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本怎么写?——以陈荒煤致师陀信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12 文艺报 汪静茹 参加讨论
“一部优秀的电影,首先要有优秀的电影剧本”,这是陈荒煤对繁荣和发展新中国电影事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他自1952年底调北京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就一直鼓励作家投入到电影剧本的创作中,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3年2月他发表《作家要努力创作电影剧本》,号召新老作家投身电影事业;1955年3月发表《论正面人物形象的创造》,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错误倾向;1956年3月发表《为繁荣电影剧本创作而奋斗》,提倡扩大题材范围,强调按照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创作;1956年6月发表《关于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特征》,进一步具体分析电影剧本的特征。他还先后对影片《桥》《董存瑞》《老兵新传》等作示范性的电影评论,引导作家进行电影剧本的创作。 师陀是一位文学多面手,不仅能写一手漂亮的小说,还能创作多幕话剧,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曾在电影剧本方面有过尝试。解放后一段时间,师陀的关系隶属于陈荒煤主持下的中央文化部电影局上海剧本创作所。为响应号召,师陀主动下乡,到山东莒县农村去体验生活,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创作出反映农村新生活、塑造农村新人物的电影剧本。 由刘增杰编校,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师陀全集》收录了师陀创作的两部电影剧本——完成于1948年10月的《历史无情》和写于1957年的《羊场狼群》,不过都是未刊稿。根据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书信——1956年1月17日陈荒煤致师陀信,他还写过一部关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电影剧本《农村钟声》,这其实就是他根据山东莒县的农村生活所尝试创作的电影剧本,可惜几经修改,提交后仍未能通过。 从陈荒煤对该剧的批评意见看,师陀的剧本离创作所的要求还有较长一段距离。 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上下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运动,到处都是除旧革新的气象。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形式,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深入人心等特点,是新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方面,赵树理创作的《三里湾》打响了小说领域的第一枪。彼时,柳青为描写这场声势浩大的合作化运动,自愿到陕西长安县黄甫村落户,一待就是14年。电影领域在这方面却表现平平,跟不上农村飞跃前进的速度,艺术表现停留于公式化、表面化。陈荒煤接管电影工作后,动员大批作家深入到农村生活第一线,去捕捉那些能反映时代深刻变革的新人新事,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电影剧本。作为参与者之一的师陀,他不仅要克服旧作家身上的“旧习气”,还要努力去发现、适应并营造“新风气”,可见其任务之重。综观师陀1953年1月初至1954年4月底的《农村生活日记》,他多谈农业劳动,关心天气与农业生产,几乎没有涉及对农村阶级关系的描述分析。 信中,陈荒煤虽然肯定剧本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题与题材,但批评主要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为此,陈荒煤条分缕析,分甲乙丙三大点进行阐述,告诉师陀电影剧本该怎么写。 第一,明确主要矛盾。信中说:“这个剧本是抒写富农与反革命分子勾结起来破坏合作社的,由于社长对富农之失去警惕而受到损失,这是剧本的主要矛盾。”接着提出四小点批评建议,集中于对人物思想本质的认识不足,导致人物身份的模糊。陈荒煤批评师陀没有把人物的思想本质表现清楚,没有历史地看待人物的背景来源,没有明确揭示反动阶级的阴谋以及没有从阶级角度表现人物落后的一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诗和远方”如何在一起
- 下一篇:更加走心,方可“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