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特色小镇 根在文化


    【新闻随笔】
    过去的2016年,“特色小镇”无疑是城镇化建设和文创领域里的热词之一。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自此,特色小镇开始广泛进入各级政府的视野,各级财政资金、政策、措施开始向其倾斜,一大批建设规划也开始出台。
    从时间上来说,西方欧美小镇起源较早。即使在伦敦、巴黎等大城市产生的同时,许多百年小镇、千年小镇的文化之根不但并未断裂,反而保持了独特的魅力与活力。近年来,我国也引进了不少关于欧美小镇的图册、指南、建筑规划与设计参考,也建造了一批“高仿”的小镇或者小区。然而建造完毕之后却发现一个问题:照搬外表容易,要实现一样的品牌、品质、品位的生活和产业却不容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特色小镇也大都经由历史形成,归结起来基本具有以下五大核心元素:一是特色精神地标、政治地标、社区与公共空间。二是特色名人故居、庄园农场、博物馆、文化传承与教育机构。三是特色品牌美食手工、物产市集、风俗规矩、生活方式与特色企业。四是特色仪式节庆、展会赛事与相关类别上下游产业。五是特色自然景观、旅游民宿和生活体验。
    在世界各地,很多有名的特色小镇,那里的当地居民往往并不以门票为收入来源,而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里,让旅行、旅居、旅游者“慢生活”,体验本地“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包括学(学习体验当地文化)、秀(拍摄记录当地文化并与他人分享)在内的参与式活动。而住在小镇内的居民,也不需要为了外来者而刻意装扮迎合,仍然维持着本地生活的自然状态。在这里,本土居民和外来游客可以实现和谐相处、互相尊重的平衡,达到一种处处有风景,见物也见人的状态,流露出高品质服务、高品质生活和由内而外的自信和美的细节,这些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遍布各地的中国村镇本也不缺特色,上述五大核心要素也都基本具足,并不需要骑驴找驴、“心外求物”。但从精神高度理解小镇文化,在真正珍惜尊重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和美好向往上,在真正用心整理、提炼本地特色并将“特色”加以保护、挖掘、传承和创新设计上,其眼光、心态、能力和习惯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一些特色小镇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文化之路,如老牌的旅游小镇周庄、乌镇,特色产业村镇融合的杰作海南谭门镇,以及以“互联网+”为标签的杭州梦想小镇等等。
    无论从经验还是教训来看,特色小镇都不只是一个经济名词,更是一个文化名词。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要真正树立起来,除了需要有经济支撑和差异性概念,更需要有一批真正理解、懂得本地历史传统与民众情感的“文化人”“乡贤”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扎根生活,联结社区,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和品牌营造的重要责任,并且在正视、尊重、敬惜、爱护和善待本地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为该地区持续培育出独特的、有品质、可持续的地方文化。而这种基础性的文化建设工作,不是简单拿投资、拿规划就可以解决的,必须靠小镇居民每一个人都付出的共同努力。
    (作者系文化部青联委员,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行动发起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