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评冰临神下《孺子帝》:权力的游戏


    《孺子帝》是冰临神下的一部网络历史架空题材小说,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现已完结。2017年7月12日,该文入选《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小说介绍了一位“三无”(无背景、无宠爱、无权力)皇帝韩孺子:在“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宫廷内兄弟、太后以及群臣的不喜,韩孺子时刻处于性命危机边缘,但他却在不断的自救中成长为新一代帝王。小说虽走架空历史的路线,却没有玄幻色彩、没有上帝视角、没有开外挂、没有生离死别、没有情感纠葛,文本内容一直是冷冰冰地叙述着孺子的困境和挣扎,使读者跟着主角一起处在没有退路的境地里,自寻生存之路,一起在宫廷、权力和江湖的迷雾中拨云见日。该文虽在故事的逻辑上以及故事内容悬念的布置上有所欠缺,但小说在讲述了韩孺子面对仁义与权谋的较量、风云变幻的江湖和朝堂和生存的危机时,依旧能够不断自我学习、成长。本文在追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题材、思想等角度来探讨《孺子帝》一文,“揭秘”一位“傀儡”皇帝在宫廷中的逆袭。
    一、新颖的视角
    有关历史题材网络小说数不胜数,近些年也一直颇受读者喜爱。其中,关于王朝统治,宫廷权谋的类型小说可谓是更胜一筹,如阿越的《新宋》、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海晏的《琅琊榜》等都是这类小说的佼佼者。这些小说在写作视角上却千篇一律,即从“外来者”“强者”的身份设定来探索王朝和江湖。而《孺子帝》却从一位不受宠的年轻帝王视角出发,从他被迫成为傀儡皇帝到退位成侯再到掌握实权成为真正帝王的这一过程来介绍朝堂、江湖和群臣之间的风潮云起,来探讨影响国家政治。在各种历史权谋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是智商超群、天赋异禀。为突出主人公的形象,作者都是一味地给主人公身上添加主角光环,在各种“贵人”帮助之下从而登上人生巅峰。《孺子帝》中作者所设定的主人公形象远离光环、“中规中矩”,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性格和背景行事,完全按照事件的逻辑行走。韩孺子作为一位“苦命人”,虽是皇子,却长期处于权力之外,未受到重视。只受过启蒙教育的韩孺子在登基之初,只能跟着来历神秘的太监杨奉学习如何以一位帝王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危机中,他抓住一切生存的机会,走上与匈奴交战的战场上,重夺皇位。面对内患,始终牢记“皇权,千里之内,十步以外”,把朝廷、群臣和江湖紧密联系在一起。韩孺子在危机中把帝王之术融汇贯通,从而统一天下。他从一无所有到坐拥天下,他能做到,就是在十步之内和千里之外顶着危机,一步一步的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尽管在一开始,那个方向就是一个绝境之地。 
    二、丰富的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演绎
    《孺子帝》中帝王名为韩孺子,“孺子”来源于孔子所言“孺子可教”,意为年轻人是可以培养成才的。作者以“孺子可教”中的“孺子”化为帝王之名,一方面展现了帝王在成长间对于儒家思想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韩孺子作为帝王的认可,是可教之才。同时,在小说中,儒家“仁义”理念也时常被提起,“仁义”与“权谋”到底哪一个才是治国之法?是韩儒子在学习帝王之术时,不断面临的问题。“以仁义观之,权谋只是一时之手段;以权谋观之,仁义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旗帜;以我观之,两者皆有偏颇,心无挂碍才能随心所欲,一旦分出了权谋与仁义,免不了处处留下痕迹,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他人。......在于不执一端,畅游仁义与权谋之间。”同时,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抛出君权是神授还是人授,家天下是否适应所有朝代等德国问题。作为一位帝王,不断学习探索儒家思想对于治国的利与弊。小说提出这样哲学性质的问题,却又不参与解决,让读者陪同韩孺子一同去思考、解决问题。小说传达了不同往日的儒释道,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体系。
    (二)权势的追寻
    在《孺子帝》开篇前,作者曾说,孺子帝是一个关于权力与人性的故事。在这一方面,无疑完成的非常成功。小说把江湖与朝堂,人性与权力的矛盾展现的十分清楚,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任务出现的,又随着任务的结束黯然离场或者登入高堂。作为一位傀儡皇帝,在权力的游戏场又该如何生存?朝堂之间,是权力和人性冲突的所在,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需求。但作者没有刻意去结束人性的“美和丑”,而是通过对话把人性的冲突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同样,远于朝堂的江湖又由于“望气者”与朝堂牵扯不断。小说中贯穿全文的的一句话:“顺势而为”。这句话看似是为了剧情的长久发展,但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展现“权力”的最终归属只能落于拥有“大势力”的人手中。杨奉作为江湖、朝堂以及望气者三者中的重要人物,同样也是“顺势而为”的重要代表。扶持孺子为傀儡,他顺“太后”的势力,后来又支持“冠军侯”“韩孺子”都不过是顺势而为的。同样,小说中常出现的“望气者”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的产物。观天下,察人心,则大势可成。大势已定,人心难动,顺势而行。
    三、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一)写作策略的超越性
    架空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新的书写范式,架空不是作者的任意想象,而是对历史的超越和改写。小说架构和虚拟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这个历史时空或以真实的历史朝代为背景,或子虚乌有。小说《孺子帝》便是选择以现实为起点进行推论,同时又对传统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创作进行拆解。作者以架空历史之名,进行大胆猜想,充分展现网络小说的想象和虚构性。《孺子帝》的灵感创作来自于《万里十五年》一书中万历皇帝徒步去天坛祈雨的情节,来表现皇帝也是一介凡人,小说从头到尾诉说的都是皇帝的权力是需不断的重新获取。同时,小说场景的建构中也运用了古代文学笔记小说的场景,比如将军房大业射箭退敌就源自于南北朝的笔记小说。
    (二)内容结构的紧凑性
    小说创作过程十分的简单,干净利落,不添加一丝丝多余信息。《孺子帝》与小说《死人经》《拔魔》相比,不仅剧情更为清晰明了,让人一眼便知这是名利场的“生存”危机之战。也没有太多其他消息干扰读者,叙事极为简单。但小说内容创作中又时刻保持着极为克制的收敛,以韩孺子的自我意识为发展,没有添加作者本人和旁观者他人的意志。小说中没有呈现第二人物视角的叙事,对于存在的大场景的战争情节,作者几乎是一笔带过。同时,小说内容基本都是简单的场景再加上两三人物,通过简单质朴的动作,将所有重要信息都表现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之中,给予读者很干净的阅读空间。同时,小说情节的构造上也是一波三折的,小说矛盾触发点极多,节奏快,悬念多。每逢几章便会出现一个矛盾点,给读者一种紧张之感。但这种紧张之情却又不感意外,彷佛是浑然天成。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多数都是理智的,没有让人有情感失控的场面,理性的去展现一位“孺子帝”的诞生。 
    (三)小说语言的哲思性
    小说通过大量的对话凸显事情发展的悬念,语言干练不拖沓,语句短而平快,用词清雅而富有哲理。如:“千里之外,皇帝管不着,十步之内,皇帝与普通人无异,所以皇帝的权力只在十步以外、千里之内。”“该来的事情总会到来,与其焦灼地等待,他宁愿要一个利落的结局。”“生活从来就不美好,你若认命,就更不美好了。”“曲手为拳,握东西是更牢......拳已成实,还能握住什么?”“每个人都在隐藏自己的想法,揣摩别人的想法,看似闹剧的争吵,其实隐藏着微妙的智慧。”“朕,乃孤家寡人。自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要自私到以为别人是不自私的。”这样的句式表达,用词简单通俗,却表意清晰,富有哲理。在小说中,对于韩孺子在深宫中步步为营,一步步一步步往前移动,学习如何成为帝王的介绍表述的十分完整,引人思考。同时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作者在语言上设置悬念加大与读者的互通性,让读者和韩孺子共同去思考解决办法。
    (四)人物形象的真实化
    小说人物十分的真实、传神、丰富,并不是单一的刻板形象,而是一个矛盾体。其小说人物基本都有一大特征:复杂多变,无定性。韩孺子是贯穿文章的中心人物,作者让一条主线贯穿到底,使得作品积聚一个中心点,也体现了网络小说的典型特征。韩孺子是皇帝也是苦命人,他在小说中是不断变化的,逐渐成长的,唯一不变的是他不断努力学习的心。同时,在成长中,他的性格也没有脱离故事发展的轨道:数次陷入危机,步步为营,把握时机,终于从傀儡皇帝成长为一代帝王。他身上所展现的不信命、不认命的拼搏之力,让他在江湖和朝堂都有一席之地。在不断成长中,他是多变的,为了生存,可以和“皇太妃”“太后”等权力弊害的人一一合作,即使被迫退位,又能在江湖和军队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韩孺子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从被控制到在十步之内行走到看到千里之外,他的每一步我们都有迹可循。小说书写的配角人物也是一样真实的。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特意安排,而是有逻辑可言的。你所看到的人物总是与你想的不一样。如:神秘人物杨奉虽然只是以为“太监”,却是孺子成为帝王的“引路人”,又是江湖和朝堂的“中心人”;背景强大东海王,本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却沦为他人之臣;赵若素,看似是位东西世事的智者,却偏偏是大臣和皇帝对峙的先锋军等,各个人物总是不按套路办事,让读者捉摸不透。
    四、结语
    作为权谋类小说,《孺子帝》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如情节层层递进,不拖沓,故事性强,读者代入感强。与同类小说相比,故事题材新颖,思想表达丰富,结构语言展现作者良好的文学功底,语言风趣,富有哲理,引人思考。在历史系列小说中,权谋类小说《孺子帝》应该是佼佼者。与此同时,该小说在故事后半部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文本中对于像战争终于的宏大场面一笔带过,细节介绍过于简单,让故事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造成文章阅读起来过于生涩,容易让人失去阅读兴趣。同时,作者埋伏很多悬念也没有解开,对于配角人物如太后的设定也不符合逻辑,让人耿耿于怀。对于配角人物的设定上性格还是过于单调,不够丰满。当然,这样的设定也可能是为了源于对网络文学的需要,满足读者的兴趣阅读。但总体来说,小说还是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参与感,人物、情节上的精彩互动,所展现的思想艺术依旧值得我们研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