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观后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5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本文《心术观后感》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篇范文:心术观后感 看完心术,心情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震撼于它描写医患矛盾的写实,动情于两位父亲的朴实无华的仁爱,同时更让我思绪飞扬。明白了何所谓医者。 她是一位医生,2003年的春天她放弃休假义无反顾投身防非前沿,救治非典患者中连续奋战6天,被簿感染后在生死的关头把希望留给战友,她从容镇定驱散恐惧阴霾,她坚信科学申请药物实验,她笑对病魔作别至爱亲朋。她留给丈夫的最后留言:“我不后悔。嫁给了一个我最爱的人我不后悔,跟你来到北京当兵我不后悔,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职业我不后悔。我治好了那么多病人,你应该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就是全军和武警部队在防治非典斗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医务人员,28岁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降,她是迁徙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她就是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李春燕。 他是一位医生,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和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在遗言里说过:我这个病如果治不好,死后的处理不要保留尸体不留骨灰,搞那些形式主义没什么意义,尸体解剖是我自愿要做的,大家对我的关心我也很知足了。他就是感动中国2006人物获得者华益尉。 他是一位医生,他存在于来源于真实生活的虚幻作品中,他恪守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在物欲横流,医闹猖獗的都市中笃信真诚、善良、美好。他认为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慈之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当曾经侮辱过他的病患家属陷入绝望之时,他毅然出手挽救生命于危难之间。他说“冷漠是一种传染病。别人对你冷漠了,你心情不好,就把这种冷漠传播出去,这个社会就越来越冷。其实相反的,温暖这个东西,也是传染病,每个人都对别人好一点,社会也就温暖起来。”。他就是心术这本小说中的神经外科老主任。 医者是一个职业名称,由上述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并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所谓医者,只有当他们中间存在那些能够寻求温暖的人并为此恪守仁爱的人;存在那些能够树立丰碑的人,能够视操守如生命,身体力行的人;存在那些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存在那些能够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大医有魂而英勇献身的人;只有一个职业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骄傲我们问心无愧。也只有一个职业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第二篇范文:心术观后感 心术一个现实与医患的真实写照。 曾经我也如同张晓蕾般热爱这个崇高无上的职业,白衣天使,一个多么神圣的代名词,救死扶伤就是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一份天职。当现实的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唯一想说的就是“我心凉了“,失望远远大于一切,也许这始终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也曾经被我的上帝(病人)动手打过,被无理取闹的人骂过,可我没有张晓蕾那么幸运,有那么多人帮助他说话,出气,一切都是自己默默的承担。很喜欢里面那个词“现世报”,同样我也有着相同的经历,不过我没有张晓蕾那么洒脱。在我哭泣的那一刻,我也想到过离开,但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清者自清,相信这一切老天都会看到眼里;同时在内心自问,难道他们这么做就不怕遭报应吗……?的确报应来了,来的比心术中的那一幕更快。 美小护,一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愿望的人,还记得刚来时她的初衷,“我要成为院长,护长……就如我们当初步入这个行业开始,我们也是满腔热血,内心更多的是美好,一切都是希望,可是渐渐的发现,那所有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被现实一点一点的抹杀。我们每一个热心一不小心就会存心,我们更多的是戒备。渐渐的我们的制度也就越来越多,我们在做每一个治疗,每一个操作都要签署一份同意书,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一幕幕的医患纠纷,一幕幕的丢兵保卒,为了追求息事宁人,和谐就是要牺牲我们,这就是我们这些小兵的痛苦所在,我们兢兢业业,当出现事故时,没有人会站在你的立场为你说话。无论对错,你都要承担。这是当代医院真实的写照。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内心都会萌发止步的念头。我们也是人,我们也需要理解,只要理解与原谅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将继续前进,相信我们付出的会比以前更多。 人人都想降的身体,他们将这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了我们——医院。医院给予的人们的是信心,希望,友爱。的确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就是那被寄予最后希望的人。在他们眼里,花了钱,你就必须治好我的病,我不允许你说不,更不允许一个意外。面对责任与误解,我们更多的只是无奈。渐渐的我们开始对我们的爱有所保留。付出了未必得到的是回报,也许会成为报复。 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我们更为谨慎。认真做好每一天我们依然继续,只是我们少了曾经的那份纯真。 今天是护士节,祝福所有的同行节日快乐,南丁格尔的精神依旧不灭。 第三篇范文:电视剧心术观后感作文 在病患伤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心术的热播无疑是缓解医患关系的一阵及时雨。它让我们走近医生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病患和医生并不是只有对立关系;它让我们打破先入为主的医德败坏的观念,更加理性客观地去区别对待我们碰到的医生,它让我们认识到一棍子把人打死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增烦恼的。它让我们知道,社会上坏人是有的,但要相信好人还是更多的。 本片不像一般的主流片,一味的宣扬真善美,对于医院、医生的犯的错误也敢于暴露。这个世界本就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瑕不掩瑜,正是敢于揭露自身的不足,才让大家感到真实,才让大家敢于接近。片中几位主人公的令人记忆犹新的台词,穿插在故事的情节里,一点也不突兀,不像一些电视剧中主人公喊口号让人质疑和生厌。 在一些小情节里,剧中人物对社会问题的困惑和谈话,也带领着观众突破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次原因。这种令人深思的作品往往是经久不衰的。 说点别的,很欣赏剧中刘晨曦的生活态度,面对病重的女儿,在一次次错失肾源的情况下他能安慰自己和妻子:得知我幸、失之我命。面对日夜为女儿忧虑憔悴的妻子,他安慰妻子在困难也要乐观、幽默的对待,生活的本质在寻找快乐。和同事探讨生活时,他说幸福生活的根源,在于客观真实的感受,不是这山觉得那山高,不是将自己的痛苦夸大,把自己的收获当做是应得的,将心比心,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最后说一下,剧中的插入广告无疑是最大的败笔。如果作品够好无需广告也能收获大量的商业报酬,犹如画蛇添足的广告,无疑在无形中伤害了观众同时也贬低了自身的价值。 第四篇范文:心术观后感:医者需要有一颗平常人的心 尚不知定居海外多年的著名女编剧六六,对热播美剧中医护剧看过多少,了解多少。但看过心术后的笔者,却很快便在枯肠中搜索到不少有关多年前热播美剧中的精彩与经典桥段。那个曾迷倒万千观众,个性强烈的豪斯医生,以及尽显放荡不羁的生活做派,在心术中的某位主人公身上,影影绰绰;溢满青春气息与爱之浪漫的实习医生格蕾之韵味儿,也同样能在这部心术中尽情体会;而早年间经典的急诊室的故事,对于大众医护、降知识的普及,以及让大众了解医护职业,对拉近医患关系所起到的作用,同样在心术中有所触及和体现。 抛开医护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及当今社会日臻尖锐的医患关系不论,单就心术处处时时所散发出的新时代医护剧的时尚与生活气息而言,就足以成为绝大多数电视剧观众喜爱焦点。电视剧评论可以看得出,编导虽没有着大力正面讲述医疗界本该“仁心仁术”的救死扶伤的精神,却通过一班或严谨、或幽默、或不羁甚至有些调皮的医护人员们再正常、大众不过的生活,展现出了“心术不正”的最终目的——医生护士也都是普通人。 男医生也会泡妞,女护士中也有剩女。而萦绕在剧中,常常爆发出的医护间的“贫嘴”桥段,更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老人的降问题,大龄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社会上的造假问题,影视娱乐圈的明星问题……让这一部本就“心术不正”的医护剧,更加充满了生活气息。 事实上,前面所提到的几部热播美剧,之所以大获成功并得以至今不败,甚至位列经典,全因其成功融入上述所谓的“不正”元素所致。也可以说,医护剧与生活剧的完美融合,才最终成就了眼前这部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心术。 记得多年前,一部包裹着医护剧外衣的青春偶像剧都是天使惹得祸,也曾引得不小的关注。当时,几位正值“青春”的主演们也因该剧小火了一把。不过,相比心术中之于角色的刻画,台词的打磨,以及对于医疗内幕以及医患间情感甚至人性的激烈碰撞等的铺垫和展现,前者显然是太轩科了。甚至可以说很难搭上医护剧的门槛。而周身散发着“六六品牌”气息的心术,则时刻表现出了当下现实生活中医护职业的真实一面,甚至尴尬的社会地位。平日里,白衣裹身、口罩遮面,神秘感和疏离感十足的医生护士们,除了工作中同样的刻苦与忍耐,也少不了对世俗的抱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五篇范文:心术观后感 前阵子大热的医疗剧心术,以其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紧凑的节奏创造了又一个收视高峰。剧中,六六用一个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向观众描绘了现今中国式的医患关系,虽然遗憾的是她只是描述了现象,并没有指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医患之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现在的社会环境,让人对医生的服务更多地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我付钱了就要得到等值的商品,这是医者和患者共同的悲哀。医者仅有仁心仁术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手到病除,起死回生,要有能力挡住死神,任何的意外都不能发生,否则你的服务就不能得到认可,甚至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社会只会同情所谓的弱者——病人。你若是费尽心力为病人解除了病痛,将病人从死神的怀里拉了回来,那是应该的,因为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是白衣天使。 凭心而论,大多数的医务人员从医之初都是本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心,都有着为医疗事业做贡献的热情,但现实中的低收入、高风险,一次次的挫折都如一盆冷水,使医务人员那为医学奉献的热情和冲动都为之冷却。然则我们不能否认在医疗队伍中有些蛀虫,拿药扣,收红包,为那身洁白的白大褂抹上污点。再加上媒体的炒作、医闹的加入,很多事件的发生把本应站着同一阵线的医患双方放在了对立的位置,并且相互不信任。 如何改善医患关系这一难题已如一块坚冰,并非个人能够凿动。而作为站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我们该做或者能做的也不是如何抱怨现今糟糕的医患关系,更不是自暴自弃,敷衍地看待这份工作。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的是当初从医的理想,是毕业时背诵的医学生誓言,是我们对这份神圣职业所必须有的职业道德。 所谓医者,只有当我们中间存在那些能够寻求温暖的人并为此恪守仁爱的人;存在那些能够树立丰碑的人,能够视操守如生命,身体力行的人;存在那些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存在那些能够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大医有魂而英勇献身的人;只有一个职业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骄傲,我们问心无愧!也只有一个职业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第六篇范文:电视剧心术观后感 心术刚看了一集就被吊起了胃口,很想深入了解杨阳导演是如何解读当下的医患关系,到底能在多大层面上反映当前社会现实,也想通过这个电视剧更多地了解医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探究医院的诊疗流程和些许内幕。近期牺牲了十几个晚上的睡眠时间,终于将这部由杨阳执导,六六编剧,吴秀波、海清、张嘉译主演的心术看完,触动很大,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一吐为快!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确很不感冒剧中对医生某些方面的美化,感觉离我们现实生活有点远,认为有点假,甚至怀疑该剧投资方是否接受了医院的赞助,故意高大了医生的形象。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逐渐改变了我固有的看法,我感觉自己慢慢融入到了导演给我们编织的世界里,认同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某种东西。我开始与剧中人物共悲喜,同甘苦,甚至在某些渲染的嘲下不争气地流下了“久未谋面”的眼泪。 杨阳导演说:“这世界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那就是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能看到的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 “信、望、爱,这是人类最重要也当下中国最被忽视的主题。” “让患者和医者清楚地看到对方平时不为人知的部分。换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我们要拿出绝对的诚意,使它成为一部真诚的作品。” “它是非常中国、非常当下的。医院的味道、社会的味道、金钱的味道、人性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觉得杨导真的做到了,我确实感受到了导演所释放出的那种召唤、那种希冀、那种追求、那种味道。从剧中我感觉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所以更应该特别珍惜。“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人都向往“真善美”,内心深处我们都有成为善良的好人的愿望,可无情的社会现实却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社会的诚信体系被破坏殆尽,道德底线也一再被突破和降低,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使得我们只能用厚厚的盔甲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让别人看不到我们的真面目,以免自己受到不应有的伤害。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每个人都有其人性善的一面,也必然有其人性恶的一面,我们既要看到人性恶的一面,及时予以批判和遏止,更要看到人性善的一面,大力加以赞美和宣扬,推动社会向“真善美”迈进。 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是在某个历史时期,这个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却惨遭蹂躏和抛弃,那个阶段人性被摧残扭曲,造成多少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人伦颠倒的悲剧,亲情和伦理被践踏,仇恨和恐惧被放大,人性的恶的潘多拉魔盒打开了,魔鬼蜂拥而出,祸害人间……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物质是极大的丰富了,但整个社会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曾经的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采取行动吗? 现在该到我们觉悟和清醒的时候了,从自身做起,进行自我救赎。我相信因果循环,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必须学会敬畏,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心术给我的启示,愿心术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感动,愿“信、望、爱”结出更好的果实,愿心术能成为化解人们内心焦虑、对立、误解和烦恼的一剂良药。 真诚地希望每个人都生活在阳光下,自由、平等、相互信任,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每个人内心满溢而出的都是爱! 第七篇范文:心术观后感 悠天地之间,人人皆为过客,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如白驹过隙,却还是免不了许多茫然痴心的追逐,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始终无法摆脱。 前日看了六六的心术,甚是喜欢,遂推荐于友人共赏。朋友看后,也非常地喜欢,昨日空闲时两个傻瓜就着这个话题聊了好久,感叹从医者的苦衷,辛苦付出许多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却未必能唤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可。不论说得多好听,医生的社会地位及得到的回报与辛劳是不成正比的。难得的是六六女士以一个外行的身份能够用她敏锐的触觉体会到医生的痛苦与无奈,不禁感叹知音不难觅,只需有心人。 医患之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现在的社会环境,让人对医生的服务更多地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我付钱了就要得到等值的商品,这是医者和患者共同的悲哀。医者仅有仁心仁术还是不够的,观后感要能够手到病除,起死回生,要有能力挡住死神,任何的意外都不能发生,否则你的服务就不能得到认可,甚至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社会只会同情所谓的弱者——病人。你若是费尽心力为病人解除了病痛,将病人从死神的怀里拉了回来,那是应该的,因为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是白衣天使。 凭心而论,没有哪个医生从医之初是冲着药扣去的,再说,学医的回报远远不如有的热门学科啊,而且熬出头更是不易,即便是有药扣,付出和回报还是不成正比的。可是为什么在多年的工作后很多人都一改初衷,成了变相的药贩子呢?如果真的得到认同,又有谁愿意冒着大不韪去赚那些名不正言不顺的灰色收入呢?谁又真愿意被潜规则去潜呢?不可否认,有一些医生为了多拿药扣,滥用药物,给病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可怕。如果心之官则思,思考越深入便免不了困惑和迷茫,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当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请保留此标记便会想办法借助一下外脑,于是乎这几年越发喜欢看一些真实题材的东西,比如反映社会现实的书、外媒的纪录片等等。 最近的这个周末刚好在出游的路上把六六的心术看完了,聊发一些感想。 作者六六蹲点医院六个月,积累下各种真实题材,并经过艺术加工最终写就本书,全书语言风格诙谐且略带香艳,读来毫不费力。对于不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读者来说,前半部分信息量很大,吐槽点也很多,相比之下后半部分倒是略显平淡,稍微有点不给力。 一提到医患纠纷,大众第一反应谁是反面角色? 放弃独立思考,放弃客观看待问题的起点便源于思维定势。而要拥有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最简单的起点就是换位思考。本书提供了很多医生医院的视角,读来可信,也让人对医生医院多了更多的理解,甚至是同情。 文中主角的大师兄的孩子南南一直等不到肾源而一步步死期将至的悲催情节,甚至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最好的换肾机会时(只要稍微跨越道德的边线一点点,这个不剧透了),读来让人纠结不已。然而命运可能就在下一个转角向你微笑,当读到南南最终机缘巧合还是等到了合适的肾源的一幕,我分明感到眼角处竟有了些泪痕。 第八篇范文:电视剧心术观后感:我们都应该有仁爱之心 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 从行为学上来说,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病人康复起来。这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但为何近年来却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医患关系僵局将如何破冰?相信仅靠内心的自觉去重建信任是不够的。 或许,我们在近日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心术中能够找到关于重建良好医患关系的一些共鸣和启发。 最初被心术吸引,跟医患这件事一点关系没有。 因为编剧是六六,因为主演是张嘉译、吴秀波及海清——如此强劲的阵容其实是提前宣告了胜利。但看了几集之后,慢慢发现心术绝不是靠大明星和大编剧撑门面的剧集,它的现实意义即直面现实中尖锐的医患关系更让人全神贯注。 心术拍得很有诚意。它没有回避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更没有回避部分医生“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同时还能看得出心术在重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在做着积极的尝试。 关于医生的责任,二师弟吴秀波和大师兄张嘉译的一段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师兄,我想你一定记得教授的话: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踩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话如果放在主旋律剧集中,怎么听怎么别扭。但在极具诚意的心术中,在一脸诚恳的二师弟口中说出,透出的则是感动。那一刻我相信,大部分医生都达到了第一重境界。能够达到第二和第三重境界的,则是具备了仁心仁术的高人。大师兄和二师兄都是这种高人。 吴秀波饰演的二师兄是心术中非常有趣,也非常出彩的一个人。他取名霍思邈,旨在向伟大的药王孙思邈致敬;他有着高超的医术和医生第三重境界的高度;他拥有女人喜爱的生活情趣,所以几乎包办了片中的感情戏。 张嘉译延续了最近几部戏流露出的“大哥风范”,继续身背家庭的责任、父亲的责任,以及作为医生的责任。略显沉重,却与吴秀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彼此增加了看点和分数。 海清与吴秀波的对手戏则使心术多了几分轻松和诙谐,让剧集主题的铺开不再生硬,观众接受起来也十分自然。 其实,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医生的责任。当然,也少不了患者的责任。据称,一位大医院主治医生每天要面对上百名患者,其工作量已是超负荷,精神压力极大。当然,患者花大量时间排队挂号,甚至从千里之外来此求医,也是很不易的事。如此看,医患之间不妨多些理解,多些体谅,才有希望解决彼此紧张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