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追思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 一生为舞业 赤心育人才 1980年,贾作光(左一)等舞蹈家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助兴演出后合影 贾作光与斯琴塔日哈表演《鄂尔多斯》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 1月13日,一曲深情悠远的《鸿雁》从中国文艺家之家四楼报告厅传出,那是数百人为表达哀思而吟唱。歌声伴着泪水,夹杂着哽咽,更寄托着祝福,这是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雁鸣长空积厚流光——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追思会”的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和冯双白、吕艺生、罗斌、刘敏、万丽君、明文军、郭磊、罗江华、欧建平、赵铁春、包银山、潘志涛、王永刚等,与贾作光的家属及其生前好友、学生等集聚这里,深切缅怀这位广受人民爱戴的舞蹈艺术家,表达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怀念。 巅峰树艺,典范为人 上世纪40年代的《牧马舞》 ,50年代的《鄂尔多斯》 , 60年代的《嘎巴》 , 70年代的《彩虹》 , 80年代的《海浪》 ……40年间,每个时代都有贾老长演不衰的代表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来自人民、为人民而舞、被人民喜爱。人们奉他为“舞神” ,人们敬之为“人民艺术家” 。 “巅峰树艺,典范为人”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如是表达崇敬之情。“贾老是一条艺术道路的代表、一面旗帜,这条道路就是我们相不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巨大的时代力量?相不相信我们的民族民间舞可以创作出时代的经典作品?贾老师在这条道路上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答案。 ”冯双白深沉感叹,在“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批判和反思背景下,中国要寻找新的现代意义的文化,但其究竟能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百多年来一直有争议。“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讨论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新舞蹈艺术观念的大思潮中,否定声音同样存在,但贾老从未动摇和犹豫过用创作实践和理论来推动民族艺术道路,并创作出那么多经典,所以他是巅峰树艺。 ”之所以能巅峰树艺,在冯双白看来,本质上源于贾老与人民亲密无间,和一颗赤子之心。贾老在巅峰树艺的同时,更典范为人,以德艺双馨为艺术家们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终身舞业为己任,以德育才当栋梁。 ”借用贾老这句自许之语,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表达了沉痛哀悼和深深的敬意。他表示,舞蹈界素来尊称贾作光先生为贾老师,的确,他是许多舞蹈人的老师,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老师,贾老师对艺术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如何从艺,如何习舞,如何对待创作,如何对待艺术,如何做人,如何律己。贾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和影响,为人民所崇敬和尊重,不仅因为他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成就,还在于他为人民所称道的人格魅力。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我是跳着贾老师的《鄂尔多斯》长大的,从学生一直跳到老师。我本不知舞蹈是什么,贾老师教导我们,舞蹈不仅仅是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你当老师教舞蹈,舞蹈是文化,他让我们从舞蹈中得到自尊、自爱、自信。 ”著名舞蹈艺术家潘志涛泣不成声地表达对先生离去的不舍。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万丽君表示,连日来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许多专家不约而同追忆了贾作光为中国舞蹈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作出的重要贡献。作为新中国舞蹈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贾作光对舞蹈教育助力人的全面发展、舞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特殊重视令他们尤为感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贾作光和众多教育家、艺术家一起通过各种努力力促美育写进教育方针。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第一个十年规划期间,贾作光深入山东、浙江等多地督导检查,为推动艺术教育普及倾注了无数心血。同时,在美育实践活动中也总能看到他不辞辛劳的身影,“在此过程中,他始终把握普及舞蹈教育的方向,即不是强调技术、技能,一定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这样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引领,带动了学校艺术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 ” “贾老的即兴创作激发等理论,给北京舞蹈学院的编导学科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他是北京舞蹈学院创建的元老之一,也是这个学科的创始人。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回忆,每次我见到贾老时,他最关心两件事,“除了要教会学生技能,一定要教会他们其他素养! ” “要做舞蹈人,别做‘无脑人’ ” 。“他强调艺术创作一定要扎根人民,也是针对人才培养来说的,即编导不能只是编动作,要去看民间是怎么跳的,编出来的东西人民是不是喜欢,这些都让学校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中受益无穷。 ” 立足民族,心系世界 “曾几何时,中国现代舞蹈艺术的历史刚刚揭幕,一个名叫贾作光的年轻人在中国新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先生的指引下,一头扎进内蒙古大草原,一待就是30年。与牛马为伴,与牧民欢歌,他将对草原人民的情化作对蒙古族舞蹈的爱,镂写出‘草原舞王’的恢弘,更将‘为人民而舞’的信念深深嵌入自己的艺术人生,终成为一代舞蹈大师。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话语低沉,眼眶湿润。 30年扎根草原,将牧民鲜活的生活样态提炼成优美的舞蹈语言,并让只有“跳”而没有“跳舞”的蒙古族语汇中增添了“舞蹈”这一词汇—— “布吉格” 。这位“草原之子”被蒙古族牧民亲切唤作“玛内贾作光” ——我们的贾作光!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包银山表示,“贾老师是中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奠基人,更是内蒙古民族舞蹈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开拓者。前年我们评选、复排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最优秀的舞蹈作品,其中1 / 4左右是贾老师的作品。改革开放后由一批中青年舞蹈家编创的优秀作品也都无不体现着贾老师艺术追求和他为蒙古族舞蹈奠定的风格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内蒙古的当代舞蹈史就是贾老师的创作史。 ”包银山表示,“最让人感动和崇敬的是贾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草原情怀以及对内蒙古当代文艺发展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他是我们草原的贾作光! ” 一边将舞蹈创作扎根民族土壤的最深处,一边将艺术的触角伸向世界艺术的最前端,立足民族同时敞开怀抱,这便是可敬的贾老。“没有这位舞蹈大师就没有中国国际标准舞这30年的繁荣进步。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刚以一个舞种的繁兴深深感念贾作光的贡献。“当年是贾老师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坚持把国际舞引入中国,之后在困难面前一次次挺身而出,坚持把这一外来舞种融入舞界主流和中国社会。他说‘百姓喜欢,我为什么不扶持? ’出任中国首个国标舞组织会长期间,他积极在全国各地扩展地方国标舞协会,他率团前往英国黑池取经,他努力促成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国标舞专业,他在黑池向国际舞蹈人士宣告,国标舞首先是舞蹈,是彰显生命、心灵和激情的舞蹈艺术,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炫耀。由此贾老师指引中国国标舞走向世界,几代国标舞人以独特炫美的中国风格在世界国标舞台上尽展风采。 ”王永刚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