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刘俐李唐志强:论当代汉语四阶连续体*


    一. 和而不同的当代汉语四阶连续体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汉民族的通语与方言相互依存、和而不同地共存于历代社会。当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也如此,但略有不同。世界“大同”的一体化文明进程加速了汉语共同语与方言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语言生态。在共同语与方言之间出现两种中间样态: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地方普通话,即带有方言特点的共同语;不那么正宗的方言——趋普方言,即带有普通话元素的异化方言。这四种样态“和而不同”但彼此相连,形成一个连续体:
    
    从语言系属和语言系统的纯度看,地方普通话是普通话的下阶,趋普方言是方言的下阶。地方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共时变体,趋普方言是方言的微历时演化,可用“四阶连续体”指称这四种语言系属相关、演化路径互衔的当代汉语连续体。从流通域看,四阶体的域宽不同,从宽到窄成梯度分布:普通话>地方普通话>趋普方言>方言。
    从使用人数看,大致两端小中间大:普通话<地方普通话,趋普方言>方言。
    从语言接触视角看,两种中间样态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地方普通话是以普通话为目标语的异化共同语,趋普方言是因普通话的优势作用而出现的异化方言。四阶体发展的大势路径:方言→趋普方言→地方普通话→普通话。方言向普通话靠拢是主流。当然,此路径会有反向,但系支流;同时还有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方言固守、强化或增生与普通话相异的特点,但系旁流;都改变不了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大势。在这一演化路径中,两端与两中间体之间的“异化”是四阶体的衔接点,即语言结构演化的节点,这是语言研究的焦点。本文从个案切入,讨论其间的语音变异。
    二. 地方普通话的自源性变异与异源性变异:以苏州铁路窗口话为例
    苏州铁路窗口话是一种苏州地方普通话(简称苏铁普),它以普通话为底本语,吸收苏州话的某些成分而形成。根据专项调查①,苏铁普有4个等级,对应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甲、二乙、三甲、三乙。苏铁普音系有10个特点,其中4个是音系地位高、音系作用大的典型特点(依据结构地位、音位价值、分布范围认定):Ⅰ.鼻韵尾合一:普通话以ə、i为韵腹的-ŋ、-n两韵尾苏铁普合为-ɳ;Ⅱ.平翘舌不分:普通话的tʂ tʂʰ ʂ苏铁普有时是ts tsʰ s;Ⅲ.上声不曲:普通话上声214苏铁普为213、224、21;Ⅳ.中古入声字有喉塞尾。
    
    苏铁普4个等级所拥有的典型特点数量随等级的降低而递增:二甲<二乙<三甲<三乙,与普通话的差异也随等级的降低而递增:二甲<二乙<三甲<三乙。
    这4个典型特点分别经由异源性变异(Ⅰ、Ⅱ、Ⅳ)与自源性变异(Ⅲ)而生成。
    异源性变异:因异方言参与而引发。苏铁普使用者多为普通话(目标方言)与苏州话(母方言)双方言人,两种语码频繁转换,两音系频繁碰撞,必然发生变异。苏铁普的异源性变异有结构互协(Ⅰ、Ⅱ)和母语侵染(Ⅳ)。结构系统中的不平衡不对称单位因缺少对称成分的牵制而成为结构互协变异点,结构体中的弱项也是易变点。韵尾鼻音既是音系中的不对称单位,又是音节结构中的弱项,因此,当北京、苏州两音系在苏铁普高频接触时,即生变异。苏铁普并合后的韵尾非[-n]非[-ŋ],而是二者中间的[-ɳ],是互协、中和的结果。
    典型特点Ⅳ“有喉塞尾”是母方言苏州话侵染的结果。
    自源性变异:典型特点Ⅲ“上声不曲”是苏铁普习得普通话调类后的系统内自源性变异。
    经异源性变异和自源性变异,苏铁普改造了普通话音系,成为普通话的地方变体。
    三. 趋普方言的蚕食性变异与虹吸式变异:以南京话为例
    今70岁以下南京人的方言与赵元任的《南京音系》(1929)颇有距离,南京人自称“南普”,即趋普方言。本节以《南京音系》的10个特点为基准,设参量“变异度”,用数据考量1961、1980、1995、2010等四时段的变异进程。每时段每一特点的变异赋值0-1:0为无变异,1为完成变异;0-1间的小数标记未完成的变异进度,其分值由方言内部分派的数目及方言特点的变异程度合成。10个语音特点的变异总和为该时段的变异度,其数值在1-10之间。变异值越大标记变异程度越高。经归纳、描写、分析、赋值、统计,南京方言在1961、1980、1995、2010四时段的变异度分别为1.78、3.91、5.18、6.62。
    趋普方言与普通话非同类,其变异方式不同于与普通话同类的地方普通话。普通话是趋普变异的定向标,但不直接参与变异,趋普方言在普通话引力作用下发生两种自源性变异。
    蚕食性变异。自1961至2010,南京方音10个特点的变异数量与程度呈蚕食性推进:由前期(1961、1980)5个特点变异推至8个(1995)、9个(2010),发生变异的人群由青年、中年到老年,逐年推进、逐代承传,南京方音特点到2010时段已磨蚀6成多。
    虹吸式变异。以1961年为界,后一时段的变异速率激增,是虹吸式强力变异所致。
    1929-1961的32年间南京方音变异值为1.78,年均增加0.056;1961-2010的49年间增加了4.84,年均增加0.099;后一时段的年均变异增幅是前一时段的1.77倍。变异的推进、加重与推普时间、推普力度成正比:[1961:1.78/推普6年],[1980:3.91/25年],[1995:5.18/40年],[2010:6.62/55年]。普通话在趋普变异中的定向与引力作用显而易见。定向与引力是虹吸现象的典型特征。南京话1.77倍的年均变异增幅涨势是虹吸式强力变异的结果。
    词汇的趋普情势更甚。笔者2014年调查了南京方言5497词,纯粹南京方言词仅20%,另80%都是用南京方音说出的普通话词汇。
    在与普通话的高频接触中,南京老方言以普通话为定向标,经蚕食性变异与虹吸式变异,形成当代通行的南京新方言。
    当代汉语四阶连续体和而不同地共存于当下中国社会。地方普通话是以普通话为目标语的异化共同语,趋普方言是因普通话的优势作用而出现的异化方言。在普通话与方言的高频接触中,经异源性变异(结构互协、母语浸染)和自源性变异,标准普通话音系被改造,形成地方普通话。在方言与普通话的高频接触中,经蚕食性变异与虹吸式变异,方言本体音系被改造,形成新的趋普方言音系。
    注释
    * 本文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有声基础语料库建设”(12&ZD177)资助。
    ①原铁道部科技司课题“铁路窗口用语与方言的交互影响”(1996-2000)。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17年第6期
    
    刘俐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汉语方言,研究过新疆汉语方言、江苏省境内汉语方言、境外东干语,以及汉语声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近十多年致力于“实验方言学”建设。出版著作10部(独著合著各半),发表论文60多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唐志强
    男,1989年出生,安徽当涂人,201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刘俐李教授,研究方向为方言学、实验语音学。现为安徽大学文学院讲师。2013年至今在《语文研究》《语言学论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实验语言学》等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