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戏曲关注度日益提升的今天,你是否想知道宝岛戏曲发展是何景象?两岸同文同种,戏曲在台湾的流播又循着怎样的路径?从“百戏之母”昆曲到京剧与豫剧,从经典传承到推广创新,本报今起推出“台湾戏曲访谈录”系列报道,带读者一窥台湾戏苑的姹紫嫣红—— 昆曲艺树在台开枝散叶不容易(台湾戏曲访谈录①) 图为台湾戏曲学院演员在表演昆曲。 王 颂摄 “蓬瀛曲集”清唱会现场。曲会活动自创立以来未曾间断,如今已连办2000多期。 本报记者 张 盼摄 说起台湾昆曲的传承发展,你会想到什么?身为昆曲爱好者,记者对于大陆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的经典评点再熟悉不过:“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说话间犹是上世纪90年代。一甲子分隔相望,二十载光阴流转,台湾昆曲曾走过怎样的路,如今蔡氏之言是否同样适用? 记者在台数月间,一路参加当地曲社(指曲友组织,曲友间聚会称“曲会”)活动,观看业余剧团演出,并与曲友(指专注于昆曲清唱者)、昆曲研究者、专业演员等长谈。在结束驻台时,欣闻台湾“中央大学”即将成立全台首座昆曲博物馆,并于今年5月开幕时举办昆曲艺术节。想到台湾昆曲传习者口中的“不绝如缕”“自求多福”,不觉慨然。在被认为“没有任何昆曲资源”的地方,昆曲同好们筚路蓝缕,使昆腔一脉如涓涓细流,在宝岛绵延不息。 昆曲传习计划是关键节点 昆曲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1949年前台湾几乎不见流传。台北“同期曲会”出现于1949年9月,开宝岛曲社之先河;“蓬瀛曲集”随后成立,台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蒋复璁及世新大学创办人成舍我都是曲友。在“蓬瀛曲集”举办的年度公演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严家淦夫妇、“中研院”院士李方桂夫妇也曾现身捧场。 1987年台湾解严,台湾首个业余昆剧团“水磨曲集”成立,两岸文化交流也迎来转机。1990年,台湾资深曲友贾馨园发起“昆曲之旅”,前往上海欣赏昆曲演出。大家对上海昆剧团的表演“大为惊艳”,回台便全力推动“昆曲传习计划”。 如今在台昆曲演员、现为职业京剧团“国光”演员的温宇航对记者说:“昆曲传习计划非常重要,是台湾昆曲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对昆曲在台湾开枝散叶意义重大。”在当局经费的支持下,传习计划从1991年至2000年共办了6届,平均每届招收上百人,以学生和中青年居多,后成为昆曲演出的基本观众。其后增设的“昆曲业余剧团与师资培养小组”,培养出的学员更成为如今昆曲传承的中坚力量。 为何说“最好的观众在台湾” 相较于台湾昆曲传承的稳步前行,大陆昆曲在上世纪80年代后受流行文化冲击处于颓势,相关剧团面临被裁撤、整并、企业化的命运。1992年起,在台湾学术界主导下,上海昆剧团开启大陆职业昆剧团来台演出大幕。“来到台湾后,发现这边的艺术环境比较好,观众对昆曲的欣赏能力非常高。”温宇航说,台湾观众的热情度、年轻程度、观众人数,当年北京的情况没法与之相比。 面对热情又专业的台湾观众,蔡正仁便有了开篇的感慨,并深得大陆昆曲界认同。此后大陆六大昆剧团轮番来台演出,几乎年年不辍。剧团也纷纷使出看家本领,“都把压箱底的好戏拿到台湾来演,出出是经典”。在温宇航看来,因为看到的都是精华,当时任何地方的观众都不如台湾观众懂行。 随着2001年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大陆对于昆曲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2004年白先勇主持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更带动昆曲风潮,吸引众多大陆年轻人走进剧场。“如今昆曲在大陆的盛况如同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相比之下台湾昆剧市场的重要性已不如以往。”曾为“昆曲传习计划”学员的林宜贞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观察。 全台专业昆曲演员仅1人 大陆职业昆剧团如今有8个,台湾在此项上数量却是零。昆曲展演主要依靠业余剧团的力量,或是临时借调职业京剧演员演出昆曲,或是由曲友上台表演。 “全台湾只有我一个专业昆曲演员。”温宇航说,昆曲传习计划招收了一些京剧演员,但最终目标不是让京剧演员借昆曲学习精进技艺,而是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昆曲,在台湾成立具有专业水准的昆剧团,但这个计划近几年却已基本停摆。让民间剧团头疼的资金问题固然在,京剧演员“不务正业”唱昆曲也难协调。而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剧种相异,唱法有别,在缺少昆曲科班的台湾,不得已训练借调京剧演员唱昆曲,也让昆曲失掉了原味。“台湾昆曲的风格就是没风格,今天从上海昆剧团、明天从南京、苏州请来老师,你教一出他教一出,风格没法统一。”温宇航说。 “现在昆曲演出的数量、社会上的影响力,在台湾逐渐下降。传习计划专业京剧演员那批人,年纪也慢慢变大,快不占据舞台中央了。青年一代的演员几乎没有受到很好的昆曲训练,大陆昆曲前辈们考虑身体状况等因素,再想过来教也越来越难。”温宇航补充道,从整体氛围上来说,在社会上渐渐没有话语权了。 问题症结在台湾意识形态 林宜贞如今是台湾大学昆曲社指导老师,她介绍道,台湾高校昆曲社团现在仅存三四个,较之高峰期的7个少了许多,每个社团人数也比较有限。 “台北大稻埕戏苑经营传统戏曲,已经累积了一定的观众群,有了戏他们就会来看。卖不卖票的都有,是传统戏曲演出的大本营。”林宜贞笑说,进场的观众总比预想的多一些。记者曾巧遇台北昆剧团的公演,发现上座率约有2/3,前几排还坐有明显像是游客的外国人。 水磨曲集昆剧团负责人陈彬对记者说,因为是业余团,有些年轻团员还要顾自己的工作。剧团演出卖不出钱,就去申请经费补助,不够就自己贴钱。有人说,“玩票就是玩钞票”。去文化局申请补助,对方会问你“演出效益”如何,但有些东西不能量化,又是很主观的。温宇航说,现在主要症结在台湾的意识形态,有识之士还是在不断呼吁,争取更多支持,但是非常无力。台湾已经需要有第二次传习计划了,否则之前那些东西很难被保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