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件事情被人放在一起来谈,显得颇耐人深思。一则是红学泰斗冯其庸先生去世,冯先生一生致力于寻找最好的《红楼梦》版本,担心红学被歪曲。另一则是有书商推出一套青春版《红楼梦》,通过包装和明星宣传来夺人眼球,并且号称自己是“《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引起公愤。这也恰好说明,红学的普及探索之路远远没有走完。 号称“最优质”版本遭猛批 现在中国有《红楼梦》几百个版本,只有这个青春版《红楼梦》弥漫着一股大言不惭的气息。除了声称“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外,出版商还强调,该版本《红楼梦》以“脂砚斋”批注本为基础,用3年时间对多个版本逐字对比,“更正了许多讹误,筛选出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批注,删除了大量冗杂甚至误导读者的批注”。并且其自家公众号发布关于推出该书的初衷,有这样的字眼儿:“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本‘古籍’,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文中还称,那么多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了,这太可惜。也因此,书商喊出要“让《红楼梦》再流行一次”的口号。 书商的这份“自信”,却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弹。客观地说,通过包装宣传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走近年轻人,未尝不是有益的尝试。但有读者指出,书商此举纯属带有欺骗性质的哗众取宠,因为所谓“更正了许多讹误”,其实这些讹误之前早已被一些版本的《红楼梦》更正。既然知道怎么回事,却偏偏还这么说,是低估了读者的智商。在豆瓣上,一些读者就青春版《红楼梦》发起了“一星运动”(满评是五颗星,只给青春版《红楼梦》打一颗星,以示抗议)。 此事也引起了出版界的不满。多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是读者公认的《红楼梦》权威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回应说,青春版《红楼梦》号称是“225年来最优质版本”,让人哑然失笑,“另外据说请了专业团队整理、修订了很多错误,就请公布一下专家团队的名单,并公布修订的错误在哪里。”他言辞激烈地认为,如果不敢公布,说明只是欺骗读者的夸大和不实之语。 据宋强透露,人文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进行《红楼梦》的整理和加标点,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冯其庸先生领衔整理、校订,启功、俞平伯等资深学者都曾参与过。由冯其庸担任主编的新校注本《红楼梦》于1982年出版,此后在不断重印过程中,人文社还不断进行修订,但即便如此,也从未敢宣称是“225年来最优质版本”,“我们对经典始终心存敬畏。” 学术普及之路依然长路漫漫 也就是在1个月之后,宋强所提到了主编最严谨、流行最广的普及版《红楼梦》的冯其庸先生去世了。这两件事被人置于一处谈论,就很有意味了。冯先生是公认的红学泰斗,却一生为人低调,50多年前手抄的《红楼梦》直到逝世前不久才出版。即便是冯先生也从未说过自己的《红楼梦》版本就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却有书商大言不惭地说了,而且是在否定所有《红楼梦》版本的基础上。境界之高下,读者立判。 事实上,青春版《红楼梦》事件恰恰说明,有人对这部千古奇书的理解依然肤浅可笑。这也是冯其庸生前最为担心的事情。对于一度出现的红学热,冯先生曾表示关注是好事但是不应误读曲解,“有些对《红楼梦》的讲解,都没有进入正题,都在圈子外面胡猜,猜得又很离奇古怪。把这么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书,猜成侦探小说,猜成情杀小说,这实际上是歪曲了《红楼梦》,误导了读者。”《红楼梦》作为“中国第一古典名著”,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被人们誉为“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既然有这样的评价,那么评论家、读者和网友质疑《青春版红楼梦》改编者和出版者的文学态度、创造能力,并不难理解。对当今时代来说,像艾略特所说的那种产生“心智的成熟、习俗的成熟、语言的成熟以及共同文体的完善”人类经典作品的时代已经远去,如果幻想把经典消费化地变成流行小说,甚至为了商业推广不惜用夸大和不实之语,这样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的“伪流行”,岂能获得成功? 图书界竟有人如此大言不惭,也正好说明红学之路、学术之路、普及之路依然是长路漫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