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中国民航——《翅膀之末》创作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01 文艺报 沐清雨 参加讨论
从军旅到民航的制服之路 从2010年我完成第一部军旅题材小说至今,10年来,我的作品从未脱下过“制服”。军旅、公安、民航,每个故事都在这些领域发生,在题材选择上看似有着讨巧之意。 其实我真的没那么聪明。我只是选择了相对小众,又恰恰是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而已。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有机会经受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历练,却可以通过创作来体味各种人生经历和身份,是件有趣的事。 几年前去外地出差,遭遇了一次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的事件。等待的时间里,不断有乘客询问确切的起飞时间。随着延误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乘客沉不住气,起初的询问逐渐演变成不满与吵闹,最后直接导致登机口喧嚣四起,如同《翅膀之末》的开篇,乘客大闹登机口要求机长出面道歉的情形。 可惜,现实中没有南庭管制出面制止,以专业说服乘客。幸好没多久,广播通知登机,结束了这场闹剧。 当时在登机口吵闹最凶的那位乘客却很骄傲地说:“看吧,就得闹,否则他们就不着急飞。”总之,在他看来,飞机能飞,是他吵闹的作用。 那个时候,对于造成航班延误的天气原因,我还一知半解。毕竟,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地面道路交通确实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不至于开不了车。尤其出发地天气一片晴好,天气原因导致飞机无法起飞这种理由,更像敷衍的借口。直到我知道,除了出发地和目的地,航路的天气也是影响航班准点率的因素之一,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自此,我开始关注民航。 2015年末我准备写《云过天空你过心》,那是我的第一本民航题材小说。 从军旅到民航的跨度很大。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军旅与民航之间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创作的难处。为服务于创作,我经朋友牵线采访了南航的一位机长,以及珠海中航飞行学校的两位朋友,是他们为我打开了民航的第一扇窗。 通过几位民航人的科普,我了解到飞行员的职业成长经历。在飞行的路上,没有真的荆棘,有的只是军事化的训练,各种理论、技术和心理上的考核,模拟机和真实航班检查,特情训练等。成为机长的道路远比想象中坎坷很多。学习飞行的人,有幸从事飞行工作的人,即便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也有可能是终身副驾驶。 所以,剔除情感的部分,我习惯用“飞行员成长手记”来概括《云过天空你过心》这个故事。这本书的完成,让我懂得,飞行是高危职业。正因为它危险,才有那么多的人在为安全飞行做保障,比如机务,比如管制。 每一次起落的安妥,都是无数人默默付出的结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也是民航业的真实写照。 于是,在完成《云过天空你过心》后,我对民航题材意犹未尽,有意将确保飞行安全的三大要素——飞行员、机务、管制,作为一个系列来完成,形成民航三部曲,这样才有了这部以管制职业为背景的行业小说《翅膀之末》。 腾飞的中国民航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70年后的今天,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民航插上了一双翅膀,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 当下,中国民航凭借良好的航空安全纪录,稳居世界民航前列。到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史诗级迫降”为止,中国民航的安全记录已超3000天。 这不仅是个数字,也不单单是一个还在被持续刷新的记录,而是我国整个民航体系,从执飞的飞行员,到机务地勤管制,对每一次起降,每一次排查,每一句指令,一天天如履薄冰累积出来的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我时常听见这样的议论,说飞行员是天之骄子,说空乘工作有多体面。但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又有多少工作的艰辛却不为人知。 在电影《中国机长》中有这样一幕,头等舱的一位男乘客对袁泉所饰演的乘务长毕男刻意刁难过后,面对毕男始终如一的微笑以对,竟然讽刺了一句:“谁给你的自信?”足以说明大众对民航工作的不了解,甚至对民航工作者有一定误解。 电影中,在飞机遭遇极端险情时,毕男为了安抚乘客情绪所说的那段话:“请相信我们,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道破了她们身为空乘的职责:确保乘客旅途中的舒适安全,指导乘客使用机上安全设备,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组织乘客逃生,而非只是提供端茶倒水的机上服务。 再说川航8633迫降过程中,以演员李现为代表的管制的呼叫与指挥。或许观众更多注意到的是李现作为管制一遍又一遍地呼叫。那一声声“川航8633,成都在叫你”令多少人落泪。但是,或许不是所有观众都明白,除了进近管制(李现)外,还有区域管制、塔台管制的多个镜头,正是多方管制的接力指挥,在为川航8633做引导,指挥它平安着陆。 如果我没有在创作《翅膀之末》前到国航浙江分公司进行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没有参观过飞行指挥中心,没有对黑龙江空管分局的工作人员以及梧州基地塔台的管制老师进行过采访,没有了解过管制职业最基础的知识,我不会知道管制员的执照分类是不同的,席位也有明确区分。那么,电影就只会看得一知半解。 前些天看见读者群里有人说:“要不是先看了《翅膀之末》,完全不知道《中国机长》里除了李现外,那些管制都是做什么的。”因此我很欣慰。 能为读者普及民航知识,让他们了解民航业,了解管制职业,并为民航从业者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行业自信而感动,是我的荣幸,也让我的创作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我还希望,再有人遇到因天气原因而导致航班延误时,能多一些耐心。天气不可控,这不是人为因素。如果遭遇了航空管制,也请对管制员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为了保证飞机不发生相撞,又要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空域资源,他们承受的压力已足够大。无论是机场、航空公司、还是空管中心,没有人愿意航班延误。飞行安全无小事。一切的延误,都是出于对飞行安全的考虑,是对生命的负责与敬畏。 在飞行流量持续增长的今天,我国管制人员的缺口很大,我期待更多年轻人能投入管制职业,为中国民航的发展出一份力。个人的力量虽微薄而渺小,但把很多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飞行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这是我写《翅膀之末》的初衷。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对民航业所知有限,小说未能充分展示民航业的现状与发展,而只是以人物成长角度揭开了管制职业的面纱,更多地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且未能摆脱理想化人物的设定,而“不眠”、“双重记忆”这些特殊元素也没有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预期作用,亦无法用科学合理解释。种种不足与遗憾,只能留待下一部作品继续努力。 愿每一次起落都安妥,愿中国民航腾飞。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现实照入幻想——《诡秘之主》创作谈
- 下一篇:为什么是猫腻?为什么是《庆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