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薪潞(右)演出《堂·吉诃德》三幕双人舞 2016第八届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摘得桂冠,中央芭蕾舞团演员战薪潞的名字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当记者见到战薪潞,不禁惊异于她的淡定和低调,仿佛在世界顶级芭蕾舞比赛上获得一等奖这件事与她无关。 战薪潞2009年进入中央芭蕾舞团,算是颇有舞台经验的演员了,但她身上仍然有股青涩的学生气,在喧闹的世界里显得尤其可贵。战薪潞身材瘦削,却蕴藏着巨大的舞蹈能量;她不善言辞,却把最美的身姿留在舞台、献给观众。 学芭蕾最初只为强身健体 战薪潞家中并没有人从事艺术,她的父母是辽宁鞍山的普通上班族,她与芭蕾结缘有些偶然。“我小时候身体不太好,父母觉得多运动一下可以强身健体,就把我送到了芭蕾兴趣班。”战薪潞说。战薪潞记得,她当时大约7岁,约了小伙伴一起去芭蕾兴趣班上课,没想到授课的白灵老师非常严格,觉得战薪潞的小伙伴天赋条件不适合学芭蕾,只把战薪潞留了下来。 凭借天赋和努力,战薪潞在白灵的指导下进步飞快,2002年,11岁的她顺利考取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对于11岁的孩子,领悟芭蕾的优雅深邃是比较困难的,战薪潞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前3年没有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基本上是在“吃老本儿”。幸好当时给战薪潞上课的李真老师时常找她谈话,帮她树立将来的目标,让她渐渐懂得现在上课、训练的意义。 李真不仅教给战薪潞舞蹈技艺,她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战薪潞对艺术与人生的态度:“不要与人相争,努力做好自己,时刻准备着,当机会到来,你能接得住就好了。” “做母亲让我更敢于表演” 2009年,战薪潞顺利考入中央芭蕾舞团。入团之后,战薪潞每天早上到团里训练,晚上5点下班,生活节奏一如上学。只是团里的训练除了芭蕾技术,还有舞剧排演,这让战薪潞对芭蕾的兴趣比上学时更浓厚了。 然而,塑造人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10年,团里排演《胡桃夹子》,战薪潞饰演小圆圆。当战薪潞自认为非常完美地完成了舞蹈,团长冯英却指出她跳得缺乏内容、没有人物。“当时冯团就给了我指导,但是我那时对人物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即便有所感知,也不知道怎样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直到2012年,经验更加丰富的战薪潞再看年轻人跳《胡桃夹子》,才越发意识到自己当年的问题所在。 战薪潞越来越重视对人物的揣摩和塑造,她在生活中着意观察不同年龄、身份的人怎样表达喜怒哀乐,同时多看成熟演员的表演,琢磨其中的味道,再化为己用。而为人母的生命体验,更对她的表演起到近乎神秘的促进作用。 “我之前跳双人舞都不好意思和男舞伴交流,即便是私下排练,看他的眼睛我也会觉得害羞。”做了妈妈之后,战薪潞突然发觉自己敢于表演了,对人物的理解也有了进步。或许是人生阅历的增加使得她更为从容,或许是保护孩子的母亲天性让她更为勇敢,战薪潞自己也没想清楚这种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只是舞台上的她,的的确确更有光彩了。 在比赛中享受舞蹈 人生、艺术、心态似乎都在把战薪潞推到更高处,机会也恰恰就在这时候到来了。 决定参加2016第八届芬兰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是在今年3月,那时候,战薪潞正在作为主演排演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于是,加班加点在所难免。 为了参赛,战薪潞既要准备自己的变奏独舞,又要与舞伴配合完成双人舞和现代舞,压力可想而知。幸好,除了中芭芭蕾舞编导费波等的指导,战薪潞的同事曹舒慈也给了她很多帮助。“小曹姐姐把她演出这些作品的方法和心得,细致到如何出脚、眼神看向哪里、腾空落地后如何抖肩等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身在这样的集体,我真的很幸运。”战薪潞说。 做好了赛前准备,战薪潞随团于当地时间5月22日晚上到达赫尔辛基。只有23日一天的调整时间,战薪潞的比赛被安排在24日晚上。对于战薪潞来说,调整时差、克服疲惫自不必说,更大的困难在于,比赛变奏的场地的地胶比国内训练、演出时所用的地胶滑很多,组委会又出于保持地胶干净的考虑,明确规定不可以踩防滑的松香;而双人舞比赛场地的地胶则比国内的松软,做旋转动作时容易脚转鞋不转。“我们走台的时间严格控制在15分钟,适应一下场地就进入比赛状态。”战薪潞说,“我用享受舞蹈的心态看待比赛,就不那么紧张了。”战薪潞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型比赛,她说,双人舞比赛那天,她和舞伴的发挥是训练以来最好的一次。 赫尔辛基载誉归来,战薪潞的生活却仍平静如水,训练、演出,一如平常。她说,比赛得奖只是对自己目前状态的一种认可,而好好跳舞,是一辈子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