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间艺人梁海清正在演唱“乌力格尔”。(资料图片) “乌力格尔”是蒙语“说书”的意思。蒙古族“乌力格尔”有两种形式:有伴奏说唱,用马头琴伴奏的叫“朝仁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的叫“胡尔沁乌力格尔”;无伴奏说唱叫“雅巴干乌力格尔”。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的乌力格尔艺人梁海清擅长四弦胡琴说唱,当地人称“胡尔沁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是蒙语“说书”的意思。蒙古族“乌力格尔”有两种形式:有伴奏说唱,用马头琴伴奏的叫“朝仁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的叫“胡尔沁乌力格尔”;无伴奏说唱叫“雅巴干乌力格尔”。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的乌力格尔艺人梁海清因擅长用四弦胡琴说唱,则被当地人称为“胡尔沁乌力格尔”。 因对这位民间艺人慕名已久,我们专程来到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梁海清家探访。当地“报吧”的张树森为我们引路。推开小小的木门,里面有一个大院落,满院的向日葵像是向路人致意,他家的小房就在院落深处,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景象。 梁海清的老伴海花拉出屋迎接了我们,而梁海清本人却不在家。我们有些疑惑,因为来之前就已约好时间。老伴有些愧疚地向我们解释:“老梁出去打路基了,因为你们约的时间和施工队午休的时间差不多,他就先去干活了,寻思午休的时候正好能赶上你们来,要么就该耽误工了。”听她这么说,我们更疑惑了,要知道,梁海清今年已经67岁了啊!还未来得及深问,张树森远远便看见了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梁海清:他本人比相片上清瘦,但精神矍铄。梁海清用略显生硬的汉语和我们打过招呼,便忙洗了把脸换上了传统的蒙古族服装。 拉响四弦胡琴唱起民歌,梁海清马上像换了个人似的,满是皱纹的脸颊也因为抑扬顿挫的演唱而涨红起来。他嗓音清亮,演绎生动,曲调时而如击退敌军般激扬高亢,时而如离别情人般落寞苍凉,一个个草原传奇在他的歌声里娓娓道来。我们沉浸其中,仿佛置身茫茫草原,或是策马奔驰,或是迎风而立。虽然是第一次听“乌力格尔”,但我们已深深被打动,那种感觉,就仿佛自己也曾是草原的孩子,心中也有一首草原的歌。梁海清演唱完毕,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近些年随着国家对蒙古族“乌力格尔”演唱艺术的重视,梁海清经常被各地邀请进行“乌力格尔”演唱、录像和交流,并在许多比赛中受到嘉奖。 2011年11月,梁海清的“乌力格尔”演唱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城市电视台《发现白城》摄制组多次对他进行采访,并录制了《“乌力格尔”演唱艺人梁海清》,节目在白城市电视台播放,产生很好的效果。2012年5月,通榆县墨宝园举办“通榆县民协‘非物质遗产’工艺、演唱表演现场会”,梁海清当场用“乌力格尔”艺术形式演唱《包拉温都就是好》,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同年7月,在第二次全国“乌力格尔”艺术研讨会上,他演唱的《封神豪客》震动四方,中国蒙古族“乌力格尔”研究会为他录了像。他还在内蒙古电视台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杯”蒙古语曲艺大赛中获优秀奖。在通榆县第六届“风之声”活动中,他演唱的“乌力格尔”——诺文吉亚受到上千名群众的热烈欢迎。荣誉数不胜数,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梁海清的“乌力格尔”演唱,让他在省内外收获了无数掌声。如今,从他拜师学习“乌力格尔”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45年,他用半辈子的心血从事着乌力格尔的发展与传承。谈到这他有些兴奋,他说,在过去连电视机都少有的年代,十里八村、乡里县里有个大事小情的,都会套上大马车来接他,人们那种喜欢、那种热情让他唱起来特别有劲儿。如今大众娱乐的网络铺天盖地,对这种传统的演唱热衷的和愿意学的少了。说到这儿,梁海清的神情黯淡了许多。刚才还堆满笑纹的脸上,添了些凝重——“这东西到我这儿怕是要失传喽。”生涩的汉话里夹杂着几分伤感和无奈。 这些年来,虽然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村子里愿意学习这门传统技艺的年轻人还是不多。梁海清唱了大半辈子的“乌力格尔”,如今他已经67岁,常年的奔波让他患上了风湿骨病和眼疾。考虑到梁海清多年来的贡献和家里实际情况,县政府已经把梁海清的老伴海花拉评为低保户,为梁海清一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其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乌力格尔”,需要的不只是发现和发展,更需要保护和传承。这里面包括保护像梁海清一样的文化艺人,鼓励当下的年轻人热爱本民族的艺术瑰宝,定期跟踪和总结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让少数民族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传承和发扬,让“乌力格尔”响彻在大草原,经久不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