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后感 >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_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一):难得的剖析得这么浅显易懂的探索自己的书
    这本书一定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而且不适合一口气读完,前几年看Robert Collier的《秘密》的时候功利心太强,带着疑惑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去看的,所以记得的也只是吸引力法则,理都懂,但也许并没有好好实践。
    朋友推荐我《当下的力量》的时候,我的确常常被“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困扰,我并没有在意到我的担忧都是来自于不可预知的将来,也没有意识到我的悲伤都是来自于不可更改的过去,很少活在“此时此刻”,除却少数全情投入某件事,比如冥想的时候。即使在做运动,身体极度疲惫时,思维依旧不受控制地天马行空,我曾误以为这种思维表示的是丰富的想象力,或许藏着文学家的基因,后来发现这些思维唯一带来的不过是庸人自扰而已。
    关注当下/临在,在和朋友探讨是否即表示”会变笨”或”会失忆”或“会挥霍无度”,其实恰相反,关注当下表示的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不代表会忘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是会让前行时没有背负,当下唯一拥有的只是呼吸,那么就关注在自己的呼吸上,好好地呼吸。
    当然,在书中Eckhart教了很多练习的方法,个人认为非常实用。由于中文的看起来都很吃力,所以还没有看原版。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另外顺便分享一下,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人保持快乐和爱(在这里,我指的爱不是特定的对某个人或者对某种意向,是“爱”本身这件事。)也是这个朋友,他是音乐家,他的经验是每次他感到满满的爱的时候(对周围的环境、人、事),他会用谱曲的方式记下来这种感受,过一段时间以后他再去看,他会再记起当时的感受,于是可能他需要修改曲子什么的,那么他又能放大那种感受,久而久之,这种爱的感受就满盈到充满他。但是遇到不高兴的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刻意地去反复纠结,久而久之,不高兴的事情的缘由也就忘了。
    我自己的方式是写诗,这是我认为最快并且最直接可以记录我的感受的方式,以前写日记的时候,大片大片的都是负面的情绪,后来也不太想去翻,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需要申明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鸡汤书,所以期待喝鸡汤而不是探索自己的人,可以直接跳过。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读后感(二):接受它 并且感受它
    看完这本《当下的力量》,深觉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对时间的态度。书里传达的观点是:要忘却时间,只感受此时此刻。过去或者未来,只是思维杜撰的一个幻象,最珍贵的,最真实的,只是当下。
    虽然书中还有许多没有看懂,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但是就这个“心理时间”的概念,却解答了我累积多年的疑惑。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我记得林清玄的《拈花菩提》里也曾提及,孩童是最快乐的存在,因为他们永远活在当下。当初看的时候,是很不理解的,只是羡慕。直到遇到这一本《当下的力量》,在作者的反复述说间,我仿佛明白了,因为孩童们没有时间概念啊。好动新奇的天性,让他们永远活在绚烂的这一刻之中。也许上一秒还摔了一跤,但这一秒就可以被一个玩具吸引而转移注意力。
    那我们成年人呢?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有了冗长的记忆,也有了对未来的期许。在反复纠结之中,却忘了,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当下。过去是历史,是经验,我们也是经由过去成长为当下的模样,它在我们的脑海中,无可厚非地存在着。这就像树立目标,规划未来,与当下也是不矛盾的。过去和未来,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去生活,但不应该让他们和思维合伙,占据当下的宁静和喜悦。终究,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
    书中反复提及“临在”、“意识”和“小我”三个词,好像是让真实的自己(意识),在此时此刻(临在)去了解那个虚假的,总说纠结在一些不悦的事件里,阻止你快乐的那个自己(小我)。然后让真实的自己去体验当下,让心被当下的事物占据,也就让思维里的那个小我,没了可趁之机。这样做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趣味。
    好像很多事情都很好解释,也很好面对了。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以前很喜欢听的一首歌,歌里是这样唱的:那时你说的/我们天作之和/然后怎么了/被时间捉弄了……当我唱起这首歌/我又想起你了/还记得那年我们都很快乐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那些悔恨和不甘,莫不是因为大脑被思维和时间绑架,思维抗拒改变,但什么不在变化呢,其实自以为守在原地的自我,也在发生变化。抱着一个过去或者未来的幻想不放,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不如放下,安安心心做手头的事情,接受它,并且感受它。
    在毕业和就业的当口,焦躁总是这样不可控制的滋生着。也是安慰自己,与其对未来恐惧着,不如就细细致致地将这分这秒过好。旁人的安慰总是捉襟见肘的,只有内心臣服,才能真的快乐起来。
    大概,人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在自身,对外物便会迟钝一些。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这也证明了”钝感力是幸福的基石”的观念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