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作家的时代责任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8:11:43 文艺报 七月新番 参加讨论
关键词:青年网络作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召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一共32名“90后”网络作家,汇聚于北京,我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十分荣幸。 这三天里,我们首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到了国家对青年人的期盼。又聆听老师们的精彩授课,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这次学习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明白了青年网络作家的时代责任。 不论生活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文学创作都和时代紧密相连,没有法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没有雨果与巴尔扎克;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催生了俄国一批优秀作家;拉丁美洲苦难的历史,催生了《百年孤独》等作品。世界文学如此,中国文学亦如此。回望100年前,中国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里,被列强踩在脚下,人民没有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穷则思变,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优秀的知识分子们试图寻找新的文学样式,从内里改变中国,他们用白话文来写作,还引入了一种新的载体:报刊连载。 1921年12月4日,一篇叫做《阿Q正传》的小说,在《晨报副刊》上开始连载,引发无数人“追更”,它的作者是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可谓硕果累累。回望过去,鲁迅先生,还有茅盾、巴金、郁达夫等作家,他们没有辜负身处大时代的责任。而今天,世界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风云变幻。中国经过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力与日俱增,就像巨人的肩膀,我们普通人站在上面,得以平视这个世界。 当初在中国种下的新文化之种,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但是否结出了甘美的果实呢? 当然有,《白鹿原》《三体》等优秀作品并不少,但相对于中国的文化体量而言,还不够多。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与国力的强劲,也会带动文学艺术的飞跃,类似的佳作以后肯定会更多,而且它们一定能从网络文学中诞生。 在这一期32名学员里,除却作家这个身份,我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人自言曾经是空调工,调侃地为自己取了“我会修空调”的笔名,创作出了令人如痴如醉的作品;有人是来自基层的警察,经手过一个个普通却又让人心酸的案件,将这些真实事件融入自己的小说,看得读者潸然泪下;还有人是医学博士,在书中描述了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有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决定以非遗文化为题材……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是人民的作家,应该书写人民喜闻乐见的故事,我们拥有最肥沃的创作土壤,脚踏着地,不曲高和寡。我们积极拥抱任何让故事精彩的技巧和手法,灵感来源于电影、动漫甚至是游戏,广纳百川,紧跟时事。我们也勇于尝试各种设定,创造了一个个或现实或离奇的世界,这就是过去20多年,我们能够在中国文学这棵大树上百花齐放的原因。 正因为网络文学的勃勃生机,才被国家越来越重视,有了这次集中学习。主办方希望能给我们一些方向和帮助,让网络文学早日精品化。汲取时代故事之营养,吸收国家照耀之阳光,方能早日结出硕果。所以,传承红色精神,书写伟大时代,这就是我们青年网络作家的责任。 就我个人而言,我首先是一名历史系硕士,因为专业所长,开始时尝试了创作历史小说,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过去6年,创作4部作品,总字数超过了1000万字,在历史观和舆论导向上,始终坚持人民史观,尽力还原古代的细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曾沾沾自喜。 现在经过学习,我深刻反思,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小说的“穿越”噱头,给读者带来代入感和身临其境的同时,也有许多弊端。比如涉及改变历史进程的历史虚无主义,会误导一批历史观尚未成熟的读者。 我自己也曾想过改变,但因为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全职写作,毫无工作经验,对目前提倡的现实主义题材始终保持敬畏,不敢轻易触碰。但现在,通过与老师、同行们的频繁交流,吐诉自己的焦虑与困扰,我的思想上有了转变,决定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创作更优秀、更有意义的作品。 这不仅是思想上的转向,还要具体到行动上。我的家乡在云南,这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民族生活方式的素材宝库,我一直想写相关故事,但又怕太小众,始终没勇气动笔。利用这个契机,我鼓足了勇气,接下来,会通过调研,查阅有关讲武堂、护国战争、滇军抗日、民族团结等资料,加以整理,写作一系列讲述近代云南革命的现实题材作品。这是我愿意用未来五年、十年去努力尝试的事业和理想。 总之,利用自己所长,讲好中国故事,如此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希望下个100年中的青年人,回望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时代,依然能看到流传下来的网络小说精品。而我的作品,便可以是这些硕果中的一颗!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改革”与“反思”的复归
- 下一篇:我是灰烬:追忆“混”在榕树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