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更俗的“白日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33 文艺报 西篱 参加讨论
纵横中文网原创首发的网络小说、更俗的《楚臣》,讲述了熟读历史的现代人翟辛平“穿越”到一个类似中国历史上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初创时期的架空世界中,成为了秘书少监韩道勋之子韩谦之后的故事。按照小说中设定的历史,书中人物韩道勋原本会在楚国天佑帝驾崩之前,因直言上谏而被杖毙;而韩谦在逃往祖籍地的途中也会被家兵绑缚交予朝廷,受车裂之刑…… 起初,“重生”后的韩谦,为改变自己和父亲的命运,竭力挣扎,力图转变历史走向。在父亲遭遇车裂之后,韩谦在考虑自己命运的同时,开始更多考虑如何让天下苍生避免战乱之苦。最终,他一统天下,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民;历史学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黄仁宇先生也说过,认真学历史的人是了不起的。而在我看来,认真写历史的作家更了不起,透过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人生阅历、学识储备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会通通在读者眼前呈现出来。然而,不是所有写作者都经得起挑剔的打量与探究,也不是所有文学作品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淘洗。反复阅读更俗的《楚臣》,我们能看到他的作品于朴实厚重中透露出的丝绸般的柔和光芒。 《楚臣》架构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更俗讲述了一个朝代的灭亡和另一个朝代的崛起,讲述了楚国、梁国、晋国、蜀国的各自故事……时代的更替、家国的兴亡与巨大的社会矛盾的形成、发展和爆发,都是由于人的作为和推动。形形色色的人中既有奸佞小人,也有盖世英雄,更有一些人会走在时代的前列,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带领更多的人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更俗在《楚臣》中以一种十分平和的,并且常常是客观、冷静的态度讲述了乱世英雄的故事。同时,作家按照自己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对主角的所作所为也进行了精确细腻的描写。毫无疑问,在韩谦所处的时代里,他就是一个能够带领人们奋斗前行的英雄。面对绝境下的命运,故事由此铺陈开来并跌宕起伏,呈现出了沉实与厚重的历史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历史中那些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总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学好历史的目的就是藉此来观照当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现实与未来。而作家关注的终究还是历史中的人物和命运,关注人的坎坷与沉浮,其独特的魅力常令人不禁深陷其中。 在《楚臣》中,某种永恒的精神价值追求成为了作家的叙事动力,而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韩道勋,则成为了这个精神价值的具体承载之人。韩道勋是个读书人,做官“有干才、直言敢谏”,是传统观念里那种典型文人、“贤人”、有德行之人。为官一方,能爱民如子,心系天下苍生。对君王,不阿谀谄媚;对同僚,不设陷阱;为黎民百姓,他牺牲自己,毫不迟疑。他的身上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备至的那种精神,文中着墨虽不多,但从其身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作者赋予人物的理想和寓意。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曾列举了从春秋战国往后约2000年历史中的数十个重要人物,并以这些人物为核心来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在谈及五代十国历史时黄仁宇列举过一个贤臣,名冯道,而《楚臣》中的韩道勋,我认为其身上就有冯道的影子。 对书中主角韩谦而言,他的全部努力则是要平战乱、疗民疾,从拯救自己进而拯救苍生,其人生道路与其父可谓是殊途同归。小说中叙事理想的达成由韩谦与三皇子及梁帝朱裕的故事推进。三皇子在仅比自己年长几岁的韩谦的帮助下成长,他尊韩谦为师,对韩谦有着少年人特有的热血真情。可惜在夺嫡之战中三皇子伤痕累累,年少早夭。梁帝朱裕与韩谦则本是国与国之战中的敌人,却英雄相惜,最终朱裕将帝位禅让予韩谦,也将梁国的黎民百姓托付于他。至于书中的次要人物,作家也赋予了美好设定,如赵氏姐弟、冯家兄弟、韩家的家兵子弟,以及那些与韩谦相亲相爱的女孩儿,赵庭儿、奚荏、清阳郡主、王珺等等,在更俗的笔下,她们都是绝美的。所有这些男男女女,都是韩谦的小伙伴,与他一起成长,最终也都抵达了各自的人生佳境。 可以说,《楚臣》是部好小说。首先,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巨幅的战争画卷。在类似五代十国的架空历史背景下,韩谦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乱世。更俗在书中写了至少有几十场战役,其中既有鸟瞰似的大场景,也有对将士内心活动和表情的细腻揣摩、描写。最壮阔的场面是梁军大战蒙兀人。此时的韩谦已经得朱裕禅让,成为了新的梁帝,他整合了楚、梁兵力,对抗凶悍残暴的蒙兀人,最终乌素大石战死,北逃投靠蒙兀人的前朝士族代表萧衣卿自尽,蒙兀人退回草原,中原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最奇崛的是对徐明珍的寿州军之战,此战恰在韩谦和王珺的大婚之日打响,可算是彻底摧毁了安宁宫一系的残余势力。 其次,书中绘景、状物、描人皆可圈可点。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家,更俗的语言干净、精准、简约。不煽情,不堆砌华丽辞藻,不滥用形容词、卖弄修辞。写安静的环境,他写得像是静物画,语句和描述堪称经典;写战争,他从容不迫,冷静勾勒画面;写男人,简单笔墨就能凸显出人的形象和精神气质,见字如面;写女人,笔墨又不停留于外貌描写,而是更注重人物的内心活动。凡此种种皆有妙文佐证,不胜枚举,可见更俗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已然有了大家风范。 另外,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楚臣》所写的故事虽发生在架空历史背景下,但并未妨碍作者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完成。按照古希腊人的艺术观,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作品的逼真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可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这种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观点,主张艺术家要仔细观察事物的外表,然后再据实摹写,客观再现,既不能忽视它,也不能贬低它,从而体现出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忠诚和责任。在《楚臣》中,更俗并没有因为是架空历史而恣意幻想,而是保持了自己对历史、现实的客观、朴素的描述,把握好了历史呈现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真实地呈现出了社会的本真样态。 此外,书中还展示了百科全书式的时代全貌。提及百科全书式小说,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封建时代社会的世态百相,集传统文化之大成,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而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以“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分类,以150多部小说塑造了上千个人物形象,反映了法国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被称为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我无意拿更俗与曹雪芹或巴尔扎克比较,只是我看到,更俗在《楚臣》中非常详尽地描绘了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形态,包括行政建制、军队编制、商业体系、生产力状态、金融模式、教育和认知等,将时代的方方面面呈现在读者眼前。比如在761章中,他写到了人们对时间、地心引力的认识和对计时器制造的摸索;在763章中,他还写到了当时的水利发展、工业、币制、税制、人口流动等。在呈现时代面貌时,更俗还使用了大量数据,无论是粮食、人口或其他社会财富,他都能列出可信的数据。这些,大概也是小说“真实”有力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还想说,更俗的小说不仅好看,也值得读者耐心去看。《楚臣》是写给有一定生活阅历,对社会、历史、军事等方面都有兴趣并有着丰富的知识阅读需求的读者的。读完《楚臣》,我与更俗做过一次对话,他告诉我,从2004年迄今,他坚持写作16年没有停过,具体写过多少虽没有认真算过,但至少也有3000万字了。我借用“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作家索尔·贝娄的一句话对他说:“作家追求的世界,永远不是眼前所拥有的世界。”更俗回应说:“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做‘白日梦’的人,喜欢沉浸在小说所构造的情恨交错的世界里。等到自己尝试去写小说时,看似变成了我来构造世界让别人去感受,但对我来说,本质却没有任何不同。”我理解他的意思,更俗的创造和他的获得难解难分,而他笔下的“白日梦”与我们的又有什么不同?这或许也是他的作品最吸引我凝神品味的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