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向历史致敬——《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再发现》读后


    为了给《长江文艺》创刊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陈俊用了整整3年时间,完成了《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再发现》(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创作。这3年时间,陈俊满怀激情,徜徉在《长江文艺》70年的历史时空里,搜寻、捕捉、发现每一期刊物在美术、装帧、设计艺术方面的精彩呈现,同时也搜寻、捕捉、发现每一期刊物背后已经被时间的烟尘所遮蔽的关于美术编辑、画家、美术设计师的精彩故事。所以,他的书稿既可以看成是一部生趣盎然的关于装帧艺术的学术专著,又可以看成一部思辨色彩很浓的学术随笔集。学理、故事和激情,使陈俊的书稿格外赏心悦目。
    品读《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再发现》一书,在我看来,应该有如下四大看点:
    一是“看图写话”。陈俊以“看图写话”的方式结构全书,图文并茂,清晰明快,一目了然。选图70幅,是《长江文艺》70年装帧艺术的实证,更是关于期刊美术或者期刊装帧设计话题的引子,每一幅图都有特别的代表意义,有的是讲述美术作品,有的是讲述画家故事,有的是点评美术作品的类别,有的是阐释装帧艺术类型。点评的美术作品,包括版画、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手指画、漫画、速写、年画、雕塑、摄影等,论及的装帧艺术类型则包括了封面、目录、版式、题图、题花、插画、插页、字体设计、开本设计、刊徽设计、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文学活动仪式设计等,70幅图70个话题,既明确区分又相互关联,充分体现了陈俊美术设计的专业素养和驾驭史料的能力。
    二是“红线串珠”。《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再发现》实际上是一部简明的《长江文艺》创刊70年装帧设计艺术史。陈俊以史为经以事为纬,对《长江文艺》70年装帧艺术做了全面的回顾、梳理和点评,“史”是贯穿全书的红线。其中,《长江文艺》70年办刊史是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背后,还有两条副线,分别是新中国70年发展史和中外美术发展史。陈俊对装帧艺术的言说始终不离开《长江文艺》70年装帧艺术发展的史实,但并不拘泥于史实说话,因此,陈俊在评说人物和作品时,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生发开去,结合时代背景,将人物的生平叙说饱满,以美术史为参照,将作品定位阐释精准。比如“凝固的史诗”一节,指认的是汪良田的雕塑作品《在毛主席身边》,但言说的却是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陈俊不仅对《长江文艺》70年刊发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进行了点评,同时对当代中国美术界历史题材创作的发展脉落作了回顾,认为“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给刊物带来了全新的办刊思路”。
    三是“以案说法”。陈俊在书中不仅要呈现《长江文艺》70年装帧艺术的史迹,他还要对装帧艺术进行理论阐释。也正是这种艺术阐释更强化了书稿的学术色彩。比如字体设计,案例是张简先生的《邂逅》(1980年5月号),阐释的重点却是字体设计在现代装帧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陈俊说:“字体就像声音一样,根据不同字体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组合而产生的变化,会感觉到似各种各样的音色组成的交响曲。”
    四是“情动于中”。《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再发现》写作的初衷就是为《长江文艺》创刊70周年献礼,就是向《长江文艺》70年的发展历史致敬,因此,陈俊作为《长江文艺》的办刊人,对《长江文艺》饱含深深的敬仰之情,对为《长江文艺》70年装帧艺术发展做出奉献的前辈艺术家充满敬意。陈俊很清醒地觉悟到,“70年的办刊历史,700多期刊物,数十万个版面,近万幅美术作品,数以千计的画家和设计家,《长江文艺》俨然是一座艺术的宝库,在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等待我们拭去历史的尘埃,让那些恒久的艺术光芒,照亮刊物未来前进的方向。”陈俊发现,《长江文艺》虽然不是专业美术刊物,“却能把最能够代表时代艺术特征和最新创作成果的高质量文学作品与美术作品放在同样的艺术高度来考量,发现并及时刊登了这些在未来中国画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艺术佳作”。《长江文艺》总是走在时代艺术潮流的前列,总是“以一种近距离零时差的方式”全程参与当代美术的演进和发展。
    《长江文艺装帧艺术再发现》是陈俊第一部以期刊装帧艺术为主题的学术专著,以个人陋见,专题研究一家文学期刊的装帧美术史,这在研究期刊装帧艺术的著作中,即便不是惟一的,也应该是极为稀少的。原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唐小禾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说:“《长江文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完整地记录了这么多年来湖北美术发展的进程和演变。陈俊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把《长江文艺》70年来的美术作品重新梳理呈现给读者,非常有意义。”
    这部书稿虽然局限于《长江文艺》装帧艺术,但从中也再一次见证了陈俊多年来执著于装帧艺术求变求新的追求和努力。陈俊说,“变化再大,办刊人总还是不愿意早早地掉进历史的故纸堆里。这样看来,惟一要做的是,那本最好的刊物,永远在出刊的路上,只有这样,目光和身躯才是向前的。”基于陈俊这样的觉悟和决心,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陈俊会以这部书稿为奠基,在未来的日子里一步一步构筑起他理想中的艺术大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