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_林语堂原著京华烟云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5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京华烟云》读后感(一):三读《京华烟云》 初读《京华烟云》,是因为它的宣传语:“民国版《红楼梦》”。诚然,而书中人物有相似之处,如湘云之于木兰、宝钗之于莫愁等;可真正吸引我的,是别与《红楼》中那股悲凉的宿命感,是贯穿全书的那份独特的安然静和的感觉。 尽管书名中有“烟云”,可全书给我的感觉却像一片大海——纵使中间有争执,有死亡,那也像是海中的小小波浪,过一会儿就被风吹散,然后又回到先前的安详。 可海毕竟是海呵,它也会有惊涛骇浪,在全书最后,木兰举家西迁,军队的“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令人热血沸腾!京华烟云读后感 二读,则是发现之前未曾留心过的一些细节,也对一些人物有所改观。比如素云。 之前对她厌恶之至,认为她就是一个贪利自私的市井女人;再读,却对她有些同情。她就像是一个未完全长大的孩子,没来得及看懂这个世界就被卷入。所以,她才会背叛婚姻,甚至背叛同胞去贩毒。 所幸,她本性并不坏,那句“打起仗来,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使她麻木的心有所改变,妹妹那番“爱国必死也必会快乐”的言论让她下定决心。 最后,她被枪毙,也算是为国而死吧。京华烟云读后感 又一个浪头打来,吞噬了这朵花。 三读,便是惊奇于其中的道家智慧。不少人谈到道学,总将它归于“消极”、“虚无主义”,焉知道家精妙之无穷无尽。 木兰,这位道家的女儿,无论是对至亲还是仇敌,其行事均可作为范本,且性格开朗大方,无怪林语堂先生要说:“生女当如木兰。”京华烟云读后感 而姚思安先生更是说过:“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这句话不仅影响了木兰的一生,也使他自己能平静的面对生死别离、财富聚散。 所谓“无欲则刚”,有着道家智慧,便能自然地接受一切,带着乐观与勇气去面对世界;便能无悔过去,享受当下,不惧未来。 最后,以电影《银翼杀手》中的一句话作结:京华烟云读后感 “......但那些时刻终会消失于时光之中,就像眼泪消失于雨水。”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读后感(二):个人的博学多才最终扎根于生活扎根于土地才更有意义 读完这本小说耗时3、4个月,时间较久,有意放慢速度。因为每读完一段都够品味一段时间。在清末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发生的巨变,对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都是空前的。小说的主人公木兰就是在这样的时期成长。童年、青年时期木兰虽然经历了被拐,但其他事情可谓都很顺利,她是幸运的,生长于富贵之家受教于传统而又接受到新式的思维教育。京华烟云读后感 她说话轻松愉快又不失稳重、智慧,正是京城富家小姐的样貌。这些让我思考,人的心态、平和、礼貌、勇敢、智慧绝不是几天几年就养成的,与她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这样我知道,我一直隐藏的负能量其实都来自于我的成长环境,即使成年后成就现在的外表,也不能改变内心的焦虑和胆小,谁不知道要大方才会讨人喜欢,但往往小家子气才是我的特征。思及这些,我就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也,禄在其中”,让我的后代能在富足的环境成长成快乐、正直的人。 木兰的爱情观我曾经质疑,她没能嫁给自己真正爱的人,而是听从父母之命,这确实在她的一生中都是遗憾。她懂得爱情,认为爱情是灵魂中缺失的一角,如果遇到那个角,灵魂才会完整才会真正的欢快起来,但她隐藏了这些,她选择去接受这些,使得她和荪亚的夫妻生活依然美满。她只是在那深爱的人-立夫遇到生命危险时失态,又智慧的让立夫得以安全释放,不得不说她还是幸运,她的妹妹和丈夫都看得出来,但没人愿意去打破这种关系,可能莫愁也知道,姐姐和立夫都能处理好这个关系。木兰在遇到丈夫出轨的事情上处理的也是非常智慧,她能从自身找原因改正自己,又去帮助丈夫解决,最后小三也有了美满的家庭,大家一起经常聊天,这对我简直无法想象,我现在还是无法接受,但我佩服她,她有大爱。京华烟云读后感 日本侵华之后,这些场面我原本知道,但现在对日本人的厌恶再次加深,我甚至不想再去回忆、再去描述。可怜的曼娘,可怜的中国人,但也可敬的中国人,在国家存亡之际,没有一家能置身事外。青年人纷纷投入到抗战中,唱着“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木兰自己也这样对唯一的儿子说。她是大爱。她在思考父亲的道家思想、思考文物带来的力量后又将这些运用到了生活中,她一路收养的孤儿就是当时的中国,她养育这些孤儿就是中国人会在战胜强大的恶势力中成长起来。 林语堂先生说如果他是女人就做木兰这样的女人。现在的我望尘莫及,也不想像她那般理智、坚强,也许正是她的理智、坚强她才有的那些福气和幸运。而我在这本小说中有所悟,这就得到了我想要的。京华烟云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