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古文字与汉语史研究热点纷呈


    2016年的古文字与汉语史研究可谓热点纷呈,而热点中的热点莫过于围绕出土文献所进行的语言、文字及文化方面的研究。
    本年度同时受到官方和学界重视的是甲骨文研究。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中关于要重视像甲骨文这样的“绝学”的论述,使甲骨文研究再度成为热点。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相继召开系列座谈会,制订深化甲骨文研究的具体方案。中宣部委托安阳师范学院开展“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探索现代信息科技运用于甲骨文字考释的可行性。教育部、国家语委则将甲骨文研究文献集成、甲骨文图文数据库建设及甲骨文国际编码方案研制作为重点课题,委托部分高校联合开展攻关研究。学界围绕甲骨文缀合、甲骨文考释、甲骨文语言研究等,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新出土竹简文字材料的整理与研究,在本年度仍然是一个延续性的热点。4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的发布、5月安徽大学召开了所藏战国竹简学术座谈会、中西书局在6月和7月分别出版了《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秦简》和《肩水金关汉简(伍)》,进一步丰富了战国秦汉简牍的文献材料。研究著作方面,如陈伟主编的《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王晓光的《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德国学者陶安的《岳麓秦简复原研究》等,分别从秦汉简牍的复原、整理、注释、书手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单篇的考释文章更是数量众多。
    利用出土文献研究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是本年度颇具热度的一个话题。仅从今年国内国际密集召开的相关学术会议就可见其一斑。这些学术会议都集中讨论了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对构建中国古代文明史的重要作用。有些会议还特别突出了出土文献研究的国际视野,强调在研究的理论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并进一步深入到古典学重建与古史重建等重要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还相继出版了《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五辑)》《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六辑)》,集中刊发了一批探讨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的学术文章,对于殷商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
    汉语史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新材料的发掘和利用。在古汉语词汇语义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多通过对词义发展演变过程的描写,从个别词语的语义演变路径中总结共性现象,来推求更大范围内、具有类型学意义的语义演变规律;在具体研究对象上,中古与近代汉语的语料仍然占有上风,特别是新近从海外搜集的汉文典籍日渐受到关注;新材料的发掘为词汇语义研究扩宽了视野,为汉语词汇语义史的描写与建构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在古汉语语法研究方面,也越来越注重理论与方法上的创新,除了引进国外的新型语法理论之外,也在努力建构符合汉语实际的本土语法理论框架;方法上开始更多地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从人类学、类型学、语言接触等角度入手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在音韵学研究方面,除了传统的声韵分合方面的研究外,学者们更加注重对古代声韵演变的语音基础、音变过程、地理分布及历史层次方面的探讨;在材料方面除了传统的韵书、韵文及谐声材料外又有新的开拓,如域外的音译或音读材料、汉语教科书、汉外对照词典以及清末民国时期针对某一方言区编写的正音教材等;在研究方法上也更加注重邻近学科之间的交叉互动,如10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2016年古文字学与音韵学研究工作坊”,旨在探讨运用音韵变化规则考释古文字及分析出土文献语料的方法,促进古文字学与音韵学两个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