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日,全国各地举行了40多场马拉松赛,累计超26万人次站上赛道。这一惊人数字,让不少“跑友”笑称,如今的马拉松现象之热,堪称进入“春运时代”。大众对跑步文化的热捧,也催生了一批“跑步书”集中涌现,包括 《人人都可以马拉松》 《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马拉松人》 《素食,跑步,修行》等。但有书评人指出,图书市场上跑步题材书籍数量激增的同时,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同质化倾向;有的打着运动健身的幌子,兜售的却是味同嚼蜡的“心灵鸡汤”。 出版商对马拉松热点的捕捉可以理解,但高度雷同的书名与文案策划,却让人哭笑不得。比如 《爱上跑步的6周》 《爱上跑步的13周》 等书名,让不少网友捶胸直呼:“谁能告诉我爱上跑步究竟要用几周?”面对 《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 《我55岁决定开始跑马拉松》 的“巧合”,有评论忍不住调侃“55岁真是一个神奇的跑步年龄,青春期再发育吗?”而满眼 《你可以跑得更快》《你也可以跑得更快》 《你也可以跑完马拉松》,令人不禁嘟囔:“又不是天天去比赛,我就慢悠悠放松跑一跑行不行”…… 梳理当下热销的跑步类图书不难发现,除了一些强调训练技巧、传授跑步经验的指南式出版物以外,有的跑步书则借着大众对健康身心的渴求,大谈特谈各种试图消除焦虑的“励志金句”。“我不敢说跑步可以起死回生,但它可以修饰人性的毛边,把你心灵的褶皱熨得平平贴贴”“不是因为我爱跑步,就宣扬跑步的光芒,只是因为我曾经那么的烦恼多愁,却又患得患失,当历经跑步的百转千回,我的灵魂渐渐回归……”类似的表达在不少书中层出不穷,让人恍惚陡生一种错觉:跑步能解百忧?会跑的人就能一步直达人生赢家? 的确,运动让人对身体的潜能有了重新再认识,但这种感悟并不是流于表面的“兑水励志”。读者渴求看到更鲜活生动的跑步故事,这就难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常年盘踞书店热销榜单。作为资深跑步发烧友,村上的足迹遍布夏威夷的考爱岛、马萨诸塞的剑桥、村上市的铁人三项赛、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等全球各地,他看起来不是在写作,就是在奔跑。但村上并没有一味“美化”跑步之于人生的惊艳蜕变,而是诚实而不失诙谐地书写跑步途中所见所闻,甚至不惮于“自曝”一些跑错赛道、与当地人交往的尴尬等,妙趣横生的“自黑”本领道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读者似乎更买账些。 比起温情款款的激励,有些跑步书一味鼓吹跑步的“神奇功效”,这让人心生疑问:跑步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吗? 也有专业书籍用数据提醒“跑友”:“每个人都能跑步,马拉松不是极限运动,但对马拉松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在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下,才开始踏上马拉松的赛道。” 这个周末,2018年上海国际半程马拉松就要开跑。跑者们突破极限全力竞技的同时,也将畅享一路奔跑的过程体验。正如纽约马拉松创始人弗雷德·勒波所说,马拉松是一项有魅力的运动,它包含了一切———戏剧成分,竞争,友情,英雄主义。或许这能给出版商带来一些启示,有关跑步的书,可以书写拓展的其实有很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