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从“力量美”到“竞技美”的文学转化体育竞技小说的审美流变


    从幻想类作品的“一家独大”到现实题材写作与之并驾齐驱,是网络文学现场发生的趋势性和现象级变化。这既与社会对网络文学的吁求相关,也是网络文学内部叙事嬗变的结果——悬浮在头脑中的虚幻想象如何关联客观现实生活,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无法绕开的难题。假如小说中的世界缺少接驳现实的切口,只依靠象征或隐喻之类的修辞手法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必然会弱化其主题价值的社会影响力。《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文学史地位,似乎已经昭示了现实在幻想叙事中不可缺失的基础作用。现实主义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潮,而网络小说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则是抬升了想象在叙事中的地位。适度摆脱现实的局限而又不至于完全归遁入毫无可能性的虚幻想象,体育竞技小说恰恰提供了一种“折中”的方案,这一类型写作通常以“外视角”照应现实,以“内视角”观照想象,通过将“力量美”转化为“竞技美”,以激越的赛场欢呼催动起读者澎湃的心潮,提振着社会的精神气势。
    体育竞技小说与体育文学
    作为网络文学中特征极为鲜明的类型,体育竞技小说在网上有大量拥趸,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体育热”,则是体育竞技小说兴起的社会原因。创作这类小说需要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作者必须熟悉所描写的运动项目的规则才能完成作品,相对于以普通大众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场为描写对象的书写,体育竞技小说具有较高的入行门槛。同时,体育竞技运动本身特有的行业规律,也为这类小说积累成熟的类型经验提供了条件。唯其专业,才使精于这一领域的创作者更容易在文本精致化程度和粉丝流量上获得突破。网络激发了大众写作的无限热情,体育竞技小说即是一个证明:几乎所有的体育竞技比赛门类都在网络叙事中得到过呈现,这反映出众多掌握不同体育竞技项目知识的写作者参与其中。
    或许因为中国足球广受大众瞩目,竞技小说中的足球题材一直在网络文学中备受推崇。这其中,林海听涛和郭怒的作品在阅读市场上占有重要席位。林海听涛十多年间创作了《我们是冠军》《冠军教父》《冠军传奇》《冠军之光》等十余部足球竞技小说,每部作品均受到了读者的热捧。这其中, 《冠军教父》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现实为基础,以中国人的视角和心理建构起关于世界足球的想象,这一特征使其超出了常规体育题材的范畴。郭怒的足球题材作品《奔跑吧足球》《重生1994之足坛风云》《中国球王》《绿茵彗星》《中锋》等同样赢得读者青睐,他的《奔跑吧足球》讲述了一个从小成长在南美的少年十六岁随父母回到中国读书,参加学校足球联赛,带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直至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传奇故事,饱含着对中国足球发展前景的热切期待。
    除足球之外, 《三步上篮》《篮坛锋霸》《篮球之完美人生》等描写篮球运动;还有描写围棋运动的《围棋的故事》《我本寂寞》,描写游泳的《重生之泳将》,反映短跑运动的《跑出我的人生》,写冰球运动的《冰球之耀》等,网络小说中的体育题材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竞技比赛的门类。这些作品有着相似的类型特征,首先是把体育活动本身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叙事目标就在于呈现体育比赛的全过程,激动人心的比赛场景是最常见的描写。其次,“比赛+升级”的故事模式是最基本的套路,借助情感的代入,激起读者不断攀升的生命体验。第三,因为体育竞技运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是实践性极强的社会活动,这类作品虽并不采用传统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但都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味,例如团队精神、拼搏意识、爱国情怀。第四,体育竞技小说往往会赋予人物超越客观逻辑的“异能”,从而达到摆脱现实桎梏,在想象中实现现实中不可能达成的愿望,例如《冠军教父》中在现实基础上,通过变形世界延展了想象的空间,主角是一个穿越人物,中国球迷“魂穿”到英国成为足球教练,这一情节打破了时间的线性规律,是超越现实逻辑的虚构;而后来的唐恩还被装上了一个核动力心脏起搏器,更使小说有了科幻的韵味。
    体育文学古已有之。中国古代自先秦文学开始,就有对体育活动的反映。进入现代以来,从谋求改变“东亚病夫”的懦弱形象开始,体育就被提高到了图存强国的高度,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反映体育运动的现代文艺作品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出现,包括体育无声电影《体育皇后》、讲述足球的故事片《二对一》等。新中国成立后,除了脍炙人口的《女篮五号》《冰上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等体育电影之外,还出现了体育报告文学《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乒乓运动的春天》《世界冠军容国团》,以及小说《一个车间团队的体育工作》 《邮局不收的包裹》《高山上的篮球场》等作品,在全社会掀起了体育文学的高潮。新时期以来, 《扬眉剑出鞘》《中国姑娘》《跳水女皇》《百年沉浮——走进中国体育界》等体育报告文学有着极高的读者关注度。
    分析这些作品,从切入题材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体育活动和赛事,主要以报告文学为主。《登上地球之巅》描写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故事,生动记述了登山队员突击登顶的全过程;《扬眉剑出鞘》讲述在1978年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栾菊杰在负伤的情况下夺得银牌的经过;《中国姑娘》则极为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女排的成长史和拼搏史。这些作品全面描写活动或比赛过程,场面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在注重凝聚和阐发文章主旨精神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新奇的阅读感受。另一类是主要不以描写体育活动本身为主,而将体育活动作为背景或人物的活动环境,作为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性情、襟怀和精神,显现作品所要表达的社会思想价值的工具材料而出现,甚至有些描写体育生活的作品中,主要人物也不是职业体育人物,所从事活动也不是竞技体育运动,如《一个团队的体育工作》等。这与网络文学中的体育竞技类型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体育竞技小说中,主要通过以职业体育人物为主角塑造形象,通过进入比赛本身展开故事,详细、反复描写不同场次的比赛过程,读者可以随着作者的眼睛去观赏体育比赛,甚至可以以运动员的身份视角“参与”体育比赛。过程和场景为读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想象,因而更容易引起热爱体育的读者的喜爱。从这一点上说,体育竞技小说受到了早期体育报告文学的启发。
    体育与文学关系的审美追溯
    网络文学的传播和表现之利为体育竞技小说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而追根溯源,与之有着承续关系的传统体育文学则有相当长的审美变迁史。体育进入文学审美之中,既关涉对身体与体育的认知,也关涉体育美学与文学审美之间的关系,体育文学杂糅了身体美、力量美、运动美与语言美等多重审美内容,也在这一领域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场,为后来网络上的体育竞技小说准备了充分的生活和美学要素。
    人的身体是体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体育活动“育成”功能的具体目标。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性的竞技体育运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而在美学领域,身体美学是一个重要分支,“所谓身体美学就是人类以身体美的塑造、欣赏和展现为中心的审美实践”。在与自然界搏斗的过程中,远古人类逐渐认识到强健、雄壮、有利于种族繁衍的体魄具有明显优势,并将之与当时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结合在一起,形成宗教崇拜,为那些想象中的神赋予人类的躯体和容貌,从那时起身体就开始作为审美对象。古希腊时期,城邦之间不断争战,孔武有力的男性在战斗和竞技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符合社会的期待,于是“体育竞技,加上航海活动是古代希腊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除了集体运动所带来的对荣誉、感奋的审美享乐外,运动“促进了人们对自身机体的认识与把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把体育看成是美丽、正义、勇气、乐趣、培育、进步与和平的化身,体育以更快、更高、更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人类的团结、进步与和平,这是体育发展的动力。分析这种变化,一个明显特征是身体审美不再是体育审美最重要的元素,体育被赋予了其他的心性、道德和社会的期待。按照现在的话语分析,在身体美学元素之外,体育审美至少还包含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公平正义、进步和平等方面的含义。
    从文化意义上说,体育活动的本质是游戏,每种体育项目都是游戏的一种,尽管游戏属于人类精神层面的活动,但也是生物本能的激活和显现。随着人类的智力进化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游戏的仿生性、智慧性、技术性成分不断增加,这在竞技体育中表现得最明显。虽然是游戏的一类,但由于对活动的组织、评判、奖惩等不断严肃和严格,使之日趋科学和规范,体育已经变成人类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承载的功能已大大超越了游戏的娱乐化内涵。比如,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是对古老战争形式的模仿,由于身体是体育的基础,在体育竞争中获得胜利,其隐含的意义是对对方身体的征服和俘获,这与战争最原始的方式是一致的,可谓是古老战争形式的游戏化再现。例如足球运动是一项需要立场对立的双方队员群体共同完成的比赛,而且在比赛过程中互有身体的碰撞,其实质仍然是在进攻中对对方队员体能的压制和征服。
    身体和体育活动作为审美对象,除了在雕塑等造型艺术中得到表现之外,文学也是基础性的、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从读者角度来看,体育与文学在审美意义上具有相似性,即文学提供的文本及其通过文本塑造的形象,与体育活动所呈现的动作和场景都可以被读者阅读或被观众观赏,由此得到愉悦、振奋、感动等审美体验,并在读者精神和心灵中产生实践性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受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对文学的阅读和对体育的观赏,符合同样的美育原理,这就天然决定了文学审美与体育审美具有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因而体育被文学表达顺理成章。
    如果进一步分析体育审美与文学审美的差异,从审美经验上而论,康德曾认为审美判断是凭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对对象所下的判断,审美愉快是判断美丑的依据。虽然这一观念被后来的美学家认为过于狭隘,但是却适用于体育审美,观看体育比赛的确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但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上,却不是这样简单。“审美情感不仅包含各种各样的情感,远非愉快一种形式,而且覆盖感受的全部领域,既包含生理的感受,也包含心理的感受,还包含精神的感受,而远非康德所说的一种感受形式。”从对体育的欣赏本身来看,它之所以能够带来愉快,所激发的感受主要在观众的生理和心理层面,即能够伴随赛场上紧张、激烈、刺激的比赛过程和运动员的出色表现,使自己产生血脉偾张的激情和心理上的亢奋感。对文学审美而言就相对复杂,严肃写作与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因其不同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方式,为读者提供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引起差异性的审美情感。
    从创作原理上看,传统通俗文学和后来的网络文学共同遵循的“快感奖赏机制和美感诱导策略”,事实上就是引起读者的快感。大众文学书写让读者产生快感的故事,“与深思熟虑的写作不同,快感支配下的写作,想象力更为飘忽,故事情节更趋向于奇异瑰丽,感受性更强,更诉诸读者的生命体验,而不是令读者陷入思考”。这是严肃写作与通俗写作最重要的区别。很显然,在引起读者审美情感的层次上,大众文学的审美方式与体育审美更加吻合,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处于浅表层次的快感,可以短暂地为读者提供消遣性、娱乐性的审美享受——这是网络体育竞技类型小说流行的内在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