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弘扬传统文化,精准为先


    日前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少林寺武僧团进行了武术表演。有学者点评说,“武”字拆一下,讲止戈为武,就是怎么能让干戈化为玉帛,让战争停止下来,这才是武字的本义。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中爱好和平、制止杀伐的基因,这事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可以举的例子很多,偏偏这样解释武字不在其列。
    把武解释成止戈为武,曾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文解字》虽然伟大,但错误也不少。小篆里的武字,是上戈下止。这个止字是象形,是趾的本字,表示人的脚。整个字形就是一个人扛着兵器戈行进。去干啥?去进攻,去打仗。这哪里有制止战争的意思?这一点,古文字学界早有论证。
    中华传统文化如此广邃,现在少有人能真正学通。此次误读或许只是一次无心之失,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年在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不实事求是,任意歪曲事实、打扮历史。
    把很好的理念建筑在虚幻之上,能让接受方、传播对象心悦诚服吗?比如,为了论证中国哲学博大精深,说海湾战争美军能打胜仗,是因为人手一本《孙子兵法》。这就好像从月球上能看到长城一样,是自欺欺人的笑柄。
    本来,《孙子兵法》作为“百代谈兵之祖”,在国际上是有相当分量的。在西方汉学译本中,其地位也很高。但是,如果用编造的故事来证明这一点,那就不是弘扬,而是拆台了。
    当然,类似的这些说法、做法,往往本意不坏,就像《红楼梦》说的,是“从敬爱上穿凿出来的”。但是,如果是真爱,请认真对待,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毕竟,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么好的东西,好比上等食材,遇到好厨师,就能做出满席珍馐,就怕遇上二把刀,佛跳墙做成了一锅乱炖,岂不可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