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品味文化魅力 涵养文化自信


    4月20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也是“联合国中文日”。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倡导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中文、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中文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影响力,让全世界更多人感受到源远流长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
    中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记录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见证着新的历史。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文字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启蒙和道德感召;中医药古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更是凝聚着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还有经典优美的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远的思想、优美的音韵、丰富的哲理、深邃的意境,虽历经时代变迁、世事沧桑,但始终折射着独有的光辉,影响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民族,必须有根植于民族历史沃土的先进文化。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更需要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呼唤传统文化回归,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非常重要,十分必要。
    增强文化自信,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推出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文化产品、文艺力作,为人们提供有灵魂、有质量的精神营养。从分享知识和智慧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受热捧的背后都蕴含的是经典国学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的传播。当然,对于公众自身来说,要充分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诵读国学经典,欣赏中华诗词,探寻文化基因,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让我们在“联合国中文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一起沐浴中华文化的璀璨之光,在欣赏中华文化之美中坚定文化自信,呵护好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优秀文化精髓,涵养优秀文化命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