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精选两篇心得体会范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一):对托克维尔与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思考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历史人物值得大书特书,感谢人类历史上有了法兰西这样的优秀民族,让在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当中多次的出现“人类群星闪耀时”。我选择的这位历史人物,在法国历史群星当中并不算璀璨,甚至很多法语系的同学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在拜读了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之后,我决定去研究这位学者,不仅仅因为他在著作中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语,更多的是向这位学者致敬,因为他在书中的许许多多针对大革命的思考和论断放在今天的中国,尤其有特殊的借鉴和参考的意义。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新闻上看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显示多次推荐这本书,甚至有消息称“海里”的高层们都在翻阅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够让高层如此的看重,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买下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也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试着去研究托克维尔。短短的一本书,边看边思考,让我收获颇多,所以这篇小文章,不仅仅是对托克维尔其人的介绍,也不仅仅是对法国大革命那段历史的思考,而是我读这本书,学习大革命这段历史一点体会和心得的报告。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在托克维尔的一生当中,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因反对他称帝而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之后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这就是对托克维尔一生的简单介绍。可以说托克维尔经历过法国王朝快速更迭的那一段动荡时期,虽然他本人生于大革命之后,但是他在经历这一切的同时,也正是由于靠近大革命发生的那段日子,让他有机会大量的翻阅资料,翻阅大革命前期旧政权的各种文件,从而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大革命前旧政府的风貌。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说服力,正是源于其这种研究的态度和角度。而托克维尔言语的说服力,更源于他对大革命的思考后作出的论断,这些论断在今天的中国,依然值得借鉴和参考。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在其著作第四章“旧王朝最繁荣的路易十六统治期间何以加速大革命的到来”中提出的那段令人醍醐灌顶的话“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政府而言,最危险的时候,往往就是开始改革的时候。唯有伟大的天才,才能拯救开始解除臣民长期遭受压迫的君主。苦难,一旦有人主张清除,就会显得无法忍受。已经解除的一切弊端,似乎都会让人自动联想到尚未解除的其他弊端,从而导致人们的情绪更为激烈。事实上,痛苦减轻后,感觉却会更痛。”这段话,就是现在很热门的“托克维尔定律”。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回顾那段时间的法国历史,可以说托克维尔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在法国大革命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大革命前二十年那样的繁荣发展。这样的快速发展时期,只有和平和迅速发展的为期三十七年的君主立宪时期,才能和大革命前的路易十六时期相媲美。如果仔细去了解那段时间的法国历史,我们就会惊讶,在这样一个政府存在一切弊病,工业存在一切问题的国家,竟然会如此的欣欣向荣。当时的法国,赋税是如此的不平等,军役税的问题分离了贵族阶层和农民阶层,农民阶层在当时被其他阶层所孤立开。而且还存在着国内关税,封建的特权,以及卖官鬻爵出现的各种贪赃枉法的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任然繁荣发展着。读到这样的叙述时,我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有着一切弊病的政府领导这如此深阶级矛盾的国家仍然飞速奔跑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托克维尔的一席话发人深省,他提到“是两种及其强大的动力,使整部社会及其联为一体,朝着国家繁荣昌盛的目标运转:一个是不再实行专制但是却任然非常强大,保障社会秩序的政府;另一个是拥有开明,自由的上层阶级,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家致富并拥有其财产的民族”。但是在这样的原因推动下繁荣发展的当时的法国,人心却依然躁动不安,公众不满在加剧,仇恨一切旧制度的情绪在加剧,国家在走向革命。 为什么当时尽管政府存在一切弊病,社会矛盾如此深厚,却依然繁荣发展的法国,欣欣向荣的法国,最终走向了革命,是什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根导火索是什么呢?我想就是托克维尔提到的改革,让法兰西最终走向了托克维尔笔下的“毁灭”。曾经在法国人民看来的那些苦难,一旦有人主张清除,就会让更多人觉得无法忍受,已经通过改革解除的一切弊端,似乎都会让人想起那些未曾解除的弊端,让人民的情绪更加的激烈,更加的起来反抗目前的一切。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这仅仅是整本书中托克维尔对于大革命的研究提出的一个论断,但是我认为这也是最精彩最值得深思的论断,因为这一被称为“托克维尔定律”的论断,在今天的中国,是如此的有借鉴意义。托克维尔的成名,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大革命的研究,而更多的是其作为一个学者对未知的预测的准确度,托克维尔在其另一部著作《论美国的民主》当中,提到的许许多多对未来状况的预测都成为了现实,准确的预测出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我想这也是为何如此多的高官在热捧托克维尔,热捧《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原因。因为在这本书当中,有很多的想法与反思,是对当今的中国社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前车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戒,能让同样在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少走弯路,少走错路。这也是在众多的法国历史人物当中,我选择托克维尔,读托克维尔,写托克维尔的原因。 现今的中国,不负责任的可以类比于大革命爆发前路易十六统治时期的法国,一样的欣欣向荣,一样的整个社会在高速的发展当中,日新月异,让很多外国人都叹为观止。和当时的法国类似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两股力量在推动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一股力量来自于不再实行专制,但是却任然非常强大的政府,另一股力量来自于我们拥有着勤劳肯干传统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大众。我们的政府在进行改革的同时,依然拥有着强大的权利,和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小政府不同,我们政府目前依然是大政府,中国有其特殊的国情,不能单独用大政府就是不好,小政府就是好这样的幼稚的论断来进行评判。短短几年时间高铁从无到有,从有到成为世界里程第一,能够出口到国外,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的超级工程,在国内有太多太多,如果没有强大的政府力量的推动,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的。而另一股力量的中华民族的千千万万大众,本身就有着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很多社会弊端也和当时的法国是如此的相似,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的加大,各种贪赃枉法的官吏等等。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所以说,在前提如此相似,与当时的法国相比,同样拥有强大政府,勤劳人民而高速发展的中国,和同样拥有如此多社会问题的中国,会不会和法国一样,爆发断绝一切的大革命呢?或者说如何才能避免中国在同样的前提下走向那条不归路?我想这正是高层和普通百姓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原因。 当时的路易十六,是在不断的改革当中催生出了法国大革命,而目前的中国,也是在不断的改革,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现在已经没有了石头,一切都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不断继续在深水当中继续前行。我依稀记得在习主席刚担任国家主席的时候提到的那个很接地气的词“不折腾”。今天的中国,改革在进行的同时,我们应该是要走一步稳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向前走。不能出现法国在路易十六时期改革路上所犯下的错误,我们的每一个政策的出台,每一个政策的实施,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吸取法国当时的教训,才能让国家免于混乱,处于稳定发展的道路之上。才能让这些政策不会丧失掉它的初衷,即推动社会公平进步,让人民更加富裕,而不是成为混乱的导火索。改革路依然要继续,中国依然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 我想,这一切是我读托克维尔,了解托克维尔,写托克维尔的最大收获。写下这些也不仅仅是为了交作业,更是为了向托克维尔先生致敬。Merci! Monsieur! 读后感二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二):旧制度与大革命:历史的启示与告白 无数人在读这本书。自从2012年王岐山在会上提到之后,这本托克维尔的著作从历史学的皇冠中降落凡尘,成为过江之鲫争先追捧的炙热。每个想要附庸风雅的人都在读,商人们想借此标榜“儒商”。官员们更是想展现自己的忠心和博学。讽刺的是,这和大革命时期虚伪的贵族与政府官员竟然有几分相似,都热衷于风雅,都带着官本位的崇拜。就像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包子套餐和“公主”般的称呼一样,我们似乎是新社会,我们的旧有也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我们没有帝王,但在人心中可以创造一个或者多个皇上,时时让我们有所崇拜,有所屈服,觉得“权力”是那么理所应当,“权利”,却不那么理所当然。 前言很有趣,叫做“这不是历史”,托克维尔似乎预见到了他作品的前瞻性,不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揭示一切革命背后的规律。这部书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种种史学资料和数据,毕竟每个时代有自己的背景,但那些我们看起来“似曾相识”的东西却让人深思。革命前的法国和欧洲很多地方一样,有着城市自治的传统,市民作为一个阶层可以处理自己的事务,有市民大会,也有民主选举,但是,革命前的几十年里,城市的自由开始有名无实,市政厅被达官显贵的“委员”们占据,名义上的“小共和国”们在虚假的民主中衰落。“人们很快发现,没有实质的民主很难维持。”在农村,教区管理中也会假惺惺的召集居民开大会,也许也要投豆子呢,毕竟法国平原也产黄豆。托克维尔说:“最专制的政府也能采用民主的形式。”全票通过的候选人选举,麻木的乐在其中的人民,还有“不能代表自己权利的学校”。那时的法国,我们都有些或多或少的熟悉,一种令人心寒的相似,不禁想到了虚伪的人大代表和“只唱赞歌”的政协,行政化的高校,几十年来,申纪兰婆婆的手可是举得不累啊。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不过,就算在法国革命前最黑暗的年代,司法仍以一种文艺复兴以来的独立散发着光辉,最高法院反王权的的斗争有难能可贵的勇气,1770年,国王解散最高法院,巴黎的律师们用集体拒绝为国王服务的方式表现了对司法的尊重和对专制的抗议,这应该是历史上律师这一职业的光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法律的荣誉。普通法庭不受国家干预,国王也无权任命法官,当然,统治者聪明的建立了特别法庭,架空司法,实现专制。文中的一句话描绘了三权不分立的后果:“法庭干预政府或许会有害于公共事务,但政府干预法庭,则会使公众的心灵堕落,让人们具有奴性和反叛性。司法对权力的屈服,才是最大的腐败。”另一个现象也是有趣的,旧制度的法国有“严法,宽行”的特点,法律建设可谓完善到了细枝末节的程度,但是法律并不会严格实施,“人情”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元素,人们认为求情和按章办事一样自然,民众出于习惯而不是意愿从而选择屈服。于是旧制度下的法国是这般摸样。王权独大,掌握了立法和行政,依托庞大的官僚机构统治。司法在特别法庭下失去独立,城市民主自治虚伪化,农民在教区统治下承受苛捐杂税,穷人纳税,富人免税,官员作为特权阶层盛行免责制,人人热衷于成为公务员,购买职位。 社会似乎是一片黑暗。但托克维尔也描绘了黑暗下的抗争与火光,这同样是引爆革命的导火索。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那便是人心。我们都知道,革命起源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巴黎,在当时区域发展及其不平衡的法国,吸引着财富和人才,也传播着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巴黎,文艺复兴的诗人和艺术家在巴黎。全法国的印刷行业都集聚在了巴黎,每天将数百种刊物送达市民手中,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巴黎的中产阶级和没落贵族,小市民和手工业者,阶级之间彼此的思想,习惯,爱好都在趋同,1789年陈情书就是证明,一个紧密的阶级开始形成。“只有自由的精神可以使民众站在统一战线上,不离不弃。”当公众得以觉醒,并且感悟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时,那种单纯的反抗意识就会崛起。 但同样是因为思想,使得这场革命成为了跌宕起伏,血雨腥风的革命,在残留和觉醒中反复交织。托克维尔指出了革命不彻底的原因。那些启蒙法国人民的思想,往往出自哲学家,文学家只手,无论伏尔泰还是杜格尔,他们不懂政治,更不是出色的政治家,就像高呼“人人生而平等”,但却提不出实现平等的方式,民众对他们言听计从,被他们煽动起来,却没想过破坏后的重建。这是脱离实践的启蒙思想指导下的革命,人民热衷于自由,但是自由是什么,自由的限度是什么他们却无法回答。当人为了获得自由以外的东西而妄称自由,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奴隶,同样,只珍视自由能带来哪些好处的人,也绝不会长期拥有自由。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反抗不公,寻找自由,当旧制度走向了极致,革命就自然产生,就像近代一切革命的规律。可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革命的意义,摧毁并没有带来立刻的改变,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最动荡的岁月,思想并不像描绘的那样美好,有时其指向的也是无谓的流血,又回到了当今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巧合与启示,我们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也迎来了一代人的觉醒,我们也看到了似曾相识的问题,但旧有不代表错误,普世的原则也不代表绝对的正义,每个时代有自己的路,历史只是启示和告白,而我们每个个体,只能在思索中创造历史本身。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