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发展的变奏曲——电视剧《大江大河》观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22 文艺报 唐伟 参加讨论
最近,由网络作家阿耐长篇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电视剧《大江大河》荧屏热播。一时间,“小雷家村”走红网络,剧中的“宋运辉”、“雷东宝”等,成了观众交口议论的话题人物。而乘着“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东风,《大江大河》也奏响了“改革”题材的电视主旋律。 对历经20年发展的中国网络文学而言,《大江大河》的热播,再度有力地表明: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不仅IP改编大有可为,不输传统创作,且在再现历史、把握宏大题材方面,网络文学同样可以大放异彩。更进一步言之,在创作题材的意义上,倡导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不仅是拨“幻”反“正”,具有题材补偿的意义,其实也促使网络文学重回早期多样的创作轨道。 《大江大河》的故事主线并不复杂,“三个男人一台戏”,大致可以概括电视剧主要的剧情。电视剧中,青年知识分子宋运辉,从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化工技术专家;小雷家村支书雷东宝,从一名略显青涩的退伍军人,成长为带领村民走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个体户杨巡,从一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成长为拥有固定资产的私营业主。知识分子、基层干部和个体业主三人的工作生活互有交集,电视剧情的展开,便在他们之间交错并进。也正是因为这种“三个男人一台戏”的剧情结构,随着剧中人物的频频交涉和故事线索的屡屡交织,剧情越往下发展,越是精彩好看。 在《大江大河》中,三个青年人的成长轨迹,正是改革开放砥砺前行的历史缩影。宋运萍、宋运辉姐弟高考成绩放榜,姐姐向弟弟报告喜讯,由此拉开了《大江大河》起伏澎湃的故事序幕。宋运萍、宋运辉姐弟高考成绩优异,两人双双过线,宋运辉还考了全县第一,但是因为家庭政治成分问题,姐弟俩在当地镇革委会政审时,遇到了阻力。姐弟俩的正当诉求,无法得到回应。眼看好消息化为泡影,之前的辛苦努力将付诸东流,不服气的宋运辉初生牛犊不怕虎,凭一股蛮劲据理力争,在镇革委会大院大段背诵《人民日报》社论,上演了一幕逼宫的苦情戏。 《大江大河》聚焦改革历史,力图以三个青年人的命运更迭,来展现改革的波澜壮阔全景。但无论是40年来的改革开放,还是眼下正在推进的新时代改革进程,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改革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的大势所趋,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原动力。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是基于实事求是的人心所向。所以,在电视剧的片头,我们听到了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的讲话原音。 改革以发展为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但这个硬道理,在改革发展之初,并不那么容易深入人心。在《大江大河》中,恰同学少年的宋运辉,正是依据《人民日报》的社论,才有了据理力争的底气和勇气。19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数以万计有志青年的命运,但囿于彼时的大环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谁又能保证政策不走样不变形呢?这里既有时间差的客观原因,也有因人废事的人为因素。在《大江大河》的故事中,因为改革政策落地的不彻底,姐姐宋运萍为成全弟弟,主动放弃了自己上大学的名额,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中,宋运萍的命运也因此发生转折。在改革的棋局中,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命运面貌也大相径庭。 改革是为了发展,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客观形势所迫,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改革究竟是为了谁的发展,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并非不证自明。换句话说,改革的困难和阻力,既来自于既得利益者与改革受益者的角力、博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改革受益者的利益分配。就此而言,推动改革,不但需要冲破政策束缚的重重藩篱,界定和厘清改革的受益者,同样也要兼及公平和公正。 我们看到,无论是雷东宝在小雷家数次敢为人先地第一个“吃螃蟹”,还是水书记、宋运辉在金州化工厂大刀阔斧推进技术革新,他们既遭遇陈陈相因的旧势力阻挠,也有前行者谨慎观察的犹疑,更有打小算盘者担心害怕秋后算账。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创新也没有先例可循。但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一名农村改革的闯将,雷东宝在小雷家搞砖窑,盖电线厂,建养猪场,他就认准一条,始终心系全体小雷家村人,想的是为小雷家村人谋幸福。在雷东宝、雷士根等领头雁的带领下,小雷家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村民们虽然分享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红利,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随着小雷家集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小雷家经济发展步入到一定阶段,在改革致富成果的分配上,哪怕是能者多劳出现的合情合理的差距,也会招来村民们的重重质疑。 在表现“为了谁的发展”以及如何使发展成果公平公正共享的主题上,《大江大河》正面切入历史现场,直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棘手难题,演绎得可圈可点,在触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主题上,因为与这段历史有一段时间距离,《大江大河》的处理同样显得游刃有余。我们看到,小雷家村办养猪场,因需求市场巨大,养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小雷家村民分红受益良多。但养猪场的排泄物,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污染了下游水源,严重影响到了下游村民的健康和生活。以后设的视角来看,《大江大河》实际上是把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主题,自然而然地植入到了改革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剧中的个体户杨巡,从倒爷到商户,游走于体制内外,在经历了一番假货风波之后,旗帜鲜明地喊出不卖假货的响亮口号,重新树立市场诚信,于绝地险境中涅槃重生。 围绕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大江大河》贯穿自改革伊始的风云变幻,紧扣三个平凡人物的命运,可谓做足了文章。如果说,对彼时的中国社会而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增长,那么,对剧中的小雷家村民而言,所谓发展,就是娶上媳妇吃饱饭,有粮有米有存款。在电视剧中,个体户杨巡在争取雷东宝的挂靠帮忙时,有过一番情真意切的表达,“我想过上好生活,让人瞧得起,想有钱难道也有错吗?”改革开放之所以大势所趋,势如破竹,也正在于这种社会与个人上下一致的协同呼应——从某种意义上说,雷东宝带领的小雷家村,如果没有老徐、陈平原等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很难想象会迎来日新月异的发展。 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离不开改革。《大江大河》的好看,不仅在于电视剧在切入改革发展的历史现场时,展现出勇立潮头的改革者一心为公的无私风范,同时又辅之以走心动人的感情戏码。我们看到,剧中的雷东宝对爱妻宋运萍痴情一片,从一见倾心,到婚后相敬如宾,即便后来遭遇不幸丧妻五年,他仍坚持不娶、孤身一人。而有着一股蛮劲的技术大咖宋运辉在妻子面前,也显得通融乖顺,颇有侠骨柔情的况味。感情戏与主旋律交融,小人物和大历史互现,《大江大河》镜头节奏和历史分寸感,均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江大河》以改革发展为表现主题,影视反哺小说,电视剧的热播,也让网络文学的发展议题进入公众视野。网络文学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和大众文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以数量取胜、耽于幻想的网络文学常常遭人诟病。因而,对网络文学自身而言,也存在一个如何持续繁荣发展的问题。但无论网络文学未来依赖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内容质量的提升而非简单的数字增长。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的网络文学,好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以网络文学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 下一篇:被稀释的青春——评辛夷坞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