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梦者的“无尽藏”——由舒文治小说集《永生策划师》引发的私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19 文艺报 沈 念 参加讨论
“小说是要追随梦境的逻辑。”这句话是石黑一雄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的。读舒文治新出的小说集《永生策划师》,回想这些年来看过他的一些小说,感觉的留痕便想起所引的这一句。 据我所知,舒文治热衷于梦境的收集,把梦变成解剖标本,偏好那些“梦之书”,比如《哈扎尔辞典》,当年他写过这本奇书的索读,将它视为“梦的立体长卷”与“梦的结构大全”,一个集梦的意义和路径的迷宫。在那座迷人也令人迷失的宫殿里,梦是彼此相连相通的,而又分岔分叉。他的梦想或许是,成为那里的捕梦者。比如多年前他对我散文创作质地的认定与辨明,评论名曰《梦幻丛生的写作可以走多远》,我从中嗅察到此人与我的气息有着多重同类项可合并。又比如,他索性在书写中多次提到梦境和关于梦的字眼,甚至挑明:“看到了梦中的商机……专门生产吕翁牌梦枕,专治天下失眠症,还定制个性化美梦,要想梦见什么就有什么,按梦的愉快和惊险程度收费。”他是在写作中削减现实的笨重,也是在以不确定的方式探求梦想与宿命冲撞中的落脚生根之地。 写作者是命定的梦想者,以文字织网,捕住时代之梦和个人之梦,发现梦与想象相生的奥秘,坚信梦境的层构对应着灵魂的梯级。舒文治便是这样的梦想写作者。他目光深沉而明亮,包容而悲悯,再坚硬的现实也能被他切割成构梦的材质,更深的创痛他亦能找到以梦疗伤的秘方。最重要的是,他决不放弃梦想,身处驳杂的现实处境,他为梦想朝圣的持守,为自由穿行而牺牲的种种,理应获得诸多同道中人的致敬。 但他创作的原料并非纸上烟云,亦非过度幻想的产物,它们均来自他钟爱的一个类似本体母体之物——息壤——生生不息的泥土,孕育着神话与现实,他小说的生成码便包含其中。他写小说的执念很有趣,要“借点息壤给清都”,他写了清都的风俗风物、人情世故、人物百态。大地生成的故事是无尽的,讲故事的方法也该与之相适应的有着不可穷尽性。舒文治对“无尽藏”很着迷,他着迷那块亦虚亦实的土地,也津津乐道大地上生出的虚实成趣的套盒式故事,他拓展了故事的场域,以凌虚放飞的姿态奔向故事难以涵括的梦境,远游到了集梦空间。从现实到梦境,从故事到玄想,他找到了他熟悉的每一块垒砖的密道,轻而易举就穿“墙”而过。小说集中的14篇,几乎每篇都用了“空空妙手”的那一手,也实现了卡尔维诺所称道的好小说该有的“轻盈一跃”。 《无头双案》是一个丰富的文本,考验诸位理想读者。我不知该如何描述文本带给我的穿刺般的感受。也许唯有读者挺身而出,越过看似咫尺近却是天涯远的山丘,这般跋涉,虽会多些辛劳,但会帮你酿造生活之“蜜”。这“蜜”,是对“双生”(生活与生命)多出的切肤之痛、幻灭之魄、顿彻之悟。 不去探讨那个具体却隐晦的案子(故事),单说讲述者的身姿,就让我们看到一个写作者身上燃烧的勃勃生机。他通过一个插入的元文本《衣鱼穿梭记》,来暗示他的小说美学趣味,借一只书虫的口气,虚构了一部《影山志》:“这是一套由十数册组成的野心勃勃的大部头,编者真是贪大求全,设想在考古纪年、皇帝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的历史框架内,通过地理风貌、国县沿革、宗族流变、风景盘点、寺庙庵观、衣食住行、工具技艺、民风民俗、歌舞戏曲、游艺竞技、术数风水、奇闻轶事、人物传记、方言俚语等等可观之象、可记之事、可述之人来状写影山之全景全息,其用心之苦诣、搜罗之周密、编排之考究、资料之翔实,令我刚进去时,觉得进了一座周盘十万八千里的大山,物产丰饶,一应具备,就是我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不愁锦衣玉食、广厦通衢,可以安然享用。可我表达了一种写实入虚的地方志的追求:久了,用我见多识广的口器一检索,于包罗万象之中,我看出了一大疏漏,《影山志》里只有物象之符、成像之影,它们枕藉一片,彼此交错,貌似真相在我,我即历史之实,实则幻影相生,在层层幻影里能有真相吗?”衣鱼的质疑声里,似有“无尽藏”,是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困惑与怀疑,也是小说的探寻之道,拆解之机,重构的野心。 地方志,被舒文治重新定义,继而被另类书写,在某种意义上,《影山志》也是清都县志,一部由实入虚的地方志,一个新创造的复合文本,《永生策划师》肯定是其中一部分。衣鱼的复眼和口器,未尝不是舒文治关于观察与写作的隐喻呢?我认为,《衣鱼穿梭记》隐藏着他的小说观乃至宇宙观,地上地下的万物,包括他们的影子与遗骸,在他的笔下,会重新集结,赋予灵晕,活脱脱而出,便成了一个大千世界,息壤生出的清都。这,可能是阅读与考察《永生策划师》的密钥。 洋洋50余万字的这部集子,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舒文治在“清都王国”梦游的开始,水银泻地,大象初生,梦的空间向四面八方敞开。屈原开创的由现实国度飞越到幻想灵界的灵魂旅行,在湘楚大地上一直绵延不绝,呈现一个现在进行的时态,舒文治的写作便是这一“旅行时态”的赓续,本质上,这是一种诗性写作,从生活底层提炼出“崇高诗意”;亦可视为僭越式的写作,所谓“对固态小说的冒犯和对小说边界的侵犯”。他的低调和沉默中隐藏着写作的极大野心和信心。这与他早年从事的独到的评论写作有关,慧眼早已看清迷宫万千路径中从此端走向彼端的那一条,也了然于胸地按照不存在的式样建构无规则形状的宫殿。奇妙也就在于,榫卯件又恰到好处地镶嵌成功,稳如群山,层林尽染,仿如时间风蚀处有引吭者发出深情歌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