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论“叶音(韵)”
http://www.newdu.com 2024/11/17 07:11:02 今日语言学 王力 参加讨论
编者按: 日前一则关于汉字字词读音改动的不实传闻曾经引起网上热议。有个别媒体多次发表文章,以传统文化之名传播了不科学的观念(如提倡用所谓“古音”即前人称为“叶音”“叶韵”的办法诵读古代诗歌等),给知识界、教育界和网友们造成了一些混乱和困惑,需要进一步从学理上澄清。为此,“今日语言学”刊发由孟蓬生研究员整理的已故著名语言学家、第二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力先生(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关于“叶音(韵)”的相关论述,以飨读者。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 一、叶音(韵)说源流 南北朝以后,研究《诗经》的人有“叶韵”的说法。因为当时的人读起《诗经》来,觉得许多地方的韵不谐和,于是他们以为某字该改为某音,以求谐和,这就是所谓“叶韵”,或称“协句”。例如沈重《毛诗音》于《邶风·燕燕》三章“远送于南”之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沈重的意思以为周朝的人平时念起“南”字来,也像南北朝的人一样地念作“那含切”,但在吟这一首诗的时候,为着要与“音”“心”字协韵,就临时改念为“乃林切”。此外有徐邈等人,也都是沈重一派。 到了唐朝,变本加厉,以致有改经的事。唐明皇读《书·洪范》至“无偏无颇,遵王之义”,觉得“颇”字与“义”字不能协韵,就敕改为“陂”字,这种改经的风气,唐宋间是很盛行的。 唐朝只有一个陆德明颇能保存古音。陆德明《经典释文》于《邶风》“南”字下虽录沈重之说,但他自己又加注云:“今谓古人韵缓,不烦改字”。又于《召南》“华”字下注云:“古读华为敷。”(《汉语音韵学·古音学略史》) 《诗经》三百篇是研究古韵的最好的根据,可惜前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正确地利用了《诗经》来研究古韵的。原因是他们并不懂得语言是发展的,缺乏历史观点,以为古音和今音是一致的,不过在做诗时为了押韵的需要,临时改读某些字音罢了。宋人把这种虚构的情况叫做“叶音”(王力先生原注:“叶”即“协”字,不是“枝叶”的“叶”。孟按:“枝叶”的“叶”繁体字本作“葉”)。朱熹在他所著的《诗集传》中大量地应用了叶音。同是一个“家”字,他在《豳风·鸱鸮》《小雅·常棣》《我行其野》《雨无正》《大雅·绵》都注云叶古胡反(在《小雅·采薇》,注云叶古乎反),在《召南·行露》注云叶音谷,又云叶各空反,只有《周南·桃夭》《桧风·隰有苌楚》两个地方未注叶音,大约就是照宋代的读音。这样临时改读是没有理论根据的,特别是叶音谷,叶音各空反,更是荒唐。 跟叶音说相以的,则有通转说。宋吴棫(字才老)著《韵补》,他就是主张通转说的。我们依照他的书来分析一下,按平声说,古韵大致可以分为九部: (1)东部(冬鍾通,江或转入) (2)支部(脂之微齐灰通,佳皆咍转声通) (3)鱼部(虞模通) (4)真部(谆臻殷痕耕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通) (5)先部(仙盐添严凡通,寒桓删山覃谈咸衔转声通) (6)萧部(宵肴豪通) (7)歌部(戈通,麻转声通) (8)阳部(江唐通,庚耕清或转入) (9)尤部(侯幽通) 吴棫照顾的时代太长了,他甚至引欧阳修、苏轼、苏辙的诗为证。虽然他把古韵大致分为九部,有些散字仍然是两三部兼收,几乎是无所不通,无所不转。吴棫的书是缺乏科学性的。(《汉语音韵·古音》) 叶音之说,到明代才被陈第批判了;但是直到今天,还有人遵守叶音的办法。这有待于音韵学的普及,从而做到最后廓清。(《汉语音韵·古音》) 二、对叶音说的批判 朱熹从他的唯心论的“叶音”说出发,引出了许多错误。(1)有些字本来不是韵脚,硬说是韵脚。例如《召南·行露》二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三章:“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朱熹于二章的“家”字注云:“叶音谷”,于三章的“家”字注云“叶各空反”(即音“公”)。其实这两个“家”字都不是韵脚,朱熹这是任意胡猜。(2)有些有韵的地方反而不知道有韵。例如《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为”与“何”押韵,因为不在句末,朱熹就忽略过去了。(3)在许多地方,朱熹所注的“叶音”,其实在上古和所注的字不但不同音,而且不同韵部。例如《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朱熹在“采”下注云:“叶此礼反。”“采”与“友”古韵同部,“礼”与“友”古韵不同部,叶“此礼反”反而是错误的。(4)最可笑的是模棱两可的“叶音”。例如《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朱熹在“加”下注云:“叶居之、居何二反”;在“宜”下注云“叶鱼奇、鱼何二反”。意思是说,如果“加”读“居之反”则“宜”读“鱼奇反”;如果“加”读“居何反”,则宜读“鱼何反”。这就是说,韵字是可以随意变读的。《诗经》的作者真是这样做的吗?绝对不是的!总之,“叶音”说是唯心主义的虚构,必须予以批判。(《诗经韵读·〈诗〉韵总论》) 陈第以前,讲古韵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从叶音上看问题,从通转上看问题。从叶音上看问题,则字无定音;从通转上看问题,则韵无定类。(《汉语音韵》) 后来顾炎武写了一部《诗本音》,就是根据陈第的理论写成的。陈第、顾炎武所定的古读虽然还不够科学,但是他们排斥“叶音”,主张每字只有一个古音,不须改读,则是完全正确的。(《诗经韵读·〈诗〉韵总论》) 清代有许多古音学家,他们研究古韵有很好的成绩。但是许多研究古典文学的人不懂古音,直到解放以后还有人采用“叶音”说。因此,有必要提出来再批判,以肃清唯心主义的影响。(《诗经韵读·〈诗〉韵总论》) 三、今人如何读古诗 《诗经》是有韵的。除《周颂》有几篇无韵诗以外,都是有韵诗。但是我们现在读起来,很多地方都不像是有韵,这是由于语音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今音不同于古音,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二千多年前的古诗,自然会有许多地方不能合辙了。这一部《诗经韵读》的目的,就是把《诗经》入韵的字都注出古音,使读者明白《诗经》的韵是和谐的。当然我们并不要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认为无韵就好了。(《诗经韵读·〈诗〉韵总论》) 本书于《楚辞》入韵的字注出古音,使读者了解《楚辞》用韵是谐和的。但是,并不要求读者依照古音来诵读《楚辞》。(《楚辞韵读·凡例》) 附录:引用书目 王力 《楚辞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王力 《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63年。 王力 《诗经韵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王力 《中国音韵学》,商务印书馆,1936年(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由中华书局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唐作藩:评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
- 下一篇:唐作藩:评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