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读钱佳楠的《不吃鸡蛋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14 文艺报 王辉城 参加讨论
上海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一千人会有一千种答案。青年作家钱佳楠在长篇小说《不吃鸡蛋的人》里通过对女孩周允爱情与成长岁月的书写,向我们呈现了上海复杂、幽微的日常与人情。 一 在小说开篇,钱佳楠写道:“在被周允称作‘家’的地方,她是无法安心入眠的。一俟夜晚,家里的那些地板和家什就像是丛林里的夜行动物那样苏醒过来,地板在膨胀,咕噜咕噜,家什里有蠢蠢欲动的生灵,周允听见橱柜里的门被它们细长的指爪推搡着,也听见它们磨牙声和私语声,还有窗外的风,夜间的风尤其凶猛,把家里的木窗框摇晃得咯吱作响,几欲碎裂。”一个逼仄、摇摇欲坠的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正是“夏天暴露了这个家的惟一特征:贫穷”。(钱佳楠,《一颗死牙》) 是的,贫穷。与生俱来的贫穷,让周允陷入由亲朋好友制造的困境。她是被胁迫与挟裹的对象,被迫在各种场合去展示自己。周允身上的“巴布豆童装”,成为父母与亲戚虚荣心的攻防阵地。随着周允的成长,交锋的阵地渐渐转移到成绩、名校、工作、收入以及择偶方面来。但凡有可比较与炫耀之处,都存在着暗流涌动的激烈交锋,如“小姑妈那个与周允同年的儿子已经很争气了,高考超常发挥,进了师大,可到底比不上被光华提前录取那么风光”,再至周允大学毕业,进了国际学校当老师,亲戚们不由得一阵幸灾乐祸,直至她成为知名青年画家,收入颇为丰厚,母亲亦随之扬眉吐气起来。在虚荣、攀比弥漫的日常生活里,“周允恨透了这帮子亲戚”。 源自于日常生活的、世俗的意见,如考名校、好工作、找个好夫婿等,贯穿着周允的成长岁月。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父辈们在竞争惨烈的社会里提炼出来的经验,具备着合理的成分。在一个庞大的、迅速的城市里,稍微不留神,就可能会被抛下。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里,周允的父辈们成为被牺牲的群体。在国企的工作,常常被人称为是“铁饭碗”,就在于它的安稳。 漫长的人生里,“铁饭碗”给人提供了恒久的安全感。安全感神话一旦被击碎,焦虑与恐慌便会迅速占据内心。他们对周允的要求,也许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本能地转移自身的焦虑与恐慌。周允便成了被期待、被寄托的对象,“周允妈对周允说,进了高中一定要争口气,考个名校,进名校才能保证毕业后挣大钱。只要你能有出息,妈这辈子再苦再累都值得”。为了应付莽莽的未来,周允几乎拼尽全力,如高中时因学习压力过大而掉发,找工作时拖着强烈痛经的身体去面试。周允像是打游戏一样,一关关地通关,实现了世俗的成功,成为了父母口中和亲朋眼中的神话。 周允是伊菲革涅亚,是神话中的英雄。但凡英雄,有神采飞扬的一面,也有幽微晦暗的一面。随着父母不断地“口述”,周允被迫展现自己神采飞扬的一面,免不了被亲戚们所钦羡与妒恨。所以,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所有人都是旁观者,注视着她负重前行。一旦她有所不满,结果免不了是“既然她不对,她就要经受改造”,以符合神话的要求。 “改造”是个政治意味异常强烈的词汇,一眼望过去,就能让人联想到监狱与暴力手段。周允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与做法,被嘈杂与喋喋不休的生活意见所遮盖。在芝表姐劝她嫁给优质男人赵丰嘉时,意见更是铺排而来,几乎不允许周允反驳,最后只能以沉默或哂笑来反抗。 余华在小说《活着》里写大跃进,“他们说”排山倒海而来,仿佛在福贵耳边架了个扩音喇叭,气势甚是骇人,不容一丝反驳。在高亢的声音中,处于沉默者位置上的福贵,命运只能是“他们说”。周允所面对的声音,自然不会像《活着》那么高亢与强硬,而是以“爱”的名义出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琐碎而绵长。终于,周允被改造成一个“不吃鸡蛋的人”,一个“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是假的人”。 终于,周允被囚禁了,灵魂被高压的现实拘进逼仄、局促的牢笼,几乎无法喘息。 二 显然,周允是不接受虚假的生活的。对于自己成为一个“不吃鸡蛋的人”,她心中始终充满疑虑与不安。可她要对虚伪的生活说不,并不容易,因为现实如高墙铁壁,坚不可破。周允想要反抗它,必须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因而,钱佳楠在文本上引入了神话。 神话是窥探文本秘密的窗口。在《不吃鸡蛋的人》中,钱佳楠除了改造了伊菲革涅亚献祭的故事,还制造了一个浪漫的神话:周允与魏叔昂的爱情。 与日常生活相比,爱情本身就是一出神话。构成日常生活的元素,无非是吃喝住行以及琐碎的一切。重复是日常生活的特性,我们日复一日走着同一条道路去上班,每天都在惦记着晚饭吃什么,周末带孩子去哪里玩。这些琐碎的焦虑,覆盖着我们日常的方方面面,迫使我们接受更为恒定与安稳的生活。我们重复着一切熟知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觉得人生的安全和可控。 爱情就像是火,就像是风,为激情所左右,浪漫处极其浪漫,残酷时极其残酷,忽起忽落,飘忽不定。就爱情主体而论,则是两个人从相遇、相知直至相互依赖的磨合过程。嫉妒、忌恨、背叛、猜忌、患得患失、甜蜜、欢喜等大起大落的情绪对日常生活构成威胁与破坏。爱情的危险就在于此,它能摧毁已经建立的、稳定的一切,让人的命运滑向未知。所以,爱情本身所具备的冒险精神,常常被人们用来对抗日常的乏味。 周允与魏叔昂的爱情,肇始于学生时代。一天高压的学习结束了,魏叔昂会给周允发短信,两人互道晚安。这是少年男女微小而又郑重的幸福。魏叔昂的出现,让周允确认了什么是理想爱情与婚姻,“他的父母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到现在两夫妻出门去逛马路,还要手拉手,也不害臊。”父母的婚姻是一个反面案例,“能有一天不吵架就阿弥陀佛了”,相互倾轧的日式生活,让周允始终对功利性的恋爱与婚姻充满警惕与排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充盈智性的诗意想象——海飞的“乡村叙事”读记
- 下一篇:聚焦城市人生 关注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