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吃饱大片,观众才有兴趣看艺术片”《长江图》市场遇冷,导演杨超很淡定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字一路飘红,然而这三个月上映的两部艺术片票房却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暑期档的《路边野餐》、上周刚刚上映的《长江图》,虽然都获得过国际电影节奖项,但外出镀的这层金似乎对片子的市场表现已无太大助力,两片票房皆只达百万级。
    对于观众的普遍“不买账”,《长江图》导演杨超觉得很自然,因为不能指望连 《变形金刚》、《寻龙诀》这样的商业片都还没“吃饱”的大众会对《长江图》感兴趣,“艺术片必定是小众的,也理应是小众的”。他认为中国艺术电影的市场还没有真正成形,要留给观众更多时间去成长,留给导演、资本以及关联方更多时间来共同培育市场。
    谈票房
    “方励的办法我做没用”
    今年2月,摄影师李屏宾凭借《长江图》 获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在杨超和李屏宾的合作下,电影画面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将几千年来长江沉淀的诗意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呈现在了大银幕上。作为今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上的华语片获奖独苗,《长江图》 上映后每天维持2%左右的排片率,虽然比7月份上映的《路边野餐》排片率高出一倍,但上映三天不到两百万的票房与后者三百多万的成绩如此相近,颇有些“难兄难弟”的意味。谈到早前凭制片人方励“悲情一跪”而在票房上成功逆袭的艺术片《百鸟朝凤》,杨超认为那是一种独特的运气,也只有方励这个艺术电影行业的话题人物才能用那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他的方式在那个独特的情境下起到了作用。同样的方式我做没有用,现在让他来帮《长江图》也帮不到。”
    在杨超看来,艺术电影必定而且理应是小众的,而大部分观众并没有做好来看《长江图》这类影片的准备。杨超认为,目前中国不仅是艺术电影的市场刚刚启蒙,其实类型电影和文艺电影的市场也都在形成过程中。他说,在商业片市场更发达后,观众吃饱了类型片才有可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来看艺术片,“现在单片50亿票房的中国魔幻大片还没出现,你指望大面积的中国观众喜欢《长江图》,这么想的人自己都疯了。”《长江图》的制片人王彧同样认为中国的艺术电影市场一直在缓慢生长,“它是一种小众电影,永远不会成为大众,但它必须要有生存的空间。”
    谈艺术电影院线
    “现在还没到时候”
    这些年来,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舆论一直都在呼吁建立专门的艺术电影院线。尽管杨超也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把《长江图》、《路边野餐》这样的电影放到商业院线去发行,既伤害电影,某种程度上也伤害了观众,但他同时也表示现在市场仍未发育到能够真正细分出艺术院线的时刻,还需再等几年。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艺术电影的产量过低,无法撑起一条院线,“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艺术电影的产量不超过十部,每年这么点作品两星期就放完了,那接下来放什么呢。”
    从事电影发行工作多年的王彧对此同样深有体会,“中国电影的类型过于单一,市场上都是一样的电影,如果现在统一排片的制度不改变,艺术电影不会有更多生存空间,像北美、欧洲那样的差异化发行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他以全世界最成功的艺术院线法国MK2为例,MK2在全世界购买各种艺术片在欧洲的发行版权,学生购买80欧元一张的卡就可以全年在所有电影院观看电影。除了影院放映,MK2还会发行艺术电影DVD,购买影片电视版权卖给电视台,用这些收入来弥补艺术院线的不足。“艺术片必须要有不同的类型,要支撑起一条院线没那么简单,在中国如果是引进片还要考虑批文、时间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