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影评_最后的武士观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12:11:1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篇一 天皇在最后被武士刀所动容,说出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最有分量的话: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or where we come from! 电影故事的主要矛盾,以最尖锐的方式--战争展现出来,就是新旧势力的冲突。旧势力,是“顽固不化”的,是“冥顽不灵”的,但是,却是魅力四射的。当工业革命带着政治进步机械的无情的碾压着武士道的时候,当洋枪大炮带着分皇权订法律驱逐武士道的时候,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来自美国的上尉,却被“苟延残喘”的武士道所吸引。武士道,那是土著的信仰,就像印第安人要割下敌人的头皮--Algren深深忏悔敬仰的印第安文化。这也提醒着我们,这是部彻头彻尾的美国片儿... 在改革中,除旧是无法避免的,这是进步所必须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强国之路,但是就像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武士道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并没有被埋没。反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武士道精神被发扬光大了,众所周之,那是军国主义,纳粹。 在而后的战争里,不管日本是侵略还是反侵略,都体现着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奋力搏杀,效忠天皇,遵守纪律,甚至战败剖腹的也不在少数。不管正义还是非正义,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骨子有种坚韧不拔,那就是武士道。民族精神支撑着大和,在战后迅速繁荣,走上发达。经济的腾飞自然与他们执着,严谨,遵守,坚韧是分不开的。最后的武士影评 影片借主要矛盾,借新旧冲突,要探讨的是传统文化的,说土著文化也好,的继承问题。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传统文化传统信仰是不能丢的,民族魂都丢了,那还混什么啊?同样的问题也摆在我们的面前。日本腾飞了,美国人有在欧洲的根,这基督那天主。我们呢? 封建制度在清朝迎来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康熙知道学习、宣扬汉文化,学儒立国。千百年来,儒家学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可在封建之后,中国迎来了特殊的状况,内外忧困,封建的戊戌变法救不了中国,压着三座大山的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历史选择了共产主义。就像电影中说的“国家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宿命”,共产主义和儒家所宣扬的大同是多么的相似!似乎千百年来的传统应该继续...但是...学过近代史的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共产主义的“焚书坑儒”。常年的黑暗,让历史的英雄们习惯于斗争,甚至在和平时代也要在枕边掀起斗争才好。斗争之后,百废待兴...一个伟人划了几个圈圈儿,定了一个中心,带着中华民族开始了经济建设的和平时代。 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一样旧的东西,在各种各样的斗争它被磨灭了,被消损了,只能苟延残喘于学者的研究里,残喘于应试用的课本里...那就是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或者道家法家佛家,任何曾经支撑着华夏民族昌盛了千年的精神力量。 影片里武士刀传承了武士道,我们的论语呢?那是用来考试填空的!儒学在韩国昌盛发展的时候,新加坡以儒以法立国的时候,孔子学院在海外声名鹊起的时候,我们的国人在疯狂的经济建设,在疯狂的追求GDP,在疯狂的为了考试为了出国学习英语... 现象摆完了,一个影评所能做到的,也就改结束的,让我们用风靡在中国的语言结尾吧: We can not forget who we are or where we come from! 篇二 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是1876至1877年之间,当时正值日本国内没落武士阶层风起云涌的暴动时期。最后的武士影评 武士曾是日本封建历史上的特权阶级,到了江户末期(德川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开始产生分化,下层武士的生活急剧恶化,许多不得以而私底下从事农业和小商业,2002年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就是那个时期下级武士很好的写照。 不堪重负的农民不断暴动,加上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打开日本国门以后,更让人看清了德川幕府的严重危机,这才有以下层武士为主体的倒幕运动。最后的武士影评 创新与传统似乎永远都在冲突,最后的武士就是这样一个切入点,不过毕竟是西方人拍的,有些地方并不完善,比如最后明治对大臣说得那些话竟然用英语,让人感到有点怪异,更不用说,为了满足西方人的口味而极力吹捧日本的传统文化,事实是武士在日本是实实在在的反动力量。 看着影片我就不断的想起我们自己的中国,我们没有武士道,可是我们却有更强大但更隐秘的无法道其面貌的传统,日本最后终于还是挣脱了传统的束缚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而且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而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的“百日维新”却胎死腹中,直到今天我们似乎还离真正的现代化很远很远,中日虽然相似,但差别却似乎更明显,我们没有传统的代言人可以去厮杀,大家都在高唱革命或者改革,可是有一些东西确实在发生着巨大的作用,但你既看不见也无法攻击,所以就很难改变,也许这就是鲁迅所谓的“无物之阵”了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窃听风暴影评精选观后感范文赏析
- 下一篇:穿越时空的少女影评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