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当大陆中小学生拿到新版的语文教材时,海峡另一岸的台湾,也正筹划换上新课本。 不过,海峡这边是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比例大幅增加,小学教材中,古诗文增幅高达80%,海峡那边则试图把高中语文课文言文比例从45%—55%降至30%以下,虽然最终决议维持前者比例。 同属炎黄子孙、文脉一以贯之的两岸,在对待文言文以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取向,着实发人深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而继承要从中小学教育开始。古代优秀的诗文作品,对于中小学生的文化传统教育,对于青少年素质的提升,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以此次大陆新版初中教材为例,古诗文选篇达到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脉络。孩子们可借此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如果一个说汉语的人,没有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底色,那么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与人交流都成了问题。 台湾这些年一直有“去中国化”的倾向,这次试图减少文言文的“国文课纲”,显露了民进党当局的小心机,对社会贻害颇深,对青少年更是误人子弟。 有位历史老师在台湾的政论节目中举了个例子,说有的学生连“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问这么做会不会掉进井里? 大陆这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新教材只不过是这种思路的最新表现。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幅提升文言文的比例,并非是简单的填鸭式加码,而是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建立起了更紧密的联系。 比如,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这些古诗文,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与当前社会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可谓异曲同工。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言诚不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