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国内外对维吾尔木卡姆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作者简介】陈怡,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陈怡(1975—),女,陕西西安人,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内容提要】木卡姆是全球性的音乐文化现象,维吾尔木卡姆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音乐界和社会科学界人士的注意。文章分别对国内外维吾尔木卡姆的搜集、整理、出版情况做一梳理,希望能为木卡姆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展视野。
    【关 键 词】维吾尔木卡姆/搜集/整理/出版
    被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普遍重视。2005年11月28日维吾尔木卡姆又成功列入我国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卡姆特殊的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要求研究者应先对它进行搜集、抢救,即详尽地进行记谱、录音工作,再对它的各种样式进行比较、整理、充实、加工。这是木卡姆研究的第一步。我们研究遗产认识遗产,不只是要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寻找未来。我们要认识的音乐传统不只是历史的,而且是现实的。我们要从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中得到综合的、完整的、历史性的民族音乐概念,得到民族音乐思维方式,得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基本规律的认识,这就是我们应该建立的音乐观。
    “木卡姆”一词并非自古就存在,而是经过了社会文化的各种发展阶段,通过对各种木卡姆地域特色的整理和规范才归结出“木卡姆”这一专门名称。
    一、国外对维吾尔木卡姆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20世纪初,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家十分关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他们一次次组织考察队到新疆考察,带着一箱箱的“宝贝”满载而归。他们搜集、整理和出版的有关维吾尔音乐文化的书籍,无疑成为现在我们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宝贵资料。
    (一)德国
    20世纪初德国曾几次派遣考察队赴中国新疆,带走难以数计的维吾尔文化艺术史方面的文物,在德国曾出版发行了10卷本的研究维吾尔文化艺术的著作。
    1902—1903年,格伦威登尔率领的柏林民俗学考察队,运走了不少回鹘文经卷和手抄本,这些都是文化艺术史方面的珍贵文物,共计45箱。他们在此基础上于1906年撰写成《考古调查报告》一书在柏林出版。
    1904—1905年勒考克率领的第二次德国考察队对古代遗址进行了9个月的搜寻,带走各种文字印刷、书写的文书契约、美术品及各种洞穴中的壁画达200箱,其中包括绘有有关音乐、舞蹈艺术方面内容的壁画。勒考克依据此次运走的文物资料撰写出了《高昌和维吾尔》一书。
    1905—1907年格伦威登尔、勒考克联合组织的第三次考察队,从库车运走了维吾尔文化艺术史的手抄本达390箱,并在库车、吐鲁番等地采录木卡姆和当地民歌。
    1909年奥伦堡中亚、远东国际学会以其名义组成探险队从喀什、和田、莎车、叶城掠走了与维吾尔艺术有关的书籍,拍摄维吾尔舞蹈、麦西热甫、弹唱乐曲等场面的胶片达3000张。
    从新疆运走的大部分文物几乎都珍藏在原柏林科学院。在原东德科学院东方语言研究所还设有“新疆吐鲁番文书研究委员会”,并办有专门刊物。
    (二)美国
    1925年斯坦因在美国波士顿市召开的会议上报告了从新疆喀什、库车、吐鲁番等地运走的艺术类特别是音乐、舞蹈等历史文物的情况,这些文物被整理成《西方考古记》一书。
    斯坦因第一次和第二次从新疆运走的文化艺术历史文物藏于美利坚合众国军需部博物馆。第三次运走的艺术珍品根据英国同印度政府的协定,一部分珍藏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其余部分珍藏在新德里印度斯坦博物馆。
    1986年1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纽约大学学者尼克拉斯鲍培、华盛顿大学学者赛尔陶塔斯教授、瑞典学者威尔海勒木·苏里赫等人谈到他们所撰关于东方文化的著作中曾特别提到了维吾尔文化艺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英若格·斯切瓦勒孜教授兴致勃勃地谈到,他所撰《关于亚洲民族文化艺术》一书的第一章就对维吾尔艺术音乐,十二木卡姆的科学系统性、民族特色,以及学术价值给予了科学评价。
    (三)俄国
    1811年根据沙皇军队的命令伯德克西耶夫窜入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天山南北麓收集情报,并掠走了与我国维吾尔文化艺术史有关的许多文物,返回后刊布在《西伯利亚通讯》上。
    1893年由洛普诺夫斯基、克孜诺夫等人组织的旅行队,在和田、莎车、喀什、库车、吐鲁番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曾运走用回鹘文书写的有关文化艺术史的书籍及其他文字的经卷等文物。以这次带走的文物为基础,由俄罗斯地理学会组织撰写成《中亚考察团的活动》一书出版。
    1897年克利蒙梯斯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组织的探险队来到新疆运走了用维吾尔文抄写的有关维吾尔文化艺术史方面的书籍、契约文书及经卷,带回俄国后,在自己的论文《东方足迹》上加以刊布。
    1987年3月中苏友协代表团在乌克兰同部分人文科学及艺术科学专家座谈时,乌·奈·托乌斯基教授曾讲道:“在欧洲和亚洲,乌克兰、乌兹别克、维吾尔民族的艺术独占鳌头。因为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是纳入了科学体系……”
    1987年7月24日在列宁格勒艾尔买塔日国际博物馆的东方和中、亚馆陈列的说明书中曾讲道,新疆在中世纪是歌舞之乡,并突出地提到了东回鹘的歌舞及维吾尔的合乎科学体系的十二木卡姆。
    (四)日本
    日本人大谷从新疆带走的关于维吾尔文化、艺术包括音乐史的文物也为数不少。1953年1月日本成立了“西域文化研究会”,对大谷收集的资料展开了全面的研究。1958—1962年以“西域文化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五卷著作。后来,日本相继成立了“东京文化研究所”和“高昌研究中心”等机构,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有关维吾尔文化艺术史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集中整理重新编目。
    日本历史学家高仓雄吉撰写的《中国文化史》一书中,曾记载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西部胡乐,李延年根据这两部胡乐创制了28部乐。
    日本历史学家林谦三所撰的《隋·唐燕乐调研究》一书共有九章,其中写道:“龟兹人苏祗婆的十二律在中国音乐艺术中呈现出了空前的革新气韵,……”
    (五)其他国家
    近数十年来,匈牙利科学院和一些高等学府都建立了东方学、维吾尔学研究机构和学会,其中有维吾尔文化艺术音乐史学会。1962年建立的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东方学、维吾尔学手写本文物,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一直吸引着世界东方学和维吾尔学学者。
    著名的宗教学家格尔登铁司哈勒(1850—1921)遗留下的15万多件的以伊斯兰宗教为内容的文书资料中有维吾尔族在皈依伊斯兰教前后的文化艺术史方面的资料。
    法国人伯希和从新疆运走的历史文物中,有绘制在丝绸锦缎布帛上的有关舞蹈、音乐、萨满教巫师的跳神场面,人民举行麦西热甫的绘画、刺绣、书籍、钱币、雕刻等,现藏于法兰西美术品博物馆。经过整理后这些历史文物的编号虽已达5544号,但仍未编完。被伯希收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新疆写本,于1983年出版,其第三卷为《两个王子的故事》,以回鹘文手写。
    二、国内的搜集、整理和出版
    自公元16世纪至今对于维吾尔族古典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主要有过以下四次重要的收集整理:
    (一)第一次收集
    16世纪中叶尔羌汗国的阿不都热西提汗统治时期,维吾尔木卡姆步入兴盛,并取得划时代的成就。王后阿曼尼莎汗从叶尔羌汗国所辖区域把民间木卡姆艺人们召集到莎车,对分散流传于民间的所有木卡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规范定型和整理。这次整理改革的宗旨是:第一,使10—15世纪流传极广的西域大曲,在尊重自身传统的民族调式特点的基础上重新给予整理和规范;第二,将《穹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甫》等木卡姆以各自特定的乐曲形式配套组合成型;第三,使木卡姆从充满宗教色彩和晦涩难懂的,主要用波斯—阿拉伯语创作的歌词中解放出来,用当时维吾尔、突厥诗歌配歌词。经吐尔迪阿洪保存流传下来的《十二木卡姆》,正是经过这次整理而组合成型的新木卡姆。
    但是,阿曼尼莎汗的功绩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893年,一位名叫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和田人,将阿曼尼莎汗的生平及其规整《木卡姆》过程中的作用,写入他的一部题为《乐师史》的书中。而这部《乐师史》,直到1956年才被新疆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和田发现,并于1959年将它打印成书。至此,阿曼尼莎汗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功勋卓越的人物,才为世人所认识。
    (二)第二次收集
    在已故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卡斯木江·坎拜尔的倡议和推动下,在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的指导下,1951年原新疆省政府文化局成立了由万桐书、则克力·艾勒帕塔等同志参加的“新疆音乐工作小组”,重点地对十二木卡姆的乐曲及歌词进行了收集、整理。主要对吐尔迪阿洪演唱保存至今的《十二木卡姆》,哈斯穆阿洪保存的木卡姆纳格曼部分,肉孜弹拨尔保存的木卡姆达斯坦部分进行录音,并将歌词加以抄写。1960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和音乐出版社以五线谱形式出版了两卷本的吐尔迪阿洪演唱的《十二木卡姆》,为我们留下了可供学唱、研究、借鉴的录音和曲谱文本。对这项艰辛的工作作出奉献的人们将得到人民的崇敬,他们的名字将载入史册。
    (三)第三次收集
    1978年以后,按照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愿及自治区文化厅的指示,在新疆歌剧团重新成立了木卡姆学习小组。开始,他们原封不动地学习了《拉克木卡姆》并加以整理,后来又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和《乌夏克木卡姆》交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其中一个是完整地播出,一个是部分播出。此外,又相继成立了木卡姆研究室和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掀起了《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重新整理、学唱和录音高潮。
    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根据吐尔迪阿洪的录音,经过整理、补充、调整、加工,同维吾尔族音乐家买提肉孜·吐尔逊和汉族音乐家周吉共同完成了重新录制的《十二木卡姆》的乐谱记录工作,后又进一步录成音响。经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持的学术鉴定之后,这部古典套曲的乐谱已于1993年由维、汉文唱词一起结集成十二册一套的丛书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第四次收集
    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于2004年11月正式出版。该课题是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迄今为止投入人员最多、最全面、手段最先进、科研力量最强的一次科研实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研究人员进行了全面翔实的田野考察,以先进设备、手段收集到有关《刀郎木卡姆》的录音、录像、图像及全面的人文背景资料,就《刀郎木卡姆》的流布地区、不同版本、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伴生艺术形式、音乐形态特点等各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努力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揭示自然环境与文化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生存条件、生产方式的转变出发观照人类种群的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探求《刀郎木卡姆》的形成与绿洲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刘魁立、郎樱. 维吾尔木卡姆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木卡姆研究学会编. 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3]阿不都修库尔·穆罕默德伊明. 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M]. 杨金祥译.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4]周青青等. 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陈怡. 浅析世界木卡姆音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4,(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