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读后感_读1000字建国方略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3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辛亥革命成功后,在一代枭雄袁世凯的胁迫下,孙中山仅仅做了3个月临时大总统就被迫让位,之前的建国构想都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践。于是从1917年开始,孙先生用两年时间,写下了《建国方略》这本书,对未来中国做了一个构想,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在孙先生开始擘画这幅蓝图的那一年,袁世凯已死,北洋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各自为政,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金瓯破碎,民不聊生。当时的外国记者看到这本《建国方略》都认为孙先生的设想是天方夜谭般的空想,毫无实现的可能。 《建国方略》由三部著作组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孙文学说》是孙中山的主要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总结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吸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批判了自殷商以来所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旧说,提出了“行之非艰,知之惟艰”的新见。他指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自发的知到自觉的知的过程,获得理论认知比进行实践更为困难。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一方面鼓励人们勇于实践,通过实践获得新知;另一方面,强调重视科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能知必能行。 《建国方略》中的最后一个部分:《民权初步》孙中山先生教给民众实践民主的具体办法,《民权初步》虽然列入其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建国方略》的第三部分,但长期不受重视,甚至于被时人讥笑为“可笑的程序”、“繁琐哲学”,甚至于汪精卫在起草《总理遗嘱》时,也将其视作“小道”而“漏列”了。 但该书在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重要性是里程碑式的。该书写作的缘起,是对袁世凯复辟的反思,完成于1917年夏天,也就是护法战争开始的前夕。换言之,本书具有“承前(反思袁世凯复辟)启后(指导护法战争)”的意义——欲否定与责难护法战争的学者和媒体,在否定与责难之前,都应该先仔细阅读本书。写作目的:提高国民民权素质,以抵制专制复辟孙中山在书中直言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民主素质。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精心制订的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伟大计划,包括兴修铁路、公路网,兴建海港,发展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兴修水利等巨大工程。 《民权初步》探讨了在中国建立新式民主政治的问题。他指出,民权包括“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否决法案之权”,具备这四大民权,“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才称得上为纯粹的民国。这三部著述分别论述了“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即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描绘了20世纪振兴中华的第一幅宏伟蓝图。《建国方略》被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说: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读后感大全:爱和自由读后感
- 下一篇:爸爸的三轮车观后感_观电影爸爸的三轮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