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小径分叉的花园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31 文艺报 袁瑛 参加讨论
我国文学最早的形式是诗歌,二言。“断竹,续竹,飞土,逐宍。”8个字呈现先民制作工具捕杀猎物的程序和情景。到商周时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做铭文,文章长度过百,《虢季子白盘》111字。战国时代开始使用竹简木牍,于是一部《春秋》可以写到18000多字。再往后,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尤其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近代书籍雏形初具,对应在文学形式上,长篇小说成为可能。溯源文学史,会感觉到文字载体和书写工具的变化,与文学形式、内容的变化似乎总有相应的步伐和联系。上个世纪末忽然就兴起的网络文学就呼应了这种变化。 直接以文字载体和传播媒介命名一种文学形态,足以见网络在网络文学中的先导作用。电脑和互联网让文字载体从有纸化到无纸化。文字载体的发展变化像画了一个圆,从无纸再到无纸,但第一个“无纸”,是零,第二个“无纸”,却是抛弃纸的实体形式进入纸的无限虚拟状态。纸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写,还有阅读,不仅是写作者,还有阅读者。这一步的变化开放了文学的门槛,使得“读”和“写”都异常便捷,网络文学的队伍因此异常庞大,写作者队伍庞大,读者队伍庞大。这一步的变化恰好赶上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引领精神文明快速增长的契机,高度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空间被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学泡沫般地充盈。 网络文学已经走过20年。这个时间是以1998年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风靡作为起点的。20年的发展历程,有作家和学者将它划分为三段来讨论:发轫期:1998年—2002年;发展期:2002年—2010年;成熟期:2010年至今。之所以在2002年掐断出一个节点,是因为2002年互联网家庭用户开始普及,网络文学有了进入发展期的物质条件。但其实网络文学20年的发展有一个分水岭,如果要用一个时间节点来提示的话,我会选择2011年。 2011年上线了两部穿越剧,一部是《宫》,一部是《步步惊心》。《宫》没有确定的小说蓝本,《步步惊心》改编自网络作家桐华的同名长篇小说。《宫》和《步步惊心》上线后收视火爆,嗅觉灵敏的影视资本立刻将注意力转到了网络文学。随后,2012年3月,流潋紫的小说《甄嬛传》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获得空前的成功。叠加了网络文学的价值印象。之后,大量的影视资本注入网络文学,于是有了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5年《花千骨》《琅琊榜》,2017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大红大紫的网络改编剧目。网络文学从这一年开始与影视剧联系紧密,与资本联系紧密,并顺势实现了自己的转折。 那么以2011年为节点,之前和之后的网络文学各有什么不同呢? 2011年之后的网络文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利益性写作。这一时期网络文学的价值标准已经附着在经济利益上,而其属于文学的独立特性因为对资本的依附和依赖而逐渐湮灭。这一时期网络文学的形式已经因为亲近资本而衍变成小说、故事、爽文、影视剧、网络游戏、动画漫画等文字脚本的多种形态。其文学的属性进一步逃逸,附庸成影视文化产业链条上的某一环。 回到2011年之前,回到资本关注前的网络文学,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学有两个阶段,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三段”中的“两段”:发轫期和发展期。发轫期有几个著名的名字,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慕容雪村等,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作家作品特点的是安妮宝贝。安妮宝贝1998年开始在网络上写作,2000年出版第一本书《告别薇安》,尔后几乎以每年一本书的出版速度写作,20年来一直受读者追捧,并形成自己稳定的读者群,成为网络作家的常青树。安妮宝贝的成功方式是这一时期网络作家成长的共同方式。他们都从网络开始写作,但却最终离开了网络,选择了以传统媒体作为写作的归宿。初期的网络给他们提供了啸聚、交流、发表、宣传的途径和数量众多的读者,但实现写作的价值却还是需要回到传统媒体才能获得。发轫期的网络作家,他们更像是传统媒体的作家到互联网发发稿子。互联网是他们文字的载体、发表的媒介。发轫期的网络文学仍然能在当代文学的谱系中得到一丝确认。因此看发轫期的网络文学,并没有形成清晰而统一的风格,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邢育森、慕容雪村等人,都是以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字和叙述风格在吸引读者。这也正是当代文学的精神坐标系,每个写作者都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网络文学开始变得像我们今天所谈论的网络文学的样子,则始于2002年之后,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发展期的网络文学。发展期的网络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类型: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穿越、灵异、悬疑、历史、都市、言情等等。这一阶段的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南派三叔、萧鼎、血红、天下霸唱等,与发轫期的作家相比,差异因为付费阅读的实行而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有任何理由来回归传统媒体。2003年10月,起点网正式开始运营VIP制度。网络文学付费阅读模式的开启,把网络作家变成一个职业。这一全新的运营模式,让网络写作者在网络写作中就可以养活自己。付费阅读模式也成了网络小说越写越长的诱因,数百万字容量已经是网络小说的基本长度。 从发展期的网络文学开始,网络作家已经和互联网融为一体,他们的作品完全为网络为生,离开网络,这些作品去向堪忧。动辄数百万字的文本内容,对传统媒体的承载能力、读者的阅读耐心都是考验甚至是负担。付费阅读模式的开启,还带来另一个问题,为拉拢和留住读者而做愉悦读者的情节架构,让故事朝着读者的意愿发展,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写作者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都会受到干扰,或者,在读者、资本的裹挟下,网络作家交出的究竟是作品还是产品? 但在当代文学的版图上,网络文学肯定已经插上了自己的旗帜,但这一股力量,源头却似曾相识。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里讲: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然而就并不进化么?那也不然,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文艺,文艺之一的小说,自然也如此。例如虽至今日,而许多作品里面,唐宋的,甚而至于原始人民的思想手段的糟粕都还在。“反复”和“羼杂”,正是网络文学的现状。 网络文学一出现便与新的文字载体、新的传播媒介以及新兴的产业链相结合,连它的命名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方式,以文字载体和传播媒介来标识,这些崭新的力量却并未让它产生新的审美规范和形式。“新瓶装旧酒”,算是它真实的面貌。 而所谓“旧”,是网络文学无法在新文学的谱系中确认自己。当代文学秉承和延续的是新文学的精神。而网络文学承续的,是传统文学的通俗精神。网络文学逆向跑过当代文学甚至跑过新文学的起点去接力了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精神。 中国传统通俗文学是在新兴的城市背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市民层的精神消费品。这一脉可以从唐传奇、宋话本、元明之讲史、明清之小说一路接驳到清末民初之鸳鸯蝴蝶派、现代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等。从网络文学贡献的小说类型来讲,其武侠、仙侠小说是续接现代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尤其是还珠楼主的“蜀山”仙侠武侠小说系列,甚至有网络作者专门创作了致敬还珠楼主的新“蜀山”小说;其历史言情续借鸳鸯蝴蝶派;而玄幻、奇幻、灵异小说则在明代“奉道流羽客之隆重……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的神魔小说中可以寻见身影;即便是网络文学中最有特点的穿越文,在明朝的那部《西游补》中,就已经让孙悟空在古人世界、未来世界纵横自如了。 中国现代新文学的主流位置以及它与通俗文学的对立关系,使得很多写作者特别害怕自己的作品被归入通俗文学的范围。许多网络作家甚至很排斥自己被定义为网络作家,他们给自己的定语是类型作者。雅俗对峙,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没有握手言和过。有什么关系呢,文学史上网络文学已经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