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与民间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31 《创作评谭》 范思平 参加讨论
关键词:网络语言 民间文化 导语: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空间开辟出与现实空间平行的第二世界,互联网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了极强的交互性与黏合性,甚至部分替代了现实生活的行为与活动。我们的话语产生与交流行为,在网络三棱镜的折射下也产生了新变与发展。这三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网络传播中的话语修辞,分别聚焦网络话语修辞的特征效用、个案剖析,以及网络语言嬗变的源流与未来。网络话语修辞是在世代差异、阶层分化下形成的凝聚共识的新方言,是委婉流露群体心声的隐身衣。同时网络话语修辞创造中蕴含着民间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这个时代语言创造活力最充沛的场域,甚至蕴含着与主流文化并行、对话,或自立门户的潜能。 ——贾想(中国作家协会) 一、现代白话:官方语言的更迭 语言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辞。一个意思,通过一句话说出来,即使是最平淡无奇的一句话,也是经过修辞的。在古代中国,我们有文言文,文言文的语音、词汇、语法就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修辞。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为了交际的最大效率,需要一套统一的语言规则进行交流,即文言文,我们今天保留下来最多的材料也是这些文字。但事实上,在社会公共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但直到晚近才引起学者注意的天地,那就是人们的私人生活。在私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是口语,使用的是白话。也就是人们说的是白话,写的是文言文。人们没有利用他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而是用一套已经被充分规范了的语言去表达。当然在民间艺术中,其实比较早就已经出现了用口语体进行艺术创作的情况,如戏曲中念白的部分。之后,到了明清时期,当文言文的修辞规范越来越严苛,基于口语白话进行创作的古代白话文小说大放异彩,经典的像《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等。为什么这个时候白话小说会如此风靡?从语言的角度上说,因为白话的思维、词汇、表达是当时的人们最熟悉的、最实时的、最鲜活的东西。 进入20世纪后,新文化运动主张“我手写我口”,官方决定抛弃文言文,而从民间挪用白话资源整合为新的官方语言。一系列的政策开始实施,从民国时期的国文课本,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推广普通话,现代白话确实成了我们现在的官方语言,也就是文言文曾经所处的位置。现代白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也在长期的普及教育中被不断地规范化。当一套语言慢慢规范化的时候,它其实也在慢慢地脱离“此时此刻”。因为要求规范,它的产生必然是要在“之前”,才有可能在“此时”成为典范。这中间会有一个必然的时间差。当社会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的时候,时间差乘以速度,这个距离就变得很大了:我们的身体或意识已经进入了新生活、新体验,但我们使用的语言还是以鲁迅、朱自清的作品为典范的表达。 主流媒体的编辑是深谙现代白话正确使用方法的,他们会通过审稿、修改,一关一关地把新的表达、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词汇以“不规范”的名义从书面世界中剔除出去。公共生活需要的是合乎规范的语言,它对部分新的语言是拒斥的。但是民间,生命力与创造力都喷薄欲出的民间,它一定是要寻找一个空间去表达新的感觉、新的想法、新的愿望的。我认为网络就是这个新的空间。 二、网络语言:新的民间语言 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0.4%,网民规模达9.89亿。网络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社会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新的表达每天都在被不断地创造,它们有意挑战传统语言的规范、形式、风格,显示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2020年的新词“干饭”,原意是“吃饭”,但是将“吃”字改成“干(第四声)”字,就使得日常的吃饭变得热血起来,表达了人们对吃饭的重视;其中还包含一层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只对吃饭还保有充分激情的自嘲。 又比如“笑死,企鹅肉”。这句话最早出自一张两人短信聊天的截图,一方说:“你根本不在乎我们之间的关系,每次跟你说认真的事情你都很随便。”另一方回复了一张生肉的图片(肉的形状和纹路很像企鹅),并说:“笑死,企鹅肉。”这张聊天截图在网络中获得迅速的传播,“笑死,企鹅肉”也变成了一个固定短语,用来表示两人说话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没有共同语言,或一方故意终结话题,不想再继续讨论某件事的情况。 官方语言与民间语言之间的关系,或者更具体地说现代白话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正好像这组对话。一方说的“你根本不在乎我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现代白话语言及其思维,而另一方说的“笑死,企鹅肉”就是典型的网络语言、网络思维。当面对一个议题,对方主张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进行“有效的”交流的时候,即便你提出的是相反的观点,你也已经落进了一个更大的陷阱。那就是,你首先就在使用对方的语言。在这一套对方已经熟谙的语言中,你一旦与它展开对话,你就必输无疑。正如“笑死,企鹅肉”的原语境中,如果说“企鹅肉”的一方不说“企鹅肉”,而是认真地解释、辩驳,证明自己非常在乎两人的关系,他会永远处于一种需要不断自证的被动状态中。然而,当他莫名其妙地说出“企鹅肉”时,他就突然反客为主了。在他无厘头的发言后,暴露的反而是前说话者矫情、做作的本质。 网络语言常常被诟病“吊儿郎当”“不认真”“不严肃”“没有实际内容”,不能展开“真正的对话”,因而是低级的、无效的。这种指责其实是很狡黠的,它依然是站在官方的立场,以官方的、规范的语言为唯一的、正统的、“真正的”语言,试图通过批评、威胁的方法,让网络语言“好好说话”。然而“好好说话”就不是网络语言了,网络语言——作为民间语言的一种,它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新的表达、新的修辞、新的说话方式。它是不可能在“有效的”对话中去完成这个事情的。 我们很难归纳从“吃饭”到“干饭”,到底是什么修辞,“笑死企鹅肉”又是什么修辞,因为它就是跳脱原有的修辞程式而产生的。2021年2月初,“累丑”一词登上微博热搜,用来描述“短时间内五官没有变化,体重没有变化,皮肤没有变化。但是因为连续熬夜或加班或高强度劳动或没有良好的休息后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枯草一样被吸干的丑感。当你拍照片的时候,镜头里的自己怎么看都没有青春焕发的活力,看起来很呆很丑”。有人指出“这不就是憔悴吗”,继而引起“累丑”和“憔悴”之争。支持“累丑”的人认为“憔悴”不够准确,支持“憔悴”的人认为“累丑”没有文化。——这不与当年的“文白之争”同出一辙?文言文看不起白话文的俚俗,而白话文认为文言文僵死。 曾经,鲁迅写下“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朱自清写“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他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文言文尚未走下审美主流的时代,是非常清新、非常先锋的。但是当这样的表达成为一种程式,成为典范、课本,成为所有中国学生入门就要去学习和模仿的东西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过去的东西。如果我们现在依然肯定当时白话文的意义,我们就应该更加积极地看待网络语言。我们是愿意做我们这个时代首先去接纳网络语言的人,还是那批坚持文言文正统地位的卫道者? 三、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的文学转化 最后,我想谈一谈网络语言中一种最常见的修辞——谐音。在现代白话文的语法中,谐音其实就是同音或近音的错别字,是语文老师从小就要纠正大家的错误,是文字编辑者校对时要一一确认不应该出现的东西。但它其实是最具民间性的一种修辞方法。 2001年,当中国互联网用户尚不到2000万人的时候,网络语言就已经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王骁炜编著了《实用网络流行语》[1],于根元主编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对网络语言展开了收集、分类、释义的工作,是早年比较有代表性的词典类成果。这两本二十年前的网络词典记录了大量通过谐音产生的网络词语,比如:“酒屋”是Win 95,“酒吧”是Win 98,“伊妹儿”是邮箱地址,“屁兔”是奔腾处理器芯片第二代(PII),“烘焙鸡”是主页(Homepage),“斑竹”是论坛版主。这与二十年后的今天出现的网络词语,如“举个栗子”是“举个例子”,“这河里吗”是“这合理吗”,“这恒河里”是“这很合理”,“这像画吗”是“这像话吗”等等,一模一样。难道使用的人不知道这些是错别字吗?他们没有机会改吗?不可以删除重新打字吗?为什么人们会故意去使用错误的字?这里面,我认为有对所谓正确的语法的反抗。 这些谐音字、谐音词就像巴赫金提到的狂欢节中的“小丑”,他们打扮成主教或皇帝的模样,就像谐音字在读音上是“正常的”;但他们的行为举止却是滑稽的,就像这些谐音词往往会使用一些动植物的词。这正是民间文化的特征。民间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降格,即把一切高级的、精神性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肉体层面、大地层面和身体的层面”[3]。当接触到陌生、不可理解的专业术语时,民间就会动用一点小聪明将抽象的“Win 95”变成熟悉的“酒屋”,将“Homepage”变成香喷喷的“烘焙鸡”,严肃的变成不正经的,遥远的变成狎昵的。谐音字就是文字上的小丑,他们荒诞不经、插科打诨、戏弄权威。 我一直认为,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我们已经在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不自知。网络语言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物,它就是我们现在每天接触并使用的语言。它在我们每天的微信聊天中,在我们发的每一条朋友圈状态,每一条微博中。并不是一定要用到“奥利给”“芜湖”这些非常热门的年度流行语才是在使用网络语言。流行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列出网络时代以来所有的网络流行语,可能确实可以列出一个非常长的清单,但它和一个更庞大、更隐蔽的网络表达的总体相比,仍然只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个别的部分。 网络语言是应用语言,从某种角度看,其实对许多人来说,每天打得最多的字就是在网络里。这才是大家最熟悉的语言。有人可能会质疑,古代白话出现了《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杰作,网络语言有什么呢?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完全不必着急。《金瓶梅》《红楼梦》也是后来的集大成者,它们也不是在人们说口语白话的第一天就出现的。目前的网络语言仍具有初始口语的特点,基本发生在短对话中;当人们想要发表较长篇幅的文章时,仍然会倾向使用训练得更为熟练的现代白话文体。网络文学应当是网络语言高层次的展现。正因为这个,我并不赞成一直以来将网络文学简单界定为在网络媒介上发表的文学,而应该是使用网络语言而写成的文学。大量模仿古代白话文的“古言小说”被划归为网络小说,并因为网络文学的研究热潮而引起学界重视,其实是荒谬的。我们真正应该重视并鼓励的,应该是尝试用网络语言书写的作品,这些作品才可能是实验的、先锋的。 注释: [1] 王骁炜:《实用网络流行语》,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 [2] 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3]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3—24页。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现实题材网文改编:风景这边趋好
- 下一篇:目光之下:网络传播中的话语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