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沉浸式演出如何“叫好又叫座”


    近日,在四川成都安仁古镇,一场名为《今时今日安仁》的大型沉浸式演出,以新颖形式和独特题材引发广泛关注。演出被安排在4个相互打通的百年民国公馆内,通过裸眼3D、全息、多媒体影像等高科技手段,让观众在行走和体验中,了解一段属于安仁古镇的民国传奇。为了让观众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现场特别设置了民国照相馆、复古理发店、洋帽艺术展等交互展览。
    沉浸式演出的概念源自英国,主要应用于戏剧领域,是相对成熟和流行的艺术形式。它将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境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视听体验更震撼、观演互动更充分。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沉浸式演出越来越多出现在国内观众的视野内。通过充分利用原有古镇等建筑空间,探索文化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许多文化与旅游机构纷纷引进或开发沉浸式演出项目。2016年,由莎士比亚著作《麦克白》改编的英国沉浸式演出经典剧目《不眠之夜》在上海举行亚洲首演,预售期间一票难求。今年7月,同样从英国引进的《爱丽丝冒险奇遇记》,也收获了不少观众好评。
    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沉浸式演出在国内的成长仍需时日。一方面,虽然各地冠以“沉浸式演出”之名的项目不少,但口碑票房都叫好的精品不多,并且引进的多、原创的少;另一方面,不少沉浸式演出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舞台效果炫酷的多、内容动人的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沉浸式演出吸引更多观众、产生经济效益?“因循实境、因地制宜”可谓良方。首先,要充分考察演出地的实际情况。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每座建筑都承载着独特故事,在引进或原创沉浸式演出之前,需要对当地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
    不仅如此,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还要重视凸显文化特色。沉浸式演出作为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丰满的内容支撑,就会沦为空洞的“技术秀”。要重视前期内容设计,挖掘演出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讲述观众感兴趣、有特色的故事。以《今时今日安仁》为例,其能还原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代传奇,离不开安仁古镇良好的历史传承。安仁地处内陆,在民国时期富贾云集、生活时髦,被誉为“西南外滩”。对安仁历史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是这一剧目成功的基础。
    当然,如何加强与当地文旅产业对接也是创作团队必须考量的。一旦作为孤立的文化项目存在,而不能融入地方文旅产业整体规划,沉浸式演出难以形成聚合效应。借助现有的文旅产业资源,沉浸式演出可以获得更好的推广。而成功的沉浸式演出则会成为一个地区文化旅游的新IP,带动当地文旅产业集中发力、共同发展。
    把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力量,留在每位观众的记忆里;以最直接的感官联系,带人们回到一个时代、走进一个故事,感悟永恒的价值、动人的情感——我们期待出现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演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