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读后感_爱和自由读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0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爱和自由》读后感(一):有规矩,自由成方圆 很有名的育儿书了。不止一个朋友推荐。终于还是看了一遍。爱和自由读后感 写的很好!传递的是一种思想。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和自由比那本书好太多,那本太琐碎,太流于细节,以至于让人感觉,这样做真累。一点点小事,就需要上升。 但爱和自由不同,他表达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因为爱孩子,而付诸行动上的,如何爱。包括让孩子在合理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尊重孩子,让他学会独立思考、行动。 1、合理的自由:这本书并非说一定要让孩子为所欲为,它仍然是有界限的。比如打扰别人、野蛮不礼貌等,那些是需要制止的。但制止的方式,并不是打骂,而是把孩子抱走,让他明白,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然后他自然不这么做。 2、尊重孩子:这本书让我很感动的是,对孩子的玩耍,她用了“工作”这个词。其实想想是这样,操作教学用具,画画,玩沙,对那么小的孩子的意义不亚于后来的作业大人的工作。用这个词,真正体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尊重。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专注的发展自己的爱好。 3、独立思考行动: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真是有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通过专注的工作,慢慢养成对实物的感知,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逻辑关系,从而对事物,能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策略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然,这本书有些细节还是值得推敲。爱和自由读后感 比如说顺从是爱的一种表现。为了老师,所以顺从的在课堂上不说话等。这就有点可怕。长大了,这样不就成包子了?可能是我理解有问题吧。呵呵。 总体,是一本很好的书,讲述的是思想,是精神。掌握这种精神,为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规则,在规则内,让他自由的成长。 《爱和自由》读后感(二):也评“爱和自由” 关于这本书的正面评价已经很多了,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因为新颖的立论观点,迅速吸引了大量支持者,配合她的演讲和电台电视台节目,对推动儿童教育观念转型起到一定的价值。豆瓣上几乎所有相关书评都用很大的热情给出了推荐的评价,只有PUMA在“伪善的爱和自由”一文给出不同观点 我在这里想谈谈我认为本书的不足,给阅读者多一些角度展开思考。特别要提的是,同样提出反对意见,我的多数观点与“伪善”一文是不一样的。爱和自由读后感 首先,孙瑞雪从概念层面把蒙氏教育法设定为完美的教育方式。她赋予给孩子一个完美无暇的形象,全能全知;而家长的形象一直是懵懵懂懂,不断地无意识犯错。对于家长而言,凡是符合蒙氏教育的实践都是对的,凡是不符合蒙氏教育的实践即是错的。即便蒙台梭利本人也会承认她抱持乐观态度的很多做法,其有效性还有待验证。然而在这本书通篇里,我们看不到这种科学的表述语气,很多陈述甚至是可笑的,譬如在书中多处提到的儿童的品格只可以在0-6岁之间被塑造。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拿出许多事实反证来反驳这个观点,这个论断即无事实依据,又违反逻辑推理。凭借这种断言式表述,孙刻意地把自己标榜成一个绝对教育权威。 其次,这本书通篇贯穿着批判态度,与我们在中国任何一所学校里感受到的老师风格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在这种教学关系里,教师是她本人,学生成了孩子们的家长。虽然书名是《爱和自由》,我们完全感觉不到她对成人的爱。她从不吝于不客气的批评其他人打扰了她的孩子和学生,即便是写在书里非口语式的表达,也让人感觉是无礼的。所以阅读这本书的情绪是压抑的和愧疚的,而不是积极的和美好的。这种情绪本身并不符合教育的精神。 第三,这本书内容组织凌乱,不成体系。孙本人是一个基层的实践者,同为教育实践者,她不具备蒙氏对实验性研究以及教育理论的透彻理解,她的理论基础是很薄弱的。在书里她只能描述自己观察和套用蒙氏理论去解释,很多的解释是生硬和勉强的。这本书本身又是以讲稿为基础编辑而成,读者只能在这本书里提取到离散的教育观察和心得抒发,却无法自行构建起一个脉络清晰的教育方法论。爱和自由读后感 这本书的畅销有它的道理,甚至作为一本介绍性的读物,它在特定时期发挥了独特的价值。然而我想奉劝把本书当作育儿圣经的家长,应该正确看待该书的价值。蒙氏思想进入中国已经十余年,从原著直译而来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等书远比这本书有更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为严肃的阅读者和严肃的父母,学习最终目标不应是遵循某个权威的普遍原则,而是融通形成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教育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读窃读记有感_窃读记观后感
- 下一篇:荷花淀读后感_孙犁荷花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