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金声玉振 礼乐兴邦


    
    曾侯乙墓十弦琴
    
    曾侯乙甬钟
    中国礼乐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我国乃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治国经验与教训亦最丰富。然而,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却经历过数次严重的打击甚至中断。据史料记载:周代创设大司乐的官职,用礼乐教育国子。 《礼记》云: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周王朝用礼乐教育培养出圣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烧《乐经》 。汉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知。东汉中平六年董卓之乱,朝廷淫乐兴盛、莺歌燕舞,诸侯谋反,董卓为振兴士气撤销大司乐、解散乐府。时隔三十一年,曹丕登基,欲恢复礼乐,重修孔庙,却为时已晚。自此,四个半八度的双音编钟销声匿迹,三个八度的编磬也缘断世人,琴瑟已成虚器,乐器制作技艺也已失传。
    唐以来,大批的文人墨客,仅凭点滴的文字资料,极尽猜测、推演,皆不尽如人意。为此,古琴进入了漫长的低迷时代,从而以“金声玉振,琴瑟和鸣”为代表的中华国乐艺术也进入了长期的休眠期。
    历代君主都希望他统治的王朝,能万年永保,亦知“礼乐治国”的重要性。古代礼乐文明中王者登基后首要任务之一则是“定律” 。礼乐失传后,乐器的声学原理一直无人解码,所期望的“铸钟定律”均付之东流。随着异国乐器的引入,笛、唢呐、琵琶、扬琴、二胡、箜篌等进入乐府,渐渐替换了礼乐器,世人也竞相追逐热闹的外来音乐。
    刘长卿、白居易等文人都曾悲叹惋惜:“古调虽自爱,今人都不弹。 ”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公元1936年查阜西先生进行全国性的普查,唯有226人弹古琴,二胡传入中原400年,却有百万人在拉,钢琴传入中国百年,竟有千万人在弹。
    中国乐器有八音之说:金、石、丝、竹、匏、革、木、土。音色皆浑厚、圆润、通透,演奏乐曲雄浑威严。现在的民族乐团,多用民间乐器以及西方乐器替代填补,由于东、西方乐器音色极不和谐,频率的宽泛度、通透度和声波的穿透力都存在着严重缺憾,以及地域性音乐文化狭隘性,导致音色杂乱,旋律频率宽度窄,穿透力弱,同时缺乏创作题材和引导思维,不适宜“礼乐和雅乐”等传统音乐大型演奏。尤其在一些重大场合,完全由西方乐器演奏,浓郁的西洋之风对民族尊严亦有一定冲击。作为曾经的礼乐大国国民,胸口始终像蒙上一层淡淡的阴霾。
    虽然我国创办了很多音乐教育学院和乐器研究机构,但始终未能研制出一件成功的国乐之器,韩国、日本也是如此。为何人们对乐之器都束手无策?难道中国流传多年的传统礼乐,就将这样逐渐消亡吗?一个有远见的国家,最重要的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乐器研究的成功,非但可以振兴东方音乐文化艺术,还可以参考礼乐兴邦的教育方法,结合当代的教育内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长期而扎实的基础。如果能圆其梦,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继承传统礼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北宋张载曾言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为万世开太平”这一美好愿景,与我们常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跨越时空的相似之处。不过如果单从我关注的传统礼乐乐器的角度来看,前半句更值得探讨:若把中国传统的礼乐作为一种“往圣之绝学” ,那在当今社会,礼乐是否还需要得到继承?又该如何继承?
    首先,我认为“为往圣继绝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中国的礼乐文化源远流长,算得上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研究中国音乐历史之际得知“并非古乐,即谓雅乐” 。上古将其严格分为:礼乐、雅乐、俗乐、淫乐。“礼乐”结合了诗的教化内容、礼的纲纪制度,是用音乐表现出来一种伦理道德教育的仁德之音,用“乐德、乐语、乐舞”教育国子,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雅乐”用于登基、祭祀天地、祖宗、功臣和迎宾、朝会、宴会等大型国事时的正统音乐。“俗乐”是民间婚丧喜事、节庆、戏曲、堂会、杂技体现民俗民风的音乐艺术。“淫乐”善用萎靡的旋律,富有感官的刺激性,内容上只重感情的宣泄,寻欢作乐之音,而不蕴涵道德礼义。
    礼乐文化不同的侧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历史的发展轨迹,这一点,无论对于我们研究历史,还是聚焦当下,都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举例来说,礼乐和淫乐,同样是乐,产生的后果却是决然不同的。3000多年前,纣王荒淫无度,“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 “礼乐兴邦,淫乐亡国” 。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周公制定周礼,开创礼乐教育,至今仍是人类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之一,而周王朝长治久安近八百年,成就了史上最久远的朝代。这个例子能从一定程度上印证礼乐教育的必要性。
    继承和发展传统礼乐文化,可以在“礼乐之器”方面多做一些探索。笔者曾尝试研制双音编钟磬、千禧年的“中华和钟” “中华和磬”等。另外古代还有七弦琴、五弦琴、十弦琴、十五弦琴、二十弦琴,尤其二十弦琴告诉我们,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使用的乐器音域已经宽达七个八度,与今天的西方钢琴相仿。另外,礼乐之器的复兴,科技要先行,光靠个别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乐器涉及到多项学科,包括:人体工程学、震动学、声波量子力学、声学、材料学、结构力学、弦率计算等,所以研究一件先进的乐器,除了请演奏家和斫琴师来研究,更应请科研人员一起来合作研究。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礼乐之邦”的美誉。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礼乐也是治国的最高境界。我们平时常说音律,实则这“律”有规范和谐之意,音律不仅仅是音乐的“律”制,更是人心的认知和诚服以及自我道德规范。“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可以使人心悦诚服于礼法。“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再细致的赏罚制度也无法严丝合缝,但如果用礼乐教化人心,则会增加人的自我约束力,法的管理才会更加高效。“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当乐动人心时,对于道义内涵会有更深领悟,更能让人融会贯通并且自律。这对于建设新时代和谐社会,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