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东方文学 >

母亲的形象与新世纪韩国文学


    韩国当代文学中的父亲与母亲形象,常常具有特定的指涉,在很多时候,父亲象征着半岛的国族史,而母亲则象征着半岛的受难史。不过,进入21世纪后,在韩国政治渐趋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两万美元的同时,年轻人逐渐产生出对个人的强烈渴望,以及与“国家民族”“父亲母亲”为代表的前现代共同体切割的欲望。
    1.《妈妈,你在哪里?》
    1963年生的申京淑在1985年以中篇小说《冬季寓言》崭露头角后,以199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风琴声起的地方》在韩国文坛稳站了脚步,此后几年,她陆续囊括了在韩国具有崇高地位的东仁文学奖、李箱文学奖,更在2012年以长篇小说《妈妈,你在哪里?》再下一城,荣获英士曼亚洲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作家。
    实际上,《妈妈,你在哪里?》在2008年即已出版,这是一则讲述母亲失踪的故事。从J市来首尔探望儿女的母亲,在首尔车站失踪了,这不仅让儿女们感到错愕,也让儿女们突然意识到此前对母亲的忽视,然而,也正因这种席卷而来的愧疚,让他们谁都不想承担这个责任,这让大家都受到了伤害。不过,母亲的失踪却也让儿女们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重省母亲对自身的意义,最终承认了母亲的重要性。
    在此,申京淑以母亲的失踪,来呈现现代人与现代生活的两难,即所谓以个人主义作为代表的现代价值,如何与以家族共同体为代表的前现代价值进行协商,以便维持一个平衡?在小说中,儿女们平日对母亲的忽视,正意味着现代价值与前现代价值正处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儿女们必须忽略“母亲/前现代价值”,才得以完整个人的价值。但是,与母亲共有的生活记忆与无法切断的血缘关系,却让他们始终与这个会破坏他们个体完整性的前现代价值维持一个欲走还留的暧昧关系,他们被这种暧昧关系拖住了后腿。
    然而,母亲的失踪却也让儿女们重省母亲对他们所具有的意义,并让他们认可母亲的重要性,因而主人公“我”在最后说出“母亲,你知道吗?我也和你一样,这一生都需要妈妈”这种话。换言之,申京淑在试图让母亲失踪,以便与前现代价值进行切割的同时,却也发现自己其实无法真正割舍“母亲/前现代价值”。
    申京淑的这一进退维谷,也正是现代人在传统与现代中游移的进退维谷。不过,这种进退维谷虽然让申京淑在拆解前现代价值的努力上落了空,却也更真实地勾勒出现代人对前现代价值,尚存有某种程度上的依恋,以及“个人/现代价值”与“国族家族/前现代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因此,申京淑让母亲在小说中只是失踪,而非死亡,她在该书《后记》中如此解释:“我想留下余地,母亲只是失踪了,还有找到的希望。”
    但是,失踪了数个月的母亲是否还只是失踪?儿女们的这种“幸好只是失踪”的心情,是否只是一种为取消自身愧疚感的自欺欺人?并且,个人与家族共同体、现代价值与前现代价值得以不完全断裂,继续维持着欲走还留的紧张关系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继续把“母亲”镶嵌在那一甘愿牺牲奉献、埋葬自身欲望的神圣受难形象里。这是申京淑留下来的待解的习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