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让越剧“圈”更多外国“粉”


    上海越剧院创新剧目走出国门
    让越剧“圈”更多外国“粉”
    今年9月,上海越剧院创排剧目《双飞翼》,受邀在新加坡著名文化地标滨海艺术中心上演,为该艺术中心“艺满中秋”系列演出揭幕。观众的热情和投入让主演钱惠丽很开心,更开心的是,观众席间,不仅有母女两代同来看戏的华人,还出现了更多不同肤色的戏迷。
    将近30年前的1987年,上海越剧院第一次赴新加坡演出。当时的钱惠丽是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一员,带队的是徐玉兰和王文娟。钱惠丽记得,演出的邀请方是一位很有戏曲推广意识的华商,希望她们不光在剧场演出,同时进商场给市民做越剧普及。“那时对于这样的形式大家还有些想法,艺术家怎么可以到商场演出?但徐王两位老师很支持,推广大获成功,在新加坡连演16场,掀起了一股越剧风潮。”
    在很多新加坡人看来,那次演出正是当地观众对越剧的“第一印象”,很多人就此成了铁杆越剧迷,只要中国的越剧团体来新加坡,场场必追。此后的30年间,上海越剧院也曾多次赴狮城演出、与票友互动、举办讲座等,形成了浓厚的、成熟的观越氛围。越剧也从昔日新加坡华人聚集区牛车水的戏院,走进了各种艺术形式汇聚的综合剧院。
    这一次,带着新创作品《双飞翼》和经典折子戏再赴新加坡,钱惠丽说,新老搭配意在展示上海越剧院在传承、创新方面的艺术成果,也是希望回报新加坡观众多年来对上越的热切关注与期盼。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节目监制李国铭介绍,一方面是丰富老观众的欣赏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用新剧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了解中华传统艺术。此次演出特别制作了一版英文字幕,为的就是便于非中文背景的观众欣赏。
    为了这次演出,上海越剧院从剧目、演职人员、舞台布景等方面精心准备,演出阵容中不仅有中生代表演艺术家钱惠丽、王志萍、黄慧、丁小蛙、金红等,还有青年演员盛舒扬、裘丹莉、王婕、张青青等。新创戏《双飞翼》讲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跌宕一生,是过去擅演‘才子佳人戏’的越剧没有表现过的人物和视角,既保留传统的徐、王流派唱腔,又加入昆曲的身段设计,有传统又有发展;一台集合《打金枝·闯宫》《王老虎抢亲·戏豹》《追鱼·书馆》《情探·行路》《梁祝·楼台会》等经典折子戏的演出,越味浓郁,让新加坡观众大呼过瘾。
    观众的热情回应在钱惠丽意料之中:“近些年的海外演出,对于没有传统戏曲观赏经历的海外新观众来说,新戏的效果往往更好。即便是老戏,也希望有新的演绎方式。新故事能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在观剧的节奏和舞美的呈现上,也更接近年轻人的审美。”在她看来,经过多年努力,越剧等传统戏曲的海外观众已经突破原有的圈子,开始形成新的观众群。在上海演出时,越剧也“圈”了很多外国“粉丝”。
    眼下,上海越剧院正在尝试将《红楼梦》做成音乐剧场版本,让更多青年走近越剧,喜欢越剧。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成为越剧的粉丝,上海越剧院一直在探索。前一阵子,上海越剧院与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百视通(BesTV)、喜马拉雅FM三家企业签署“越无限”互联网媒体矩阵战略合作协议。在喜马拉雅FM上,钱惠丽开出了个人电台“越剧钱惠丽”,给戏迷们讲越剧源流和经典唱段。
    钱惠丽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爱上越剧,也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越剧青年演员,保持青春活力的越剧,才能持久动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