人、调查者误以为那是普通话的说法,一般都说,不必标记。其实,普通话的大部分词语在北方话方言中大都普遍使用了,实际已在方言中生根,成为各方言词汇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地调查资料汇总时,这方面缺的较多,后来设法补充一些,但仍然有些空缺,这在《词汇集》上反映出来了。
    这次调查,大部分点是在当地进行实地作业的,少数点的调查是在调查人所在地找合适发音人进行的。每点调查时间一般是一个月左右,有的点比较复杂,费时稍多一点儿。多数点的调查一次解决问题,有些点还到当地去了两次或三次,进行核对和补充。选择的发音人,一般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当地中、老年人,因为他们的方言比较地道、稳定,较有代表性,而且知识比较广泛,掌握方言词语较多。许多点的发音人不止一位,有的点调查时还开座谈会询问,这对材料的获得是有利的。
    三整理和编纂
    1.对调查材料的整理,首先碰到的是音系问题。音系整理按原订的统一要求和格式进行。音系材料一般包括声母表、韵母表、声调表、音系说明、声韵调配合关系、儿化韵表和两字组变调、同音字表。声母、韵母的排列顺序参照《汉语拼音方案》,声韵调都有例字,例字都作了选择。声调标记调类和调值。同音字表按韵母表的顺序排列,入声韵和舒声韵相同的与舒声韵排列在一起,和舒声韵不同的单独排列。
    这次对音系的整理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尊重各方言点的实际读音,二是尊重调查人对所调查方言语音的处理。音系整理中所作的一些改动,一般都是在这两个原则下进行的。当然,各点的实际语音不同,具体的改动也就不尽一致。现对几个带普遍性问题的改动情况作些说明。
    (1)声母V。在河北、内蒙古一带,普通话零声母合口呼字多带有唇齿摩擦。对这个摩擦成分,多数点处理作声母V,也有一些点只是在音系说明中作了描写,仍然处理作零声母。依据周围点的情况,我们对后一类这些点中增加声母V。
    (2)声母有对立时依旧分开处理。
    (3)韵母a。对单独成韵母的a和以a作主要元音的韵母,各点差别较大,要进行平衡比较困难,所以对各点的这个音我们都处理作a。但有对立的除外。
    (4)韵母uo。在部分点的材料中,韵母uo包括普通话中的o和uo两个韵母,遇有唇音声母的时候分别写作puo、p‘uo、muo、fuo,我们在整理时一律改为po、p‘o、mo、fo。
    (5)有些点的儿化韵比较复杂,词语的儿化韵记音有的与儿化韵表不一致,我们整理时尽量作适当处理。但限于条件,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处理还不彻底。
    (6)同音字表中,原调查材料各点的字数和用字差别较大,有的点多到三千余字,有的点只有一千多字;有的点有些常用字没收,有的点收了不少方言字。对于这些问题,整理时尽量设法解决,但终究没能做到完全平衡。
    (7)同音字表中,有些点的文白读不配套,本音又读不配套。也就是只有文读没有白读,或是只有白读没有文读;不分本音和又读,把本音也注上又读。对此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处理,但没法完全消除。
    (8)用作象声词的单字一般读音不太稳定,按说可不收入同音字表中。为尊重原调查者的记音,同时考虑这类字属于可收可不收的,整理时一般仍旧保留。
    (9)词语记音中,有些点的入声韵在轻读时仍带有喉塞符号,整理时删去。
    (10)词语记音中,有些点有轻读的韵母,但在这些点的韵母表中却无此韵。因为是轻读,可看作音位变体,我们未作改动。
    2.词汇整理工作中,遇到的麻烦比较多,现就几个问题作些说明。
    (1)首先是词义辨析的问题,这是最复杂最难办的。
    有些词语在词义宽窄、使用范围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差异,尤其是近义词,有的相互差别较大,有的差别却很小,而这些差异又往往是随方言而异的。如“商店、店铺、铺子、商场、百货公司”“银行、储蓄所、信用社”“算命、算卦、批八字、相面、拆字”“美丽、好看、漂亮、标致、清秀、秀气、精神”“丢人、丢脸、现眼、出洋相”“对头、冤家、仇人、敌人”“骗子、走江湖的、跑码头的、卖狗皮膏药的、耍把戏的、练把式的”“瞳人、瞳孔”“唾沫、口水”“自己人、自家人”“皮包、提包”“被子、铺盖”“饮食、伙食”“服装、穿戴、衣服”“扣子、纽扣”等。这类词语的分合不大好处理。
    有些词语因书面语和口语色彩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喉咙、嗓子”“山楂、红果儿”“旅费、路费、盘缠”“鼓掌、拍手”“挑衅、找茬儿”“注射、打针”“散步、溜达”“经商、做生意、做买卖”等。
    有些词语一个是新说法,一个是旧说法,如“收音机、话匣子”“天花板、顶棚”“熨斗、烙铁”“厕所、茅房”“钱包、荷包”“香皂、胰子”等。从意义上看,它们有同义的,而大部分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事物。由于词语使用的“惯性”,人们往往用旧词语称说同类或相似的新事物。
    有些词语在甲地词义相同,而在乙地词义不同。如“锨”和“锹”,在有些地区指两种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工具,而在有些地区却指相同的一种工具。“五谷”“杂粮”在不同的地方所指农作物不完全相同。“蒜苗”在不同的地方所指也有不同。“挂面”在北京和别的地方,如湖北红安所指就完全不同。
    由于城乡的语言差别,使用词语也有差异。如有些农村中把“煤油”称作“洋油”“火油”,把“菜刀”称作“石刀”;尽管“煤油”“菜刀”等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名词了,这些农村的人也知道“煤油”“菜刀”是什么意思,但他们还是按原来的说法称说这些事物。
    根据本次调查和本书编纂的主要目的,对待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在整理时一般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对那些词义、用法上差别细小、可以不分的词语不加区分,词义、用法上有明显不同的则加以区别或加注、举例说明。经过审慎的研究分析,我们对第一类词义、用法上有同有异的词语,有的不加区别,如“瞳人、瞳孔”“自己人、自家人”“皮包、提包”“被子、铺盖”“扣子、纽扣”,还有“茶杯、茶盅、茶瓯、茶碗”“醋坛子、醋罐、醋缸”等;有的加以区分,如“唾沫”与“口水”,“对头、冤家”与“敌人”,“饮食”与“伙食”,“骗子”与“走江湖的、耍把戏的”,“衣服”与“服装、穿戴”,还有“扫帚”与“笤帚”,“棉衣”与“棉袄”等;有的删去差异较大的词,保留同义或近义的词,如“商店”条删去了“商场、百货公司”,保留“店铺”和“铺子”,“银行”条删去“储蓄所、信用社”,“算命”条删去“批八字、相面、拆字”,“丢人”条删去了“出洋相”,还有“欠帐”条删去“赊帐”等;有的则加注说明其使用的不同,如“美丽”条的一些说法。对于后面几类的词语,除删去明显不妥的,一般未作区分和改动,只在必要时加注说明。当然,我们对有些词语的处理不一定合适,甚至可能还有不当之处。
    (2)词语的读音与用字的问题。有些词的意义各地相同,而读音和用字不同,其中就有整理问题。如“太阳”一词,各地除说“太阳”外,还有“日头”“热头”“老爷(儿)”“太爷”“(老)爷爷”“阳婆”“爷婆”“太阳爷儿”“太阳帝(儿)”“日头爷”等说法。其中“日头”“热头”的读音和用字比较乱。整理时按韵母的不同把它分成两类,凡韵母读
    (3)词尾“了”的读音和用字,调查材料中比较复杂,实际记音有二十多种,用字有十几种。整理时考虑两种办法,一种是不管读音如何,词形一律写作“了”;另一种是依据调查材料的记音和用字,适当加以归并和分类。最后采取后一种办法,把读的写作“喓”。
    词尾“子”,多数点读音声母为,词形写作“子”;少数点读音声母为t,词形有写“子”也有写“得”。整理时只把声母读t词形写“子”的,改词形为“得”,其他未作改动。
    (4)有些词某些点空缺,这主要有三种情况:当地没有该词条所指的事物,也没有相应的说法;当地有该词条所指的事物,但发音人不知怎么称说;发音人对该词条所指把握不准,一时不知用何称说,这种情况不多。
    (5)《词汇表》所收的三千二百多条词语,各点都作了调查和记录,调查材料汇总后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登录。在作进一步整理和编辑时,先后共删去五百多条。删除的词条主要有这样几类:a.收得过细的词语。如“雨点儿”“冰锥”“称星儿”“狗獾”“豆青(一种颜色)”“锃亮”等。b.不少方言没有的词语。如“骨殖”“马桶”“旱伞”“斗笠”“茓子(粗席子作粮食囤用)”“马骡”“油麦”“合欢树”“二米饭”“(一)档子(事儿)”等。c.空缺的点较多的词语。如“地老鼠”“盖火”“耳根”“牛百叶儿(牛胃)”“暖和”“拉近乎”等。d.弄错的点较多、核对有困难的词语。如“鼓眼儿”(错成“对眼儿”)“芭蕉扇”(有些点错成“蒲扇”,有些点二者则指同一物,不属弄错)“迁就”(错成“将就”“凑合”)“暴雨”(有些点错成“大雨”,有些点二者实际不分)“打水桶”(错成“水桶”“水筲”)等。e.太文的词语。如“伴郎”“伴娘”“寒暄”“谢任”“款项”等。还有其他一些情况。
    (6)有些词条有些地方的方言说法较多,因版面所限不得已删去其中少用的词。
    3.做好编辑工作,是保证本书质量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中,除上文叙述的最后确定调查点和词语条数、逐点审订音系和词语外,统一全书体例是其中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准备阶段拟订的若干体例、规定简单一些,有的还不太适用,后来在整理、编纂阶段陆续作了补充和修改。属于补充的主要是一套“文、白、新、老、书、口、又、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象声词……”等注释符号和一套用于例字(词)与例字(词)、注文与注文、例字(词)与注文等之间的标点符号,还有其他一些符号。属于修改的主要有取消表示同音字的浪线“~”、表示文读音的双横线“=”、表示白读音的单横线“—”等,改用新的符号。经多次增订,最后拟定一套“凡例”,并以此统一全书体例。不过在这方面可能还留有一些漏洞,统一可能不够彻底。
    关于各点人口数字,原材料所依据的年限不完全一致,多数是依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当地数字,少数是1984年、1986年甚至是1987年的统计数字。编纂时我们一律改为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的当地人口数字。
    4.原订课题计划说明,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有二:一是《北方话基本词汇集》,二是《北方话部分词汇地图集》。后来考虑到人力、物力和时间所限,修改课题计划,删去了《北方话部分词汇地图集》,并将此情况上报主管、资助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到了编纂阶段,我们看到有些语音现象和词语条目可以选出来绘制成方言地图,便决定本书增加“北方话方言地图”部分,共收地图61幅,其中词汇分区及调查点分布图1幅,语音10幅,词汇50幅。这次绘制的方言地图比原计划的有关设想简单,主要是幅数减少3/4,调查点减少60%,只用现有93点的材料。
    地图选条主要考虑以下原则:(1)能够反映北方话一些重要语音现象的状况和一部分基本词汇的基本面貌;(2)能够大致反映北方话内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3)能够大体反映北方话和普通话的关系。地图条目中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共有8条,所占比例较大,这是考虑这些代词是方言词汇中最稳固、最有特点的词汇。
    *本文是《北方话基本词汇集》一书的“前言”,这次发表时改为本题目,并略作删节和改动。《词汇集》分语音篇、词汇篇、地图篇三部分,另有一个词语索引。书稿已于1994年6月付排,将由语文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