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章宜华教授谈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编研工作


    4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泽祥研究员等一行三人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进行调研,并围绕《现代汉语词典》(学习版)的编研工作与章宜华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访谈过程之中,章宜华教授详细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相关成果,深刻论述了学习型词典和双语词典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工作的重点难点等诸多学术问题,并专门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学习版)的编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意见和建议。
    
        下面以问答形式择要摘录部分访谈内容。
    问:章教授,您作为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学习词典尤其是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发展现状?
    答:“学习词典”是20世纪上半叶为海外英语教学而编纂的词典,译自英语的“learner’s dictionary”,即面向非母语学习者的专门性语文词典。为母语学习者编纂的辞书则称为“school dictionary”或“students’ dictionary”(学生词典)。英国的学习词典很发达,以牛津词典和朗文词典为代表的英语词典几乎占领了我国英语学习词典的整个市场。
    汉语学习词典,早期习惯称为“对外汉语词典”,起源于19世纪初期马礼逊的《华英字典》。在汉英词典编写方面,《华英字典》的开创性工作为后人设计和编纂汉英、英汉等双语词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自《华英字典》之后,直到20世纪初,在这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外国人为学习和使用汉语而编写的词典有20多部。这说明汉英词典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用户需求驱动的。 
    国内为外国人学汉语编纂的词典直到1976年才出现,即原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汉英小词典》和《汉法小词典》。自此之后,对外汉语词典由慢到快迅速发展,据我统计到的有79种之多,其中有通用的,也有专门的,还有图解的,绝大多数是汉语单语词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之后国内再也没有推出过影响较大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究其原因,大概是用户的接受度比较低,市场销售不好。我们在来自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出版的汉语词典在留学生中的拥有量非常低,只占6.8%,换句话说,93.2%的外国留学生不购买国内出版的汉语学习词典,甚至还有40.2%的留学生不知道这些词典的存在。
        问:章教授,您作为词典学理论研究和词典编纂领域的资深专家,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编纂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概括地讲,重点是要满足用户汉语学习的实际需求,难点就在于如何满足用户汉语学习的实际需求。下面我想结合当前对外汉语词典的问题和用户视角研编词典的实际来谈谈这个问题。
    1)词典编纂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但影响词典体例设计和释义方式的核心因素只有两个:一是确定词典的用户对象、了解用户的需求;二是词典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一部学习词典能在多大程度上为用户所接受,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美国词典学家Barnhart(1962)说过,市场上的词典是否成功,取决于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解答词典购买者的问题。
    2)为非母语用户编写的“外向型”词典和为母语用户编写的“内向型”词典应该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那种“内向型”与“外向型”相结合的词典,或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蓝本编写的对外汉语词典很可能会失去外向型词典的特色,难以满足非母语者学习汉语的实际需求。调查表明,外向型词典与内向型词典雷同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学者对此有共同看法,正如陆俭明教授(2006)所说,这些词典“基本上都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删减本,没有真正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来考虑编写,包括收字、收词、释义、举例等”。
    3)要认识到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与内向型词典存在根本差异,编纂出能够满足非母语者学习需求的词典,就需要研究他们把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和中介语偏误的原因、特点等,避免凭编者的主观臆断提供词典信息。这又需要通过用户调查和中介语语料库来研究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及其母语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隐喻系统在二语学习中的促进和干扰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编纂出与《现代汉语词典》不一样的外向型学习词典来。
    问: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正在筹备编纂面向非母语者的《现代汉语词典》(学习版),您作为辞书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的委员,能否谈谈您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答: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国辞书界的大事、好事,这个“国家队”的发展壮大必将对中国辞书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对外汉语词典的发展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至今还没有哪一部对外汉语词典能够得到二语学习者的广泛认可。在此条件下,语言研究所发挥自身在辞书编纂研究等领域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组建专门的科研团队来研究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问题,并积极谋划编纂《现代汉语词典》(学习版)。我觉得这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关于建议有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国家语言政策,结合国家“走出去”战略以及文化传播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语言服务需求,制定词典编写的宏观规划。
    2)词典编纂体例和释义的创新首先是理论的创新,对外汉语词典编纂的“困境”要从理论上找到突破口,如认知词典学、二语习得、语言教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等。
    3)要有专用的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平台、汉语学习者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库的支撑,这些现代技术是编好词典的最基本保证。
    最后还请注意未来词典发展的趋势,如:词典编写范畴化、词典释义模板化、语言处理形式化、大型词典综合化、综合词典网络化、常用词典芯片化、词典载体多元化、信息表述多媒体化、词典查询智能化、信息显示定制化、人机交流互动化等。

    学者介绍 


    
        章宜华,语言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一国家级研究所从事十多年的翻译和情报研究工作,任情报研究室主任。1997年开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该校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兼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心(国家文科基地)副主任、词典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词典学、翻译学和二语习得。
    学术兼职有: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辞书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语言文字编委兼分支主编、《澳门语言学刊》和《辞书研究》编委、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 
    学术和教学成果:自98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重大横向合作项目4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界》、《外国语》和《世界汉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译)著12部、主编词典10余部(其中5部专著和词典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获得国家辞书奖(政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专著《当代词典学》获全国高校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语义•认知•释义》获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承担“认知语义学、词典学、语义学与词典释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与双语词典研究”等研究生课程。已培养65名硕士生和16名博士研究生,其中7人次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等省级奖励、4人获国家奖学金、26人次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研究生的奖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